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寨乡
释义
1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水寨乡

水寨乡位于隆阳区东北部,澜沧江西南岸,怒山山脉支脉凤溪山和哀牢山中。东北以澜沧江为界与永平县相望,西北接瓦窑镇;东南连瓦渡乡,西南交板桥、金鸡乡。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水寨乡自然环境丰富,由于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立体型气候,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藏资源、植物资源有:蔬菜、瓜果、野菜、竹、木、花卉、菌类、草木类;动物资源有:野兔、狼、麂子、狗、蟒蛇、穿山甲等20多种;矿藏有:铜矿、金矿、铁矿等。河南省叶县水寨乡

简介

水寨乡位于叶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叶(县)桃(奉)公路穿境。1965年建水寨公社,1984年改乡。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

辖区

水寨乡辖孤佛寺李、张侯庄、蔡寺、桃丰、夸子营、黄庄、蒋李、前白观、灰河郭、吕吴、丁华、关庙李、杜楼、桃奉宋、余寨、高庄、军王、伍刘、董刘、小庄王、太康、水寨、屈庄、天边徐、关庙沟、徐王、霍桃、侯庄、南坡王、后白观、东盆王、河北赵庄、老街3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

代码

水寨乡410422208:~201夸子营村 ~202水寨村 ~203留侯店村 ~204伍刘村 ~205灰河郭庄村 ~206董刘村 ~207东屈庄村 ~208桃奉宋村 ~209桃奉村 ~210南坡王村 ~211东盆王村 ~212孤佛寺李庄村 ~213黄庄村 ~214张侯庄村 ~215河北赵庄村 ~216只吴村 ~217余寨村 ~218杜楼村 ~219关庙沟村 ~220高庄村 ~221军王村 ~222后白观村 ~223前白观村 ~224老街村 ~225蒋李村 ~226霍姚村 ~227关庙李村 ~228丁华村 ~229小庄王村 ~230太康寨村 ~231徐王村 ~232蔡寺村 ~233天边徐村

沿革

1965年建水寨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水寨乡辖孤佛寺李、张侯庄、蔡寺、桃丰、夸子营、黄庄、蒋李、前白观、灰河郭、吕吴、丁华、关庙李、杜楼、桃奉宋、余寨、高庄、军王、伍刘、董刘、小庄王、太康、水寨、屈庄、天边徐、关庙沟、徐王、霍桃、侯庄、南坡王、后白观、东盆王、河北赵庄、老街33个行政村。

2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水寨乡

水寨乡位于伊川县中心,西距县城4公里,北连彭婆乡,南毗白元乡,东接白沙乡,西濒伊河与城关镇相对,总面积34.13平方公里,是伊川县面积最小的乡。

据传,古时水寨附近一片积水,该处地势较高,遂筑寨住人,故名水寨。1936年置水寨区,1948年1月归彭婆区,1949年2月改为第四区,1958年后分属彭婆、白沙人民公社。1975年析彭婆、白沙两公社各一部置水寨公社,1983年底改为水寨乡。1987年乡辖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93个村民小组,5217户,25366人。

该乡交通便利,焦枝铁路由北向南穿过乡境。洛界、郑卢、洛酒三条公路在水寨交叉通过。由于交通方便,华川电器厂、圆钉厂等国营工厂纷纷在此兴建,至1987年,国营工厂已达7个。同时,县商业局、供销社、物资局等单位的大部分公司均在此建有仓库。

该乡大部分为平川,仅东部有部分丘陵。伊河、白洚河分别沿乡境西、南两面流过,水利条件优越。1987年,全乡有效灌溉面积8922亩。

该乡土地肥沃,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岭地多种玉米与高粱。1950年,粮食平均亩产250斤。1987年,全乡有耕地25860亩,年粮食播种面积35730亩,亩产480斤,总产1715万斤。

该乡玻璃制品业在县乡镇企业中占有一定位置,其产品于1985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在办好小型企业的同时,该乡注重发展交通运输业。1987年,全乡有小型企业693个,年产值2082万元。全乡从事交通运输的汽车49辆,手扶拖拉机及四轮拖拉机440台,年收入190万元。

1986年,该乡学习温州经验,新兴庭院经济。1987年,从事鞋帽制作、针织、翻砂、编织的户数达130多家。年创产值13.2万元。

该乡的瑶张竹编业、韦村养殖业较为有名。1986年,韦村饲养生猪1500余头,户均5头,总收入11万元。1987年,生猪存栏数增至1700余头,户均6头,总收入13万元。在向国家交售生猪时,一次完成100头任务,占全乡任务的12.5%,被县人民政府誉为养猪专业村。

1983年前后,该乡群众集资32.4万元,建起教学楼4幢。1987年,全乡有中小学16所,在校学生4647人。

3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

位置

水寨乡地处隆阳区东北部澜沧江西岸罗岷山半腰,距保山城赞千米,境内山峦叠嶂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山上较平,土质疏橙肥厚,且雨量充沛,有利于建材林生长,素有“果松王国”之誉;近几年海棠“绿色温床”培育出的餐桌珍馐——松茸,名噪华夏,远销日本,每公斤鲜品价格竞高达1200元左右。中部属丘陵地带,主产稻谷、玉米、小麦及豆类,因土地面积狭窄,居民多以经商或做副业弥补生活之不足。时下多数闲散地均种上了蓝桉和果木,每到春季,真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下山地势较陡,箐深而土肥,兼得江风之温煦,竹类及果林发展很快,江边核桃个大肉丰,上市即争相购买;现经该乡有志青年马玉亮等人采用现代技术加工制成包装精美的“武陵春核桃仁”,推向市场,深受省内外消费者欢迎。

闻名中外的霁虹桥,壁立万仞的摩崖石刻,飞石倒立、丹崖夹峙的水石坎“梯云路”,奇伟瑰异的罗岷山、玛瑙山,稳健豪放的梯云石刻,静若处女的高原湖泊——葛根塘水库,迷人的海棠生态农家乐,云雾迷茫的梅花岭,神奇的五凤朝阳山,天造地设的石仙塘,奔流不息的渭西河,俱在水寨境内。正因其风光绚丽,峰峦殊秀,故使得徐霞客情有独钟,对一个小小的水寨大书特书。赞之日:“……武陵桃源,王官盘谷,皆所不及矣。此当为人滇第一胜。”

水寨,又称“金齿咽喉”,自明成化年间在兰津古渡上架通铁索桥,就成为丝绸古道上颇具规模的山区集镇。商贾往来,终岁不绝;历史名人马可·波罗、刘挺、邓子龙、张含、张合、王宏祚、杨升庵、徐霞客、林则徐、杜文秀、李根源……多次途经此地,诸公即景抒怀,挥毫留下墨宝。从霁虹桥到官坡的几十里石板路被骡马踏起的那无数马蹄窝,既刻记着国际贸易的艰难历程,又展现着水寨古镇曾经拥有的辉煌。

概述

水寨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约3350年前),就有古人类居住在上江边、平坡一带。水寨清时称三铺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保山县为沧平镇。1953年属十二区为水寨、新平、平坡、海棠四个乡;1958年成立水寨公社;1966年分为水寨、棕元两公社;1971年又并为水寨公社;1984年改水寨公社为水寨区;1988年改水寨区为水寨乡到今。辖水寨、新路、海棠、太原、棕元、摆菜、水沟、洼子田、平坡、上江边10个行政村民委员会,103个村民小组。2006年底全乡有3373户,1438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全乡以农为主,粮食、烤烟、畜牧、林果成为支柱产业。

水寨乡属典型的山区乡,有30%为高寒山区。地形轮廓近似一颗鸡心,地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山峦重叠,蜿蜒逶迤,壑谷错纵。主要山岭有大顶山、海棠洼、老光山等。最高处为老光山。海拔1163.5米。全乡耕地面积13419亩,其中田2354亩,旱地11065亩,气候不一,东北部澜沧江边为亚热带型气候;西部海棠洼山梁一带为高山区;中部与南部为一般温凉山区。全乡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无霜期204天。有利条件,澜沧江由北向南,从东北边沿奔流而过。境内只有一条渭西河可供灌溉。但雨量充沛,和保山坝差异不大,有1座水磨房水库,容量165万方。农作物以包谷、水稻为主,其次是麦、豆、薯类。高寨山区则以大麦,荞、洋芋为主。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490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经济总收入2119.3万元,大牲畜存栏5141头,人均0.4头;山羊存栏2835只,人均0.2只,生猪存栏13471头,人均0.9头;肥猪出栏5616头,人均0.4头。水寨乡历史悠久,这里曾经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有横跨澜沧江的铁索吊桥,被誉为兰津古渡的霁虹桥,建于西汉时期,有“西南第一桥”之称。东汉、蜀汉、南诏和元朝四次在此修路搭桥,明统一后,于成化年间首建铁索吊桥,名“霁虹”,并以此为定制。沿续下来,成为西南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1986年上游滑坡截流,桥被洪水冲断。1999年10月又重新修复铁索桥,2005年又架设一座霁虹大桥,可行驶车辆。森林资源丰富,水寨乡共有森林12.5万亩,拥有核桃15000亩,农业人均1.1亩,12株;2007年全乡核桃收入人均690元;另有果松籽、花椒、松茸、块菌等。

境内交通方便,有保山—水寨公路,有定期班车8辆,全乡有10个村民委员会,103个村民小组通了公路。2005年6月以来开发了告别霁虹桥海棠农家乐乡村一日游,吸引游客60000多人。2006年6月13日省委书记白恩培到海棠村调研,对海棠生态给予高度评价。

蹄印深深的古道,亘古长存的霁虹桥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水寨商贸云集,经贸繁荣的过去,而今水寨人民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林业为龙头,粮、林、牧、果、烟、副并举,兴科技,抓党建,走出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富裕直奔小康是水寨全乡人民的奋斗目标。

人口卫生

全乡辖水寨、新路、上江边、洼子田、平坡、棕元、太元、海棠、摆菜、水沟等10个村委会,103个村民小组,62个自然村,总人口14489人,其中男性7501人,女性6988人,农业人口14059人。

已建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11个,乡村卫生所的建立,为水寨乡广大群众提供了方便、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文化教育

有乡级文化服务中心1个,内设图书室、阅览室。有村级文化室活动、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各1个,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学习科技、文化意识的需求。

有初级中学1所,村级完全小学1所,2006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100%,毕业率达100%,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提升。

人文地理

水寨昔为古道驿站,常有江湖艺人、流浪戏班逗留,文艺生活向来活跃,耍狮子喝彩,自编自演花灯,曾经有已故万朝品自编、自唱、自弹花灯受保山县政府嘉奖。书画、古董亦为人们珍藏,早年藏有张三丰“避水火”画2副,唐伯虎“睡美人”一副,国画大师徐悲鸿“瘦马”、“下山虎各一副。

水寨乡以乡政府及乡直单位驻地水寨得名,水寨曾称“瑞寨”,寨子靠山近水,群山环抱,村前开阔成一小盆地,每到雨季,暮蔼披山,呈现彩虹,当地称为“瑞气”故而名瑞寨。《徐霞客游记》载水寨之境:“盘西蜂之腋而西,一里逶峡西山,则其内平洼一围,下坠如城,四山迥合于其上,底圆整如镜,得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俱有灵气……武陵桃源,王官盘谷,皆所不及矣,此当为“入滇第一胜”,风光秀丽,可见一斑,又村头有一泉,绕村而流,质清而味甘,故名水寨。

新农村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村庄建设规划为突破口,以改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创建“五村”(温饱村、文明村、小康村、生态村、和谐村)和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积极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宣传发动,依靠群众的原则

2、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原则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4、创新载体,注重实效的原则

5、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

6、部门联动,城乡共建的原则

2005至2006年,水寨乡在海棠村委会的海棠自然村、摆菜村委会的摆菜自然村等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农民群众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改,基本实现村庄道路硬化,有90%以上的农户完成了改厕、改厨、改圈、4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池、农户建产业谋发展,生产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招商引资

乡党委政府正在申报《天井堡森林公园项目》、《南方古丝绸之道一日游项目》、《乡村农家生态一日游项目》、《天津堡建高尔夫球场》等。

一、招商引资基本情况

一是绿色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素有“绿色长廊”之说,目前拥有森林面积1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拥有着丰富的绿色食品松茸、块菌、生态鸡、刺老苞,树毛菜、鸡脚香、核桃、松子、火腿等,先后被誉为“核桃之乡”、“花椒之乡”、“火腿之乡”、“生态鸡之乡”、“果松子之乡”、“松茸之乡”6个绿色食品品牌。

二是水寨乡属于丝绸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有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演绎着历史变迁情节,包括:五峰山邓子龙挑山脉之说、马大人(马士诚)奇兵夺城之说、鬼谷子之说、吴汉澜沧江赶山故事、万瞎子(万朝品)香菜园卖艺故事等。同时,拥有驰名中外的霁虹桥,桥头有气势磅礴的摩崖石刻,过往名人骚客题词计28幅,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南方丝绸古道上环窦相连的马蹄印,渭西河古水磨群、古钟、古石器、古税关、百岁匾、皇帝楼等。

再者,水寨乡平坡、上江边一带可以开采花岗石,储量约100万方。

二、天津堡相关情况简介

天津堡位于隆阳区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距市区25公里,距保山机场29公里,海拔2410米,属亚热带高原气候,无灾害天气,年平均气温12度,最高气温25度,最低气温4度,年降水量1200mm,无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总面积12500亩,其中,国有林场林地10000亩,属于水寨乡棕元、摆菜两村山林2500亩,可租用。

天津堡位于刘——水区乡公路边,交通便利,车子可以直接进入场地;水资源较为丰富,可以打挖深水井,有日流量3000多方的泉眼,有6分管自来水管,可供人畜饮水;实施过农网改造,用电方便,有50千伏的变压器,产权属林业局;土层厚度层差不齐,最深达6米,最浅处有2米,底下是石岩层;场地周围有核桃、松子、松茸、块菌、苦荞等农产品,其中,有核桃38000亩,还可以发展22000亩左右;周边有大量山林,可发展红豆杉5000亩;可大量养殖野鸡、野兔等;天津堡一带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是天然的“大氧吧’,是避暑、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社会保障

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推进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合作,上下联动,各抓共管的保障工作格局。乡村干部深入农户调查走访,掌握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及时将辖区内符合低保条件的省属困难家庭成员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不但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而且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强化了“五保”老人的供养,将全乡“五保老人”送到乡敬老院统一孝养,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弱有所助”的保障路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