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蒲苇莺 |
释义 | 水蒲苇莺,苇莺属。体重一般为11克左右,但在迁徙前可达22克左右,所沉积的脂肪可供其飞行100小时左右。 基本信息水蒲苇莺 Muscicapidae Acrocephalus scirpaceus 雀形目 > 莺科 > 苇莺属,英名Sedge Warbler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Acrocephalus schoenobaenus 外形特征体小(12.5厘米)的橄榄褐色苇莺。宽而白的眉纹上方具黑色条纹;顶冠橄榄色而带黑色纵纹;上体褐色而多具近黑色纵纹;下背、腰及尾上覆羽栗色;下体白,胸侧及两胁沾褐黄。冬季鸟多棕色,胸带上具细小的黑色点斑。头甚平,嘴短而尖。在中国境内不应混淆。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浅;脚-偏粉色。 叫声在众多的鸟当中,水蒲苇莺就好像是一位演喜剧小品的角色一样,其眼眶周边的条纹给了他一副滑稽的外表,它的举止和行为又极为有趣,令人感到可爱。听起来,它们那天生的叫声与芦莺的叫声有些相似,只不过在声调方面它们的叫声显得略为尖细。这种鸟儿还能够模仿其他种类鸟儿的叫声。 沙哑与甜美短句的响亮混合,比大苇莺声快,并间杂模仿叫声。鸣声能持续数分钟之久而无间断。叫声包括沙哑颤鸣声tue及似责骂的嘟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西亚及中亚;迁徙至伊朗和非洲。 分布状况罕见。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天山。 生活习性栖于长着高草、芦苇及矮丛的沼泽地带。常在低处。鸣叫时尾抽动。雄鸟作鸣叫着的盘旋飞行。 相关资料雀形目(Passeriformes)1.属鸟纲中的一目, 该目种数最多,占鸟类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所属鸟类体型一般较小,外部形态和习性都有极大的多样性,大多巧于在树木或灌丛间营巢,雏鸟为晚成性;鸣肌发达,大都善于鸣叫;喙、翼变化甚大;腿较细短;嘴全部角质,嘴基无蜡膜;足趾有四,均于一平面上,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适于树栖;后爪较其他爪为长,无距。2.雀形目通常具体划分成4个亚目:①阔嘴鸟亚目,又称亚叫禽亚目,中国只有阔嘴鸟科,如长尾阔嘴鸟。②霸鹟亚目,又称叫禽亚目,中国只有八色鸫科,如蓝翅八色鸫。③琴鸟亚目,琴鸟分布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中国无。以上3个亚目可统称为亚鸣禽,以与鸣禽亚目相对应。④鸣禽亚目。(注:雀形目属鸟类有亚鸣禽和鸣禽之分,鸣禽具有最发达,最复杂的鸣肌,非雀形目鸟类只有简单的鸣肌甚至没有鸣肌,亚鸣禽的鸣肌则介于二者之间。亚鸣禽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鸣禽则遍及世界各地,是数量最多也是最进步的鸟类。)3.雀形目共有64科;中国占34科,不少于650种。 莺科(Sylviidae)在鸟类DNA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莺科的所有种作为鹟科下的一个亚科莺亚科的成员。莺是小型鸣禽,体型纤细瘦小,嘴细小,羽色大多比较单纯,栖息于多种环境中,鸣叫声尖细而清晰。莺科包括遍布旧大陆各地的包括林莺、柳莺、苇莺等在内的典型的莺类,分布于北半球并主要生活于针叶林中的戴菊类,分布于美洲的蚋莺类,主要分布于非洲的扇尾莺类和主要分布于澳洲的刺嘴莺类和细尾鹩莺类等,共约有60属447种,我国约19属84种,有人将这些不同类群划分成不同的科,这里只将细尾鹩莺单划成一个科。莺科分布基本限于旧大陆,只有极北柳莺出现在美洲的阿拉斯加,两种戴菊分布于北美洲,几种蚋莺分布于中南美洲。莺科中有不少体型很小的鸟类,其中小嘴刺莺是澳洲最小的鸟类之一,莺类也属于我国最小型的鸟类之列。 鸦雀属 白头鵙鹛短翅莺科 苇莺家族远东苇莺中等体型(14厘米)的单调灰褐色苇莺。具深色的过眼纹,宽白的和大而长的嘴。新冬羽甚多棕色,胸、两胁及尾下覆羽沾棕。甚似稻田苇莺但嘴较长,眉纹上具醒目的黑色条纹。似钝翅苇莺但嘴长尾也长,而第二道黑眉纹与顶纹的对比不强烈。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橙褐。 叫声:尖叫声chi chi及模仿其他鸟的叫声。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局限于缅甸东南部、泰国西南部及老挝南部;内蒙古呼伦池地区及黑龙江的松花江流域,及至辽宁。迁徙时见于经辽宁下至东部沿海。香港有一记录。 稻田苇莺体型略小(14厘米)的平淡棕褐色苇莺。白色的眉纹甚短,其上具模糊的黑色短纹。背、腰及尾上覆羽棕色。下体白,两胁及尾下覆羽沾棕黄褐色,且通常过胸。贯眼纹及耳羽褐色。鸣声长且流畅,具本属的典型鸣声;不似其他苇莺沙哑。叫声为尖声的chik-chik,含混的zack-zack或沙哑颤鸣。繁殖于中亚至中国西部;越冬于伊朗、印度及非洲。亚种capistrata繁殖于新疆西部和南部及青海柴达木盆地[郑作新(1987,1994)以brevipennis为此亚种名]。偶见于香港。 布氏苇莺中等体型(14.5厘米)的暗灰褐色无纵纹苇莺。两翼短而圆。具深色的细眼纹,短的白色眉纹,清晰的浅色眼先,但无深色上眉纹。嘴长,上颚中线及尖端色深。比芦苇莺或稻田苇莺色冷而多灰色,且腰与上体余部同色。下体白,颈侧、上胸及两胁沾皮黄。鸣声长而慢;厚重且模仿呱呱、唧唧、吱吱等声音后再返回tack tack及see-see-hue等短句。叫声包括尖厉刺耳的thik,生硬的chak及摩擦声cherr。繁殖于欧洲至西北亚;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及缅甸。主要分布省份有新疆、香港,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帕米尔高原、哈巴河、吐尔洪、吐尔洪、阿尔泰、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及那拉提。 黑眉苇莺中等体型(13厘米)的褐色苇莺。眼纹皮黄白色,其上下具清楚的黑色条纹,下体偏白。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浅;脚-粉色。 叫声:示警时作沙哑的chur声。叫声为尖声tuc或尖声zit。鸣声甜美多变,包括许多重复音;不如芦苇莺那般尖响。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至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河北、河南、陕西南部及长江下游。迁徙时见于华南及东南,部分鸟在广东及香港越冬。偶见于台湾。 习性:典型的苇莺,栖于近水的高芦苇丛及高草地。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厚嘴苇莺全长约18cm。上体橄榄褐色或棕色,无纵纹。嘴粗短,无眉纹和眼线,眼圈淡皮黄白色。尾长而凸。下体污白色,两胁暗棕褐色。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塘岸边的芦苇草丛及灌丛中。以甲虫、金龟子、蝗虫等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也捕食蛞蝓、蜘蛛等无脊椎动物。繁殖期间常站在芦苇或小树顶端鸣叫。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在东北、内蒙古中部繁殖,是迁徙途经中国东部,数量较少的过境鸟或夏侯鸟。 东方大苇莺体型略大(19厘米)的褐色苇莺。具显著的皮黄色眉纹。野外与噪大苇莺的区别为嘴较钝较短且粗,尾较短且尾端色浅,下体色重且胸具深色纵纹;拿在手上时其区别为外侧初级飞羽(第九枚)比第六枚长,嘴裂偏粉色而非黄色。与异域分布的大苇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初级飞羽的凸出较短而胸侧多纵纹。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中国繁殖于由新疆北部和东部至华中、华东及东南。迁徙时见于华南省份及台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