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鼓舞
释义

水鼓舞是一种在德昂族与苗族中流传的,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的水、鼓、舞相结合的群众舞蹈,但德昂族与苗族的跳法有些不同。

种类

德昂族

德昂族是中国云南省的特有民族,也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在中国境内的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瑞丽、梁河、陇川、保山、永德、耿马、澜沧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德昂族是古代接受汉文化较多和较早的民族之一。元明清以来,与傣族人民交往密切,特别共同信仰小乘佛教,因此,受傣族文化影响较深。

水鼓舞是德昂族的舞蹈,舞蹈时,将鼓挎在脖子上,鼓在身前,边敲边跳,大硭、大钹伴奏。鼓声深沉、庄重。可以单独跳水鼓舞,也可大家跟随水鼓节奏起舞

苗族水鼓舞

水鼓舞是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独有的水鼓舞节时,当地苗族群众在水中所跳的一种传统舞蹈,苗语称“zuk niel eb”,zuk niel意为踩鼓。eb意为水。

大稿午水鼓舞

历史

根据口碑资料并结合文献研究,水鼓舞节至少有五六百年以上的历史。据说一年久旱不雨,某夜村中告翌仲老祖公在今天起鼓的地方挖井,不幸被倒塌的泥土掩埋,他托梦给子女说:“这个地方很好,就让我在此长眠。”子女们便带上香纸前去“坟”上祭奠,随后便普降甘露,日后相沿成俗。还有一个传说是:某年大旱,河水断流,唯寨脚今天起鼓的地方有一水潭不干,小孩们便到那里拊水嬉戏,但见潭中两龙相斗,顿降大雨,方解燃眉之急,此后即变成节日。

水鼓舞节

水鼓舞节分两部分举行。每年阴历六月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起鼓”仪式,即如开幕式。人们抬着酒、肉、鸭、香纸等结队到河边,祭祀完毕后,男人们身着女人衣裙,倒披蓑衣、脚踩草靴或赤足在河中一边踩鼓,一边喝酒吃肉,一边拊水掷泥嬉戏。女子们在河岸高唱飞歌助兴。第二个丑日,全村的男女老少在寨边坝子里踩鼓,相邻数十个村寨的群众都来参加。活动持续三天,其间姑妈还须挑着鸭子和酒等礼品回舅家来祝贺。 水鼓舞和水鼓舞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苗族水文化与鼓文化的反映。据苗族创世史诗《苗族史诗》记述和专家考证,在苗族传统哲学中,水是世界的本源。苗族先民原居地在临近江河湖海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深厚的水崇拜。大稿午苗族之所以在水中踩鼓,是苗族水文化传统与人类在自然生存中离不开水的体现。 鼓是苗族的“重器”,被认为是祖先灵魂的安居之地,《苗族史诗·寻找木鼓》中说:祭了鼓大家才更富有繁昌。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大稿午的鼓文化与邻近的其他苗寨不尽相同——这里行的是没有什么禁忌的“白鼓藏”,而他寨多行“黑鼓藏”,有非鼓社祭之年不允许随便敲鼓、踩鼓等清规戒律。同时,在许多苗族社区传统观念中,还有春播至秋收之间,不吹芦笙,不敲木鼓的禁忌,大稿午在其他社区禁笙鼓期间踩鼓,反映了她独特的鼓文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将鼓与水结合在一起,成为全国苗族中绝无仅有的,在其他民族中也不多见的水鼓舞文化。 苗族稻作文化的反映。稻、棉、枫是苗族的植物“三宝”,而稻居其首,当地苗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稻作文化。从汉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苗族先民稻作文化源远流长,清朝爱必达《黔南识略》卷十三记载:今台江、剑河一带“苗人惟食糯米”。大稿午地处革东千亩大坝的中心区,历来以水稻为生,举行水鼓舞的农历六月,是水稻打包灌浆的关键时节,如果缺水,将直接影响收成,关系到村民们的粮食安全,因此,这里的苗族群众便选择在这一关键时期,举行水鼓舞节,以祈上天普降喜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水鼓舞两个来源的传说,均以祈雨为主题,反映了苗族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 苗族原始崇拜的反映。《苗族史诗》认为,雷公在天上掌管“雨事”,所以水鼓舞祭祀时,主祭要高呼:“下雨来,雷公!”传说龙蛰伏时水波不兴,一旦翻身则大雨滂沱,在水中击鼓跳舞,惊动它就会下雨。据说,每次举行水鼓舞活动后,马上就会雷声大作,普降喜雨,这是苗族雷、龙(自然)崇拜的体现。日常生活中,苗族既崇拜共同的祖先,也崇拜本支系、本宗族以至家庭的祖宗,在水鼓舞来源的第一个传说中,专门叙述了对告翌仲老祖公祭祀后,上天普降甘露的细节。从中管窥到祖先崇拜的“信息”。 苗族社区团结教育的体现。每次大稿午水鼓舞活动期间,村行政组织或有名望的老人都要号召,各家各户都会积极主动贡献出香纸、酒、肉等公共的祭品在河边共同祭祀,而且家家户户都要派人参与,这种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村内的团结,增强了凝聚力。节日期间,周边群众也会云集参加踩鼓等活动,亲友还要送带上礼品前来祝贺,亲如一家;旧时还有赛马、对歌、斗牛等活动,如今则有篮球赛等,有时少则万人,多则两三万人,有效地促进了各村寨之间的团结。 苗族传统历法文化的反映。苗族人民历史上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历法系统。根据《苗族史诗·铸日造月》研究发现,苗族曾实行十二辰纪日。水鼓舞节以每年农历六月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起鼓仪式,第二个丑日举行盛大的踩鼓活动,这充分反映了苗族传统历法的现实作用。以至于在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水鼓舞节被列入了“岁时节令类”。

舞蹈

2009年10月31日,在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群文组决赛中,剑河苗族《水鼓舞》获得金奖。《水鼓舞》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奖项,除了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外,她深邃的文化内涵也是夺冠的重要原因。

相关链接:

吴一文,苗名WenfJenb,1970年生,大稿午村人,苗族水鼓舞文化者。贵州日报群工部主任,2005年破格晋升为高级记者,2010年获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出版《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苗疆闻见录》(校注)《台江苗族文化空间》《苗族鼓社文化研究》等苗族研究专著5部,主编学术论文集《文化多样性与乡村建设》,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苗族古歌通解》等国家社科研究课题两项,省社科研究课题一项。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二等奖,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一、二、三等奖,贵州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贵州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和贵州省宣传思想创意奖等,系中国民族博物馆客座研究员、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主席,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德艺双馨工作者”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