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磨沟游览区 |
释义 | 水磨沟在乌鲁木齐市东郊5公里处。为一长达1公里许的狭长山谷。1907年清朝官衙利用山谷水力兴建磨坊磨面粉,故得名。 具体介绍水磨沟碧树浓荫,百泉喷涌,古木参天,是乌鲁木齐著名的风景区。清光绪年间首任巡抚潘效苏,称这里的喷泉为慕圣泉,并撰文刻石立碑。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被慈禧太后流放到新疆的载澜曾在此建萧曹亭,之后军方在此建造水磨,加工军需产品,风景遭到极大破坏。解放后,广植花木,建造凉亭,架设小桥,开辟游艺园地,已成为清幽秀丽的游览胜地。 沟内有大小涌泉数十处,积流成溪,溪水清澈,自南向北奔腾而下,终年不竭。两岸古木参天,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尽被浓荫掩蔽。山坡上新擘公园树影婆娑,花圃溢香凡致清幽典雅,与其他公园相比,真是另一番洞天,别一番情趣。沟后北端有温泉,水温恒定在摄氏28—30度,含氡、硫化氢、锌、钾、钠、镁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和防病的化学元素,古人将其视为健身骨、治百病的“圣水”。1982年这里新建温泉按摩理疗医院,每年要接待上万人次的理疗者。 这里独特的游览条件和温泉理疗对国内外游客产生了不可抗拒的魅力。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又新建了温泉浴池、亭台楼榭、饭店宾馆等游览服务设施,命名水磨沟一崛而起,成为当今乌鲁木齐市内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 主要看点大门来到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新颖别致而又颇具气势的景区大门。这是一座仿清叠楼古檐式建筑,占地285平方米,主楼高14米以上,半圆形造型的入口跨度14.26米,其巨大的弧形线条与水磨河水奔流而下的形象互相映照。屋顶和房梁上,还都绘有图画,色泽艳丽,栩栩如生。据说,这种设计在全国同类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无论远看近看,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显的高大宏伟气派。 跨进大门,但见溪水潺潺,水流淙淙,溪流之上,是一座建筑风格与大门非常协调的仿古式桥——“九龙桥”。桥两侧有人行道,设有24根汉白玉雕栏柱,柱头刻有精美的石狮,每根栏柱上的石狮造型不同,暗指一年24个不同的节气,寓意人汇年丰,吉祥太平。 纪晓岚塑像九龙桥正对面,是这尊纪晓岚手持大烟袋的塑像。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纪晓岚因在“两淮盐引案”中涉嫌向他的亲家——两淮盐运使卢见贞密传消息,被乾隆“从轻谪戍新疆”,期间,他曾携侣郊游水磨沟,并留下著名诗句:“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泠泠。游人倘有风沂兴,只向将军借幔亭。” 接官亭塑像右侧,是接官亭。公元1901年(清光绪27年),清廷贵族、封端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载漪及“镇国公”载澜兄弟二人,因八国联军入京,奉旨签订“辛丑条约”,引起国人愤慨,慈禧太后为了化解国人不满情绪,将二人作为替罪羊流放到乌鲁木齐。但流放其间,二人仍然享受皇亲待遇,在乌鲁木齐过着奢华的生活。当时,载澜非常喜爱水磨沟的迷人景色,便在水磨沟斥资兴建楼台亭榭供其消遣,为了方便自己接待驻地官员和亲朋好友,就在此修建了接官亭。据说,原有建筑是泥木结构,但雕梁画栋甚是华丽,可惜于民国期间倒塌。现在的接官亭,是2003年修建的,是清泉寺的财神殿。 香妃出浴接官亭右边,有一座雕塑,据说,这里就是“香妃出浴”之所。相传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喀什 地区26岁的维吾尔族姑娘买买热艾则孜因家族平定叛乱有功被召进京,路经水磨沟时,见这里山峰重峦,古树参天,水雾缭绕,景色迷人,便在水磨沟游玩沐浴。进京后,乾隆对她十分宠爱,因她身上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所以称她为“香妃”。“香妃出浴”曾是乌鲁木齐旧八景之一,现在公园内还有“香妃石”,传说那是“香妃出浴”后凉衣服的石头。也有人说,香妃就是乾隆的容妃,是回族人,《清史稿》后妃传记载说:“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 翰文岭往上,是一条长长的翰文岭。翰文岭全长360米,是在三年内分三次建成的。 翰文岭《辞海》的解释为“文翰荟萃的所在”,第一期工程建于1999年,以假山造型为主,选用15块 不同形状的黑色优质花岗岩,镶嵌在山壁之间。每块花岗岩上,都刻有一首诗词,这些诗词都是古今文人墨客在游览水磨沟时留下的诗文佳作。翰文岭最左端,有一座巨大的、形似一本翻开的史书的石雕造型,上面刻着“翰文岭”几个大字。 石雕上面的山坡上,是造型俭朴、茅草搭起的“博望亭”,亭子里耸立着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汉白玉雕像。 翰文岭二期工程始建于2000年,除收集古诗19首外,还将清代著名大学士纪晓岚的“炭猴进城”、 “农夫灌地”、“高炉炼铁”、 “香妃出浴”等四首古诗配以图画,以浮雕的形式展现在游人面前。这是“炼铁”浮雕,诗曰:“温泉东畔火荧荧 ,扑面山风铁气腥,只怪红炉三度炼,十分才胜一分寒。” 根据古诗诗意,二期翰文岭还增设了小桥、溪水、池潭,增建了八仙洞、瑶津亭、漱墨潭、隐龙潭、泻玉桥等相配套的园林作品,与一期工程交相辉映。 新疆岩画不只如此,翰文岭二期工程还有新疆岩画集萃,汇集了阿勒泰、巴里坤、温宿、托克逊、呼图壁、木垒、奇台县库甫沟、塔城白杨河等全疆八大著名岩画的临摹微缩图,以浮雕形式镶嵌在翰文岭的岩壁上。 岩画是古西域人最初文化的见证,美丽多姿的古岩画,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西域民族文化史诗。一幅看似构图简单的岩画,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远古时代的一种错综复杂的文化表达。它镌刻着古西域人早期的社会内容——他们的信仰和图腾,他们的生产、生活、狩猎和战争等,它表达着原始西域人的一种美好追求和愿望,它是原始西域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这些岩画中,以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雕的生殖崇拜最为罕见,这些岩雕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构思新颖,内容独特,可谓岩画的精品。 主体广场翰文岭三期工程始建于2001年,是翰文岭一、二期工程的延续,也是翰文岭总体工程的重点景区,它南北长约80米,东西纵向坡长约60米,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与“八仙洞”相接,地形东高西低,形成高 差不等,面积大小不一的四个台地,是构成横贯滨河游览线上的重要集散地,并通过相对密集的园林建筑小品等载体,扩大以水磨沟为核心的历史人文层面,以更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深化主体,是一个理想的公园主体广场。 在翰文岭广场正前方有一幅气势磅礴的汉白玉浮雕,反映的是王震将军率领新疆各族人民在水磨建三个第一的历史场景:新疆第一个棉纺织厂——七一棉纺织厂,新疆第一座发电厂——苇湖梁发电厂,新疆第一座煤矿——六道湾煤矿。浮雕对面是一个棋盘广场,标志水磨沟的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象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广场周围摆放着一些造型别致的园林石凳,有孔雀凳,蝴蝶凳,树叶凳,供游人落座休息。 今世缘往前,有一颗别致的连理树,上面是小品园林今世缘。今世缘由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浮雕、同心锁、盟誓碑、连心亭、同心崖、鸳鸯蝴蝶树及四组手型雕塑组成,造型独特,形态逼真,寓意今生今世相逢有缘,应珍惜世间的友情、亲情、爱情等人间真情。 萧曹亭再往前,有一座长亭——萧曹亭,这座亭子也是“镇国公”载澜修建的。据说,载澜给亭子命名“萧 曹亭”是假借萧何和曹参效忠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发泄他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不满。1941年9月,任新疆财政厅厅长的毛泽民同志还曾只身住在“萧曹亭”养过病。原亭建于1901年,由于历史原因被毁,现亭重建于1984年。 清泉寺萧曹亭之上、清泉山中部的山腰处,矗立这一座禅院,这就是清泉寺。据了解,清泉寺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是新疆佛教界最大的佛教胜地,也是乌鲁木齐佛教协会所在地。在大雄宝殿内,分别有观音菩萨、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塑像及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每逢正月初一、二月初八、三月十六和七月三十、九月二十九等庙会期间,前来烧香拜佛、祈祷许愿的游人们络绎不绝。 水磨河萧曹亭之下,是水磨河龙口泉。这里位于水磨河的上中部,下面有一个很大的自喷泉,泉水喷出高达1米左右,人们把它称作“龙口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首任新疆知府潘效苏雇用工匠在“龙口泉”上用石雕凿了一个龙头,把泉水引入龙口,从山崖上喷泻而下,犹如一条泫泫银带,十分壮观。后来,为阿谀清朝皇帝的“圣德”,潘效苏又把“龙口泉”改为“慕圣泉”,把清彻无浊的泉水比作皇帝的圣德。不过,现在人们仍然叫它“龙口泉”。 水磨河不只龙口泉一口泉水,据说过去水磨沟山涧有上百口泉水,1877年,清朝官吏史善长到水磨沟游览,看到这里数百个自然喷泉在峡谷中喷涌,十分惊叹,写下了“青山露面远相迎,不曾见水已闻声。寻源乃出山之罅,银蟒千条自空下”的赞美诗篇。由于水磨河是由从龙口泉喷出的泉水再汇集水磨沟山涧的其它泉水而汇流成的一条小河,所以当地人又把水磨河称为“万泉河”。 水磨河从龙口泉一直蜿蜒流淌到景区大门,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是整个水磨沟景区最灵动的部分。 在靠近龙口泉的河边,有座水磨坊,这是一座再现历史景观的仿古磨坊。据说,清乾隆年间,当地官方和民间曾利用水磨沟的水力,在这里置办水磨坊一百多间,为驻军和居民加工食粮,水磨河和水磨沟也正因此得名,后来,随着磨制工具的更新,原有的水磨坊逐渐绝迹。现在看到的这座磨坊是1992年的仿古建筑。 水磨坊旁,安置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水磨,由于这里清爽宜人,不少市民在这里跳舞、休憩。 水磨坊下方的万泉河上,有一座小桥,桥的北面河道中,有二龙戏珠的塑像。而在桥南方的一段溪流中,长满水草,水草之中,生活着一群游鱼,有鲤鱼、锦鲤,他们在溪水中安逸地游来游去,顽皮地相互追逐嬉戏,引来无数的游人和孩子。 顺着溪流往下走,绿树茵茵,溪流飞雪,沁人心脾。 快到景区大门的时候,溪流形成一潭碧水,碧潭之上,筑有箭亭,据说,箭亭春色曾是乌鲁木齐的一大景致。绿树倒映的池潭之上,游人带着孩子划着各式各色的小游艇小游船,享受着泛舟碧波的畅快。 周边景点天山天池风景区 烈士陵园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动物园 水上乐园 阅微草堂 人民公园 新疆博物馆 白杨沟 壁照山 乌拉泊古城 柴窝堡湖游览区 汗腾格里寺 红山游览区 柴窝堡-达坂城谷地旅游区 南山旅游区 人民会堂 陕西大寺 水磨沟游览区 塔塔尔寺 燕儿窝 南大寺 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当地特产乌鲁木齐最大的商业中心位于解放路与民主路、中山路相交的大小十字一带。这里集中了大大小小的各式商场,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来往如潮。而最具民族特色的商业街,还得数二道桥一带,这一带不仅是维吾尔族市民的居住区,还是新疆著名的大巴扎(巴扎,维吾尔语Bazar的音译,“集市”、“市场”之意)。一般游客来到乌鲁木齐,都会到二道桥逛逛,一来领略新疆的民族风情,二来品尝这里的风味小吃,三来选购一些特产。 这里有维吾尔族商人开设的店铺、餐馆和清真寺,在街道的两侧还有各种民族特产出售,主要有维吾尔族花帽、手工刺绣、金银首饰、玉雕制品、地毯、木雕、羊角鞭、锡伯族烟袋、皮靴、艾得里斯绸、英吉沙小刀、和田地毯等,都是手工制作的,可以买些作为留念。 土特产有鹿茸、阿胶、鹿血酒、伊犁特曲、葡萄酒等。最吸引人的,还是各种新鲜的水果,如葡萄、哈密瓜、石榴、巴旦杏、无花果、蟠桃、伊犁苹果以及各种各样的水果干。 特别值得推荐的还有奥斯曼草汁,这种草汁有使眉毛变黑的功效,是天然的美容品。维吾尔族的女孩子从小就用它画眉,因而维族姑娘的眉毛都是又黑又浓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