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经注·清水
释义

《水经注》是古代地理名著,共四十卷。《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名称:水经注·清水

创作年代:北魏晚期

作品出处:隋书·经籍志

文学体裁:写景文字

作者:郦道元

著作类型:综合性地理著作

总共卷数:40卷

简介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水经注》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内容

《水经注》一书首见于《隋书·经籍志》。着录《水经注》对中国的河流考查比《水经》清楚得多。《水经》记载的河流仅137条,大量的支流被忽略了;《水经注》则记录更小的支流,所以《注》里记述的大小河流竟多至1252条,是《水经》的10倍,《渐江水》原本只有“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余杭,东入于海”十六字,《水经注》中的注解竟长达六千字。此外还有五百多处湖泊和沼泽,湖泊类型名称有14个,即湖、泽、海、坈、陂、浦、渊、潭、池、薮、渚、塘、淀、沼等。二百多处泉水和井水等地下水,伏流有三十余处,瀑布六十多处,岩溶洞穴四十六处,温泉三十一处,各种桥梁超过九十座,津渡亦有九十余处;建筑方面记有中外古塔三十多处,宫殿一百二十余处,各种陵墓二百六十余处,寺院二十六处。而且观察得也很仔细,例如对温泉温度分5个等级,依次为“暖”、“热”、“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和“炎热奇毒”。有些地方详细记下了河谷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等,如洞庭湖“湖水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华池“池方三百六十步”,黄河孟津河段的冰层厚度“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

〈河水〉一篇,专讲黄河及其上游水系,是《水经注》全书最长的一篇,凡五卷,占《水经注》全文的七分之一,《水经注》对二次黄河改道称之为“大河故渎”和“王莽河”。〈河水〉卷五甚至描述了古印度的恒河、印度河和孟加拉湾的水文地理。

《水经注》不仅讲河流,还详细记载了河流所经的地貌、地质矿物和动植物,所记矿物如金、银、铜、铁、锡、汞等,非金属矿物有雄黄、硫黄、盐、石墨、云母、石英、玉、石材等有20余种,岩石19种。《水经注》中记载了许多古生物残骸化石和遗迹化石,渭水上游成纪县(今甘肃庄浪县)僵人峡还有人类化石。后世可以从中了解古代的耕作制度、古代植物种类和植被分布,动物的地区分布及其活动的季节怙,以及古人如何利用它们取得经济效益。《水经注》还载录了不少古代的陵墓以及墓前碑刻。

郦道元写景文字,遣词精当,能以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不同性格的山水,仅就描写瀑布,它所用的词汇就有:泷、洪、悬流、悬水、悬涛、悬泉、悬涧、悬波、颓波、飞清等,多收录生动优美的故事神话、人物典故、民俗物产、人文遗迹、建置沿革、民间歌谣、谚语方言,“词组只字,妙绝古今”,引书多达437种,辑录汉魏金石碑刻350种。唐代李白、杜甫的诗篇里,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文章实脱胎于《水经注》。宋初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引用此书甚多。宋朝苏轼在《寄周安孺茶诗》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清朝人刘献廷称此书为“宇宙未有之奇书”。丁谦推此书为“圣经贤传”。

原文

黑山在县(河南修武县)地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山坡)散泉,积以成川,西南流屈曲。瀑布垂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扑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云深,兽迹不交,隍(沟壕)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地(禅栖之地,修行僧人的居住地);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刹灵,寺院;即“浮图”,佛塔)。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地。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泠,清凉;洞观,水清可见底),谓之清水矣……清河水又南,与小瑶水合。水近出西北穷溪,东南流注清水。清水又东南,吴泽陂水注之。水上承吴陂于修武县之故城西北。

地址

黑山在县(今河南修武县)地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山坡)散泉,积以成川,西南流屈曲。瀑布垂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扑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云深,兽迹不交,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地: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其水历涧流飞,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清河水又南,与小瑶水合。水近出西北穷西,东南流注清水。清水又东南,吴泽陂水注之。

译文

黑山在县城北面,白鹿山的东边,是清水的出处。它上游承接诸多山坡的各股小泉,(在这里)汇聚成河(溪)流往南奔去,在西南折道。瀑布从岩石飞奔而下,如同天上悬河倾注在这山壑之中,深达二十余丈。瀑布发出的如雷鸣般的响声,震动山谷。(瀑布)左右的山石壁斑驳深峭,就连野兽的踪迹都没有(都没有野兽出没的踪迹),瀑布的水汽和溅起的水花在山谷中混合,(从上俯瞰)都看不到潭底。层峦叠嶂的山峰,佛家人士常常来此参禅栖息;到处都是岩石山谷,是灵刹宝寺的首选之处。既有翠竹松柏的骨骼,又有心旷神怡的深邃之情,仁悯智慧的心性,加上山水的合力,更是一处胜景。这里的水流过山涧飞流直下,水清可见底,所以谓之清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