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东街 |
释义 | 水东街位于惠州桥东,东西走向,东接惠新西街,与水东南路互交,西接东新桥,全长730米,宽14-18米,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据《惠州市城市建设志》记载:“1928年改建的水东街保留较为完整,建有划一的骑楼,使整街两边成两条长廊。骑楼上住人,下为人行道,雨天行人不忧雨。”当时,惠州的工商业都集中在水东街,水东街因此被称为“旺地”。 水东街历史1.桥东水东街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清末民初曾是惠州的商业旺地。水东街一带的骑楼建筑有着惠州特有的文化风情,这条中西合璧风格的繁华街道也是惠州市区的发源地。 2.清末民初,是惠州商业鼎盛发达的时期,各省商贾云集。这是水东街被称为“旺地”的最好诠释。临街的骑楼构造极为讲究,绝大部分是一楼一顶,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型瓦顶。有的骑楼高达3层,长达40-50米,气势不凡。那时,鳞次栉比的骑楼,各式各样的客栈、商店、银楼、作坊、药店,来来往往的商旅,绘就一幅近代的《清明上河图》。登上既具有南方特色,又兼具中西合璧风格的骑楼倚窗眺望,东江水西下,各式大小船只穿梭往来,东新桥上的行人来去匆匆。现在,临街的骑楼虽已破旧,却形象记录了惠州从一个古老的城镇发展为繁华都市的故事。 3.抗战初期,日军侵袭惠州,一把火烧掉大半条街及200余间骑楼店铺。1941年水东街又一次遭日军破坏。从那以后,老街就不如往日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惠州交通迅速恢复,电讯畅通,各商号相继复业,侨汇源源而来,洋货大量涌入,江面上往来于惠州与香港、澳门、广州之间的船只秩序井然,载出当地的大米、土产,运进英国、美国、德国等国生产的印花布、洋火、洋钉、钟表、煤油等。从东江上运来的货物在东新桥下的码头交易,由搬运工从船上搬运到骑楼的货栈。东新桥码头边,金铺、布行、当铺林立;小茶室、粥粉店、云吞店繁多,通宵达旦营业;批发粮油店、绸缎布匹店、私人诊所、教堂、影相馆齐备,烟馆、赌馆相继兴起。骑楼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水东街上一派繁忙。谈生意的商人和沿街叫卖的商贩共同谱写了当年水东街的繁华。 据《惠城文史资料》记载,当年水东街上有上百家商号,较有名的有:宏泰布店、永泰布店、大众商店、亚东苏杭店、恒升苏杭店、广寿堂药材店、怡和隆烟丝店、益生隆、全和五金店、天成金店、黄惠和金店、瑞成陶瓷店、裕昌杂货店、东益咸鱼店、顺安山货店、大德土纸店等。 水东街发展史 发展阶段 时间 功能 起源期 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军政中心 发展期 唐、宋建府城,明、清建县城 交通枢纽 兴盛期 清末民初,是惠州商业鼎盛发达的时期 商贸中心 衰落期 抗战初期,日军侵袭惠州,水东街遭日军破坏 功能混杂 水东街骑楼几度兴衰沉浮,几许唏嘘感慨。在水东街转了一整天,伫立于古旧的骑楼前,感受着它的沧桑。每一次去都会对它有新的认识。重新审视,水东街正是因为骑楼的存在才变得意义深刻。骑楼残存着水东街岁月的痕迹,有着经历沧桑的领悟和宽容。走在水东街上,但见街区弄堂密如蛛网,临街商铺骑楼旧近颓垣,而一些本来很有特色的骑楼顶上加了一些铁皮房子,大煞风景。骑楼一楼多作店铺,内部大多被重新装修过。在时间的湮没中,昔日的风貌正经受现代生活的冲击,越来越难保留其古老韵味。古时的金铺、布行、烟馆、妓院都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散发着现代气息的鲜花礼仪店、床上用品店、时装店、汽车配件店、药材店、婚纱影楼等商铺。但街上行人寥寥。一些传统行业如修车铺、油坊、茶馆在这条街上还顽强地抗争着。一位中年店主一边吃饭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那台小电视机;一间茶馆中,几位老人正在屋内悠闲地喝着茶,神情安详怡然,仿佛一群大隐于市井的隐者。一个打扮时髦的女孩坐在花店门口认真地修剪着手里的鲜花,神情专注。偶尔有三三两两衣着时髦的行人走过来,倒也有一种历史与现实交替的感觉。 水东街水东西路45号床上用品店这栋二层的骑楼是6年前从母亲的单位市搬运公司租来的,以前的屋主是谁不是很清楚,原先住这条街的老人有的早已过世,有的已搬走,房客大多是临时的,骑楼租给别人,也是一楼做商铺,楼上住人。 这座骑楼格局虽然不大,却不失精致。屋内的楼梯间窄小幽暗,不显山露水,进门后发现在二进门拱上有木质斗拱,木雕虽被毁坏,但复杂精致的样式,颇为少见。顺着墙边破损的木楼梯上去,楼板吱吱作响。二楼的楼面也很破朽,高跟鞋踩上薄弱的地方,朽木软软陷进一个坑,卢先生不停叮嘱记者小心点。顺着楼梯伸出屋顶的有一根30多厘米粗的钢管,卢先生介绍说,那是火管,也就是烟管。并连着烟管从房梁上伸到地下的是一条细一点的管子,卢先生说,那是排水管,房顶的雨水就顺着木梁上的槽流经管子,从屋顶排入地下水沟。二楼拐角是三楼,在三楼的窗口可看到东江和西枝江的汇合处,看到正在施工的东新桥。站在二楼的透光风斗下仰望,阳光从几片亮瓦中照射下来,映在骑楼“苍老”的木地板上,使人感触到历经风雨的骑楼处处显出历史的沧桑。假以时日,古老的骑楼将会以修旧如故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惠州的城市繁荣起始于东江航运的黄金时代,一条街从一条河流开始,一座城市从一条街开始。水东街的骑楼,承载着过去和未来、光荣和梦想。 水东街的开发对水东街等桥东旅游资源的开发,早在2001年12月,惠州市有识之士和专家林慧文、吴定球、黄澄钦、何成就联名提出《关于挖掘桥东旅游资源的几点建议》,他们认为,桥东是古归善县城,也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惠州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方风情民居和商埠区域,尤其是水东路民国街等古城的原始风味尤足,建议在惠州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上,将这些区域列入保护范围,保护性开发民俗文化经营项目,建古玩工艺旅游商品街、地方风味食街等。 按市政府提出的对水东街实施保护改造的要求,规划设计部门于今年3月提出了规划设计计划书,提出水东街的改造范围东至东江沙路,西至东新桥,全长约750米。为使街区风貌恢复原有面目,必须拆除违章建筑,梳理城市原有肌理,在适当的位置布置供人们休憩、聚会的绿化空间,既能减轻人口过密给城市带来的各种压力,又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时为旅游业、商业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带动民俗工艺和文化的经营发展。在保护中要坚持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可持续性。作为岭南特色的骑楼,统一其外墙及屋顶瓦面的色彩。从外立面上看,将其外表贯以骑楼风格,适当变化女儿墙、窗楣、壁柱的形式以及栏杆花饰来达到“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丰富立面效果。修旧如故是规划中的重点,规划中将利用其原型纵深发展,力求完整地保留原有的传统城市肌理。沿东江建造具有滨江景观特色的商业带,使水东街街区有空间和形态上的连续性。应把一些码头文化元素糅合进设计,使坐落在江边的水东街骑楼,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文化标识。假以时日,古老的骑楼将会以修旧如故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水东街改造惠州市水东街计划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将保持基本街巷的基理、基本的建筑风貌,在改造过程中将对典型且质量较好的建筑元素将保留,水东街骑楼将建2层连廊系统,对影响传统风貌较大的建筑将拆除。 改造后的水东街由三条纵向主干街道组成,中间一条主街为商业步行街,街面建筑完全保存目前水东街中式建筑璧的风格 定位:城市休闲中心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水东街,曾是盛极一时的古商埠,更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等广东三大文化交融的“活化石”,临街的骑楼构造极为讲究,绝大部分是一楼一顶,各式的西洋屋顶壁面后,是传统中式“金”字型瓦顶。有的骑楼高达3层,长达40至50米,气势不凡。 因为年代久远,水东街骑楼的外墙已经破败,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在骑楼的“脖项”间绕行,古街的道路坑坑洼洼,车行在上面颠得很厉害。 惠州市水东街将进行改造,骑楼将建2层连廊系统,水东街改造规划提到:“老城仍是惠州城市的灵魂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老城应进一步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风貌,并赋予新的城市中心定位———市民的休闲文化中心,惠州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和款待八方游客的接待中心。”水东街的改造和未来功能设置也将围绕这个前提展开。 改造:水陆联动区别于桥西以西湖风景和东坡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特色,桥东将以老街、码头和东江文化为核心。特有的商业文化和依江而居的民俗文化都是桥东的闪光名片,改造后桥东西部将成为“江、城、街、楼”为一体的滨江风貌展示区和传统生活体验区。 桥东三面环水,是历史上重要的水运枢纽,水东街改造将与惠州“两江四岸”的开发结合,利用水运和地缘优势,作为惠州水上旅游线路与陆路的重要接驳点,实现水陆互动、以东江夜游带动桥东旅游乃至整个桥东的复兴。目前,东新桥古码头的重修工作已经启动。 此外,在拱北桥至水门桥和东新桥至东坡故居区间,未来将形成一个旧城沿江历史风貌旅游景观带,通过桥东、桥西老城区的保护改造,提升老城商业旅游功能,使整个桥东、桥西逐步成为历史文化鲜明、旅游功能完善的商业、文化特色风貌区。 局部保留或重建如故目前水东街附近具有完整历史风貌的建筑已经所剩无几,在改造过程中将对典型且质量较好的建筑元素,如压檐墙、沿街立面、山墙面等,做局部保留,融合到新的建筑中;风貌好但质量差的建筑,通过测绘提取其中典型的建筑元素,编辑成册,在重建过程中重新运用到新建筑中。 影响传统风貌较大的建筑,按照规划会拆除,拆除工作将分三种情况处理,第一种重建,即拆除后根据历史资料依据历史原貌重建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建筑,包括迁建到这里来的传统建筑;第二种是新建,即拆除后新建在风貌上与传统街区环境较为协调的建筑;第三种是拆除后不再建。此外,重建后的骑楼高4.2至4.8米,宽2.5米。 水东街改造项目将共分3期进行。水东街改造区内有1548户,需改造拆迁的总建筑面积175715平方米。改造完成后的总建筑面积为235944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为139470平方米,住宅面积为30818平方米,骑楼建筑面积为14866平方米,停车位约1039个 (初步设计方案)。首期需要改造拆迁175户,拆迁面积约4万平方米(其中公产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计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改造后的水东旧街区,将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恢复古老城市风貌,改善城市景观,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新的水东街区,将集休闲、旅游、居住为一体,形成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的特色街区。水东街仍承袭商业街的特点,首层做商铺。商业业态有餐饮娱乐、商业购物、文化展示、服务配套等。合江楼旁已弃用的古码头将作为游轮停靠的码头。 考虑到水东街是惠州从一个古老城镇发展成为繁华都市的见证,改造涉及到很多原住民的拆迁安置问题。惠州市规划建设局局长候经能提出要制定统一的补偿标准,妥善安置好原住民的居住和生活。原来在水东街有商铺产权的居民,有望在改造后回迁至新水东街的铺面。 古城游重点项目水东街改造是展示惠州古城文化、打造滨江休闲景观带的又一项重点工程,也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根据水东街历史街区保护改造规划,水东街改造功能定位 一是成为城市居民游憩休闲的场所,二是成为外来人员旅游观光、感受惠州古城文化和传统商贸文化的沿江文化休闲景观带。”该负责人说,水东街改造内容包括:对古骑楼、商业建筑进行维修保护,以美化沿江城市景观;路口美化将配合合江楼的建设在桥头建设合江广场,同时恢复古码头,建设旅游码头,并拉通沿江路原新民街,为东江夜游打下基础;对居民区实施环境整治,通过清理违章建筑及有碍交通、消防、景观的建筑,改善历史街区居住生活环境。此外,水东街还将建成步行街,成为大众喜欢的传统商品、特色产品销售一条街和咖啡、酒吧街。届时,水东街将和西湖、合江楼等景点一起成为惠州古城游的重要看点。 福建省长汀县水东街历史溯源长汀水东街原是一个“孤岛”,其四面为鄞江(汀江)和金沙河所包围。后来,在鄞江和金沙河之上架起了济川桥(水东桥)、泰安桥(跳石桥)、太平桥、旱桥和丰桥,岛的概念才被打破。接着,有一些不愿入城的人在此散居,逐渐形成一座城外之城。这里先是叫左厢里,后因其位于鄞江之东而曰“水东街”。 住在城外自然有城外的好处,首先是自由,不受城墙和城门关锁的限制,可以自由活动。其次这里是贸易中心,城里人城外人都到此处经贸购物。尤其是宋朝以后,随着汀江航运的发达,这条位于汀江之滨的水东街成了闽粤赣边区最大最集中的物资集散地。水东街商号林立,人流如潮,整整繁荣了八百年。宋汀州太守陈轩诗“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便是道出了宋代水东街的繁荣。后来,不断搬迁到水东街的住户或店家都在水东街建起了式样统一的骑楼。骑楼的好处在于可以遮阳避雨,天气不好时里面照常营业,而过往的路人则可以在店外的骑楼下暂避。汀州城内的一些富豪大户看出水东街是块旺地,便也在水东街投资盖房。他们白天在水东街做生意,晚上又回到城内居住。 红色圣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以及后来的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职工联合会、团省委均设于水东街。水东街成了福建苏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水东街店铺里的土纸、烟叶、米、豆、木材等源源不断地通过汀江航运到上杭、永定和广东,而潮汕的百货、布匹、海味、药材等物品也通过航运进入水东街。身穿灰军服的红军战士成了水东街商号的常客,长汀成了红军的“后勤部”,人称“红色小上海”。 如今,毛泽东、朱德、康克清住过的辛耕别墅,周恩来住过的基督教堂,刘少奇住过的福建省职工联合会均保存完好,为革命遗址,走进门内,里面仿佛响起伟人的跫音,深阔的厅堂似乎腾起历史的烟云。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但这条一千多米长的破旧古街仍然繁华,夜幕降临,鳞次栉比的小店灯火通明。若是夏夜,那数十家酒店门前一摊又一摊的小吃摊,飘出诱人的香味,水东街几乎成了一座“不夜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