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陆寺
释义

江都市樊川水陆寺

江都市樊川水陆寺是一座历史悠久,颇具规模的古刹。《光绪续泰州志》卷十一记载:“水陆寺在樊川镇,本唐高宗时赵兵部明远屯兵之地,永徽五年创建斯寺。乾隆十四年增修,光绪十八年僧华如与其徒本慈又建魁星楼,增屋十余间”。水陆寺自唐至清经过多次修葺,从乾隆年间至抗战前夕,发展到顶峰。楼厅殿阁及生活用房计123间,前后5进左右,有东、西廊房与楼、堂、僧舍相连。中轴线上的第1进为天王殿, 9架梁5开间。第2进为大雄宝殿,13架梁7开间,系康熙二年重建,殿前有容千人的大院落,西侧有1棵2人合抱不拢的古柏,树身无皮,但枝叶繁盛,实属罕见。第3进为藏经楼,上下10间,共放《藏经》5140卷。第4、5进分别为中厅和后厅,为士绅宴会之场所。纵观全寺,呈长方形,东西短,南北长,占地10余亩。

水陆寺在当地影响很大,曾多次“授戒”。最后一次“放戒”是在清宣统三年。水陆寺也举办了许多慈善事业,在其东南设置京江义冢,占地10多亩,为无地贫民提供葬身之地。每年发放棺木20具,给无钱殡葬的死者家属。从当年冬至至次年清明,向当地施粥厂提供大米106石(一石为172市斤)。还邀请当地知名中医为贫民治病,诊金、药费全由水陆寺结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因扬州沦陷,私立扬州中学曾一度迁至水陆寺。1938年冬江苏省保安第三旅教导大队进驻该寺。1940年农历九月初一,日寇经三垛向樊川进犯,连续炮击水陆寺,寺庙精华部分尽毁。1942年春,伪军强拆余下建筑,取木料修碉堡,一座千年古刹破坏得面目全非。1944年冬樊川镇解放,道永大师主动将2株千年银杏献给新四军榴弹厂,到1946年,水陆寺不复存在。

2004年,樊川古水陆寺重建工作启动。目前初具规模,占地30亩,新建天王殿、西廊房、东廊房。大雄宝殿已列入建设计划,水陆寺昔日规模有待重视。

泉州水陆寺

水陆寺在泉州肃清门(遗址在今西街菜市场口)外西南,已废,今遗址在旧馆驿汪衙巷内。 唐代,肃清门外西南旧馆驿与三朝巷之间是子城外的低洼地带。裴巷以西、傅府山以东诸水皆流至此,蓄而成池。原先该池面积约10亩,后又分为东西两池,俗称目镜地。池南原有一排涝水沟经古榕宫前,直至新门街罗城濠沟。唐天宝六年(747),唐玄宗下诏书敕置祝圣放生池,因又建水陆堂在池北,故亦称水陆池。唐乾符六年(879),郡守林雩把水陆堂扩大为院,号称护国水陆院。

北宋郡守蔡襄把它改为禅院。大中祥符元年(1008),善信陈僧舍所居地为基址,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僧宗美撰文。熙宁年间(1068~1077),郡守陈枢改粥院为禅院,延请本观禅师主法华院、大中寺、崇福寺和水陆寺。后废,改为都监廨舍,不久又改为添差通判厅。 南宋南外宗正司徙迁泉州时,泉州添差通刺厅改成皇族居住地。

元至正间,被废的南外宗正司故址的一半改为清源驿,余下的圹地再复建禅院。元代亦黑迷失给施舍的全国100所著名佛寺,刻立《一百大寺看经记》碑留念,碑文中提到,受施舍的泉州路著名的佛教寺院有“承天寺、水陆寺、法石寺、招福寺”等。

明洪武年间(1368~1398),禅院正名水陆寺。成化间,理学家蔡清曾在此讲学。由于他讲授朱子学时阐明要点,学子易予领会,又敢发前人所未发,因而不少四方学子千里而来,登堂入室,座无虚席。

明嘉靖乙未〈1535年〉进士、贵州道御史汪旦为了在此建府第,就把禅院移至现今的开元寺功德堂西,水陆寺旧迹遂亡。明万历年间,南户部左侍郎何乔远游此故址时,感慨万分,赋诗一首云:“佛劫年多复,禅门亦可知。试看墙外林,犹有寺前池。祝圣留深意,居僧见一时。王询能舍宅,今古有余思。” 清学者林霍悼故址时,也留下《题蔡清讲学过》诗一首: “兰君未发时,幽妻多释子。赵宋天潢派,流离传故址。成宏有大儒,皋比拥于此。当日陈紫峰,裒然及门上。海内言易学,必推吾郡始。异代赋景行,芳纵何处时。萎萎蔓草碧,澹澹方塘水。东西双塔标,迥立犹在迩。”

水陆池原是水陆寺的配套设施,是泉郡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虽然明嘉靖间水陆寺被移入开元寺内,但每年农历七月,民间薪传古例,举行“普度”,意是普度众生,也就是中原的“盂兰盆”。历代郡守都如期在此主持道场法事,即做水陆本醮,专祀泉郡的无主孤魂,并以明烛纸船放入池中,希望把瘟神王爷送走,求得境泰民安。旧馆驿巷内原有大船亭、小船亭两座,现亭已毁,但地名尚存。1954年泉州青年补习学校开始建校于水陆池北,后来该校并入北门都督第华侨中学,校舍遂为教育局办公地点。1958年,原来在打锡巷的省梨园剧团也在南面填池建址。以后政府部门纷纷进驻,一个约10亩的水陆池,至今面积已不足100平方米,其蓄水防涝的功能也从此消失。

现在旧馆驿汪衙巷内尚存4根高约3米的圆形石柱,石柱两头小,中间大,呈梭形状,与灵山圣墓的石柱异曲同工,证实它是唐代的石雕,属水陆寺的前身水陆堂的遗物。汪氏后人把它作为楼房的支柱,至今仍直立在小巷的通道旁。

福州市罗源县水陆寺

在凤山镇孝巷水陆衕北侧,坐西向东。五代周显德四年(957年)僧正友始建。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后,县治从寺北迁往北门今址,县治旧址拓之为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改为公馆;成化三年(1467年)僧圆亮募建佛殿及法堂,后圮;弘治十七年(1504年)护印僧明殷募建后厅3间,又圮;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建;万历十八年(1590年)改后厅为文昌祠。清康熙间(1662~1722年)又改祠为“永贞义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为“罗川书院”,移寺门于东向,留后殿为寺。道光七年(1827年)僧坤玉募缘重建,寺为土木结构,总深22米,大殿面宽5间(18.5米),进深4间(13.75米)。1984年新建韦驮殿亭1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