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师府 |
释义 | 水师府位于振扬门北侧,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坐北朝南分布,占地 3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大门南向,正对振扬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亭内分别立“忠”、“孝”字碑,二字相向。碑高皆三米,碑背分别刻戚继光生平和戚景通(继光父)生平。水师府为二进式院落,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连结。正厅、厢房皆单檐,琉璃瓦覆面,脊置六兽,皆有前明廊连于回廊。正厅屋面开山,厢房屋面歇山。现辟为戚继光纪念馆。 简介水师府水师府现为戚继光纪念馆。戚继光纪念馆位于蓬莱水城小海东侧的水师府内。占地3220平方米。建于1992年6月,1995年7月对外开放。纪念馆共设六个展厅,采用了壁画、浮雕和泥塑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立体、直观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戚继光山东海防备倭、闽浙沿海抗倭、蓟州边关戍守、案头著书立说等历史画面,让人们从中领略一代名将的照人风采。戚继光纪念馆已成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基地。 建筑布局水师府位于振扬门北侧,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座北朝南分布,占地 3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大门南向,正对振扬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亭内分别立“忠”、“孝”字碑,二字相向。碑高皆三米,碑背分别刻戚继光生平和戚景通(继光父)生平。水师府为二进式院落,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连结。正厅、厢房皆单檐,琉璃瓦覆面,脊置六兽,皆有前明廊连于回廊。正厅屋面开山,厢房屋面歇山。 主要景点第一展厅群英聚会 中间端坐这位就是一代名将戚继光,身边站立的是与之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他们志同道合,在长期战斗生涯中,成长为一代英雄。 戚继光在我国东部沿海抗倭十五年,平定自元朝末年以来侵扰中国沿海达二百年之久的倭患,使我国的万里海疆重得安宁。他镇守蓟州十六年,完成了东起山海关,西到石塘岭两千多里长的城防工程,并创立了后勤部队--军营,采用了各个兵种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新战术,使边塞内出现了长期未有的太平景象。 戚继光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史称“三朝虎臣”,征战42年。他的声望誉满华夏,威震域外,是一代名将。他又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写出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在《四库全书》辑录的中国古代二十部兵书中,唯他占有两部。在我国军事史上,著名将领多无兵书,能写兵书的又多非名将。从秦汉到明朝的两千多年间,著名将领而又有著名兵书的只有戚继光一人。他还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儒将,留有《止止堂集》诗文集五卷,丰富了我国的文学遗产宝库。 戚继光一生刚直不阿,清正廉洁,赤诚为人,精忠报国,得到了人们一致的信赖与支持。 戚继光爱兵如子,体恤士卒,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他特别重视部队建设,为选精兵三次亲去义乌,招募彪悍的矿工和农民为“戚家军”的骨干。 第二展厅将门出骄子(前院西厢) 南侧: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其六世祖戚详跟随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政权的斗争中,戚详戮力三十年,后在远征云南时阵亡。为追念他的开国功业,明朝政府授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生于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11月12日)。童年时代的戚继光读书之余,最愿做军事游戏,用泥巴砌城墙,堆砖瓦为营垒,削竹剪纸作旗帜,由他充当指挥,孩童时代的戚继光即显示出非凡的才能。 戚继光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教和师导,平日戚景通教他读书、写字、讲兵法、习武艺,希望他长大后能成就一番功业。他还有一位博学多识、德高望重的老师名叫梁 ,对他深爱严教。10岁时,他母亲去世。生活的磨砺,使他学深志成。后来,他在一本兵书的扉页上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怀。 嘉靖二十三年(1554年)17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分管屯田事务。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戚继光任中军官,率山东六郡卫所戌边镇守蓟州,每年正月赴边戌守,晚秋才能回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正是他这一时期军旅生涯的写照。(期间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10月,他参加山东乡试,考中武举。此处引诗是《年谱》嘉靖三十年,诗题作《马上行》,开头二字为“岐路”。但在戚继光自己编撰的诗集《横槊稿》中,此诗题为《马上作》。开头二字为“南北”。该诗排列在南方抗倭时期的诗作中。何以有此不同呢?我们的推想是,戚继光调到南方后,在驱驰征战的岁月,不免联想起登州戍蓟的经历,重忆起这首得意之作。而此时他已经从北方来到南方。为使这首诗完整地概括出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涯,自然应作“南北驱驰”。后来他编辑诗集,便以这首改后的诗为准,列于抗倭时期的诗作中,也就不足为怪了。) 北侧:水城练兵。往年,登州海防卫所残破,军无训练,戚继光到任后,振饬营伍,整修卫所,清理钱粮,严明纪律,使当时一伙懒散之士为之大振,卫所风气大有改观。借此转机,戚继光在水城大练其兵,在陆地、海上训练士卒,严整军纪,造就了一支得力的抗倭军队。至今,蓬莱阁东侧、丹崖山上仍然留有后人为他树立的阅海操碑记,以志其练兵之功。 第三展厅沿海备倭(前东厢房) 北侧: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6月,戚继光晋升为署都指挥佥事,督山东备倭事,管理三营(登州营、文登营、即墨营)二十五卫所,设署于登州太平楼前。戚继光的防地是一片辽阔的海域,西到黄河口,南至山东与江苏交界处,包括山东半岛北、东、南绵长的海岸以及沿海大大小小的岛屿。戚继光对山东沿海进行了全面治理。整修卫所,加固台墩设施;整饬营伍,严明军纪;清理粮钱,惩治豪强;巡视海上,严守营卫。千里海疆遍留他的足迹,使营卫成壁垒,将士志成城。山东沿海成为当时沿海各省最为牢固的防线。 南侧: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7月,戚继光奉调去浙江抗倭,任浙江都司佥事。第二年7月诏升为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参将。他始终以整肃军威、严明军纪、拯救黎民于水火为已任,同叛军通倭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同新任总督胡宗宪一起,把徇私枉法、排斥异已、克扣军饷、虚报战功、受贿通倭的叛军乱党分子全部剪除。 第四展厅驰骋浙江(后院东厢) 南侧: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28岁的戚继光奉调江浙战场之后,率军驰骋疆场,打了许多漂亮的大胜仗。首战高家楼,倭寇仍认为明军涣散,战斗力薄弱,竞敢明伙执仗地向明军冲击。戚继光见此情景,大喝一声,跳上高台,连发三箭,三个倭寇头目应声倒地,倭匪仓皇逃跑。高家楼首战告捷。 戚继光在浙江抗倭,最突出的战绩是台州大捷。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春夏之交,倭寇乘船数百艘,总数一两万人侵犯台州(今浙江临海县)。分别侵占栅浦、桃渚、海游等地。总督胡宗宪命戚继光火速援台州。戚继光率军昼夜兼程,5月下旬,逼近被倭寇包围的桃渚。桃渚在台州东北50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形势非常险要。当时倭寇围攻桃渚已经一个多月,全城危在旦夕。戚继光命令军队四面埋伏,又命令数十名火铳手暗地进城,沿城墙布满旗帜,巧布疑兵。23日倭寇攻城,看见城头旌旗蔽天,以为戚继光大兵已经入城,仓皇退却。败敌在退却时,遭到城外伏兵的袭击。戚继光命将士分兵进击,全歼逃匪。 桃渚解围。戚继光率军到海门卫与谭纶会师,命令将士在河中打桩连船,堵塞倭寇出海的退路。倭寇只好船泊牛桥。戚继光命令兵分三路,合击牛桥。倭寇进退无路,戚军放火烧船,倭寇大船32艘被烧毁,倭匪全军覆没。 义乌募兵 北侧:戚继光在浙江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实践中戚继光也深感困难重重。特别是原来的兵卒怯懦无能,贪生怕死,关键时刻最怕短兵相接。戚继光认为,要提高战斗力,非改变士卒的素质不可。必须建立一支敢打敢拼、能打硬仗、能够连续作战的精干队伍。他上疏募兵,亲赴义乌,招募勇敢的农民和彪悍的矿工3千人,建立了戚家军。 在训练戚家军时,戚继光根据江南地方多沼泽、水田,作战时大部队不容易展开阵势的地理特点,创立了新的战术,“鸳鸯阵”法,规定十二人为一队,前一人是队长,后面两人执藤牌,两人执狼筅,四人持长枪,后两人是镗钯手兼火箭手,最后一人是伙夫。这种阵法短小精干,灵活机动,很适合南方的地域特点。 在水师建设上,他在台州就地取材,建造大、中、小战船44艘。大船“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作战。中船“海沧”,行驶灵活,多用于海上追击,犁沉敌船。小船“艟 ”吃水浅,灵巧快捷,适宜追赶倭船和浅海进攻。戚继光把这支船队分为前、后、左、中、右五营,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舰队。 第五展厅勇往直前(后院西厢房) 南侧:“戚家军”在浙江严惩倭寇,迫使倭寇向南逃窜,福建告急。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家军入闽作战。第一大战即横屿之战。横屿是宁德县城东一海上小岛,隔岸十里,满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一片淤泥。岛上居倭千余人,四周散居一万多人,便于彼此呼应声援。戚继光审慎分析敌情,订出周密作战计划。落潮之前,戚家军乘夜分坐轻舟抵近横屿。潮退之后,戚继光命将士摆成鸳鸯阵法,把稻草从船上抱下来,一捆捆铺在烂泥上,沿着铺好的稻草匍匐前进。戚继光亲自击鼓为战士助威。将士们奋勇冲向倭寇阵地,展开了攻坚战和肉搏战。横屿之战不过三个时辰,大获全胜。被倭寇霸占肆虐三年的横屿岛,被戚家军一举攻破。 北侧:戚继光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在紧张的战斗间隙里从事写作。他根据作战实践,写成了两部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的发愤之作。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他在浙江舟山岑港抗倭受挫。他一边认真总结经验,创立新战术,一边撰写兵书。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12月,创造鸳鸯阵,著成《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镇守蓟州时写成的。戚继光的军事论著与军事思想,是中华民族武库中的瑰宝。 戚继光还在戎马倥偬中赋诗作文,留下了诗文集《止止堂集》,其中《横槊稿》上卷收录200余首充满爱国豪情的优秀诗篇。 第六展厅威震边关(后殿) 西侧:蒙古族蓄谋南侵,明朝对北方的防务成为万历以前历代皇帝的应急大事。曾有十名戍边将军因防守不力被朝廷斩首。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奉调北守蓟州,先任神机营副将,后改为总理蓟、昌、辽、保练兵事务,节制四镇。(戚继光把守蓟州与平倭寇做一比较,甚感有五难:一难官场多风险;二难北方边防废弛,两千多里城墙既矮又窄,年久失修,残破不堪,难以防范;三难蒙古骑兵数万直入,疾若劲风,难以抵挡;四难敌在北,我在南,北风卷地,胡尘蔽天,火器逆风不得发;五难边敌来去无踪,而边镇号令不一,关键时刻不能做到齐心协力。)他从浙江召回旧部三千人。浙江的戚家军开到塞北这一天,天下着倾盆大雨,浙兵列队站在郊外,从早晨一直站到中午,军容严整不乱。边塞将士看了无不咋舌赞叹。 在解决蒙古族与明朝这一边塞矛盾中,戚继光采取了以防为主,间或出击的方针。(恰逢谭纶调任蓟辽总督,戚继光得到他热诚的支持与荐举。)隆庆三年(1569)二月,戚继光升任总理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督帅十二路军戎事。在连年整修、加固山海关至石塘岭长城的基础上,他提出蓟镇将士四事并举“修敌台、练战、营田、种树”。单修敌台一项,共建敌台1093座,在二千余里长城上台墩耸立,雄伟壮观。隆庆二年(1568年),朵颜部首领长昂、董狐狸犯关,青山口一战,戚继光大胜而归。 在军队建设上,他采取车兵、步兵、骑兵、辎重兵联合训练,协同作战,以墙(城墙)、台(敌台)、堑(战壕)综合防守的方针,全面治军,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朝参知政事张居正的支持,并得到隆庆皇帝的赏识,表彰他“素有威名”。 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戚继光因功升右都督。万历三年(1575年)正月二十三日,董家口一战,戚家军追出塞外150里,生擒长昂之弟长秃。长昂、董狐狸等2000余人带着礼品前来请降,戚继光同副总兵史宸亲临喜峰关相见。戚继光从战略上考虑,释放了长秃,致使长昂从此罢战。 万历七年(1579年),戚继光战功显赫,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 东侧:戚继光一生可谓鞠躬尽瘁,为国为民。在浙闽抗倭期间,身先士卒,每战皆捷。饱受倭寇之害的广大人民,对戚继光的英勇无畏和光辉战绩,表示由衷的感谢。打胜仗以后,百姓郊迎十里,献果慰劳。在他扫平倭寇奉调北上,镇守蓟州时,百姓又扶老携幼送出十里。 戚继光镇守蓟州16年,防线东起山海关,西至石塘岭,2000余里的边防线,直接拱卫京城北京。他克服种种困难,练兵、练将、修筑长城,革新武器装备,真正在京师北大门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保持了边境安宁,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蓟州人民对戚继光特别敬仰。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给事中张鼎思代表一部分佞小人弹劾戚继光,说他不宜于北,昏庸的皇帝听信谗言,将戚继光调往广东。离任那天,蓟州百姓依依不舍,哭泣送行。后来又勒石颂其功德。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戚继光因旧病复发,再次上书请退,明政府允其辞官回乡养病。十月回归蓬莱,亲友迎于郊外。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初八日,回故里仅仅两年,一代英雄溘然长逝,终年60岁。英雄的豪气和民族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名人墨宝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游览蓬莱时,十分景仰戚继光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和丰功伟绩,有感而发留下诗篇: 真临仙阁凌虚地, 来读苏公海市诗。 不羡群仙浮海日, 却思戚帅筑城时。 人物简介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世袭登州卫(今蓬莱)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为人刚直,畅晓边事,治军严明,历任备倭、戍边要职。戚继光继承父业,一生备倭浙闽,镇守蓟门(今天津津蓟县),勋劳卓著。曾自为诗云:“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相临景点海阳云顶自然风景旅游区 屺姆岛 芝罘阳主庙 云峰山 万鸟岛 牟氏庄园 养马岛旅游度假区 毓璜顶公园 金沙滩旅游度假区 烟台山公园 月牙湾公园 九丈崖 林海公园 元亨园 竹林寺 寒同山神仙洞 烽山公园 莱阳市博物馆 八仙幻宫 水师府 蓬莱水城 田横山文化公园 戚继光祠堂 蓬莱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