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登仙石 |
释义 | 大若岩陶公洞前有一石拔地而起,曰登仙石。相传三国时,安固县(今瑞安县)有个姓朱的童子,名叫朱孺子。因遭水灾,被洪水从飞云江冲到东海边,幸被一只金龟搭救而免一死。朱孺子如无巢的鸟雀,虽海阔天空却无栖身之所,只得沿街讨吃。 登仙石故事一天傍晚讨到永嘉县大若岩陶公洞前,确实是太饥饿、太疲乏了,一屁股瘫坐在洞前巨石根呼呼睡去。朱孺子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是一只大鹏,但双足被麻绳捆住,不能动弹。忽然,走来一位白胡子老人,对他说:“朱孺子,只要你有决心、有恒心修行,功成便能到蓬莱。”说罢,老人举起拐杖一击,把麻绳击断了,大声嘎嘎笑了起来。 只因这一笑,惊动了陶公洞寺中王玄贞师父。王玄贞师父步出洞外见巨石之侧卧着一赤身的小顽童,便推醒孩子,问他来历。王玄贞师父觉得这孩子身遭厄运,但他能迎逆境而进,劳其筋骨后,必成大器,便收他为徒。 历史王玄贞是一位名儒,为避人间纠纷到大若岩石室中静坐炼丹,一心修行。他收了朱孺子后,也是严格要求徒弟,常说:“草木不见其长,然日日在长;励石不见其损,然日日在损”。朱孺子对师父的谆谆教诲也总是心领神会,句句彻悟。他尊师如父,一切杂务,都由自己一手做,让师父专心诵经、炼丹。山中粮食困难,朱孺子常把细粮给师父吃,自己翻山越岭挖草根或采野果子充饥。师徒二人,相依为命,度过漫长的岁月。 却说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一月有余。朱孺子见寺中大米仅留几合,就想上山挖草根充饥。他站在陶公洞寺院门口突然看见一只小花犬蹦蹦跳跳,似在和谁嬉戏。可等朱孺子去追,小花犬却钻入雪地中,一闪工夫便不见了。朱孺子找来锄头去挖,雪有三尺多深,当朱孺子撬开雪后,地上却没有洞,只有一丛枸杞。这枸杞就长在他当年初到大若岩坐卧做梦的地方。朱孺子见这枸杞叶绿茎粗,细长的枝条前端弯曲下垂,叶腋生有短刺。枝上无果无实,却开有紫色的小花朵。于是他又挥锄猛掘,可掘到五尺多深,这枸杞根却细如铜丝。朱孺子灰心了,但转而一想,枸杞的茎也有锄柄那样大,就不信它的根细如铜丝。他又想起大若岩的溪水,有深潭,也有伏流,或许自己掘的是伏流,而深潭还在下面呢。他鼓了鼓劲,高挽衫袖,一口气也不换的挖呀,掘呀,象挖千尺深井一般,直掘得腰酸背痛,还是手不停锄。这时,天上太白金星恰从云头经过,见这小孩在巨石边挖了这么深的坑,唯恐巨石被挖倒,有损大若岩陶公洞的风光,便扯了一根胡须,吹了一口仙气,说声“变”。顿时枸杞根就粗大起来,上部形如犬的尾巴,即而便有小花犬的身胸那么粗。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全挖了起来。奇怪,这鲜根竟似一头小犬。朱孺子用指甲掐掐,坚硬象石头一般。朱孺子高兴极了,他象抱婴儿一样,抱着枸杞根,飞步跑到大殿王玄贞师父跟前,并告之前后一段奇遇的情况。师父说:“徒儿,这是天赐给我们的奇珍异物,你拿去把它煮烂,但要记住,煮时切不可离开,要耐心烧,未烂不可吃”。接着王玄贞师父教其烹饪的方法。朱孺子应诺,到灶房将这小花犬洗净后,放在一只斗大的陶罐中,加满水,进柴烧煮。他一连烧了三天三夜,不知添了多少柴,加了多少水,这小花犬就是煮不烂,硬如花岗石,连皮也烧不软。朱孺子想:这那是地骨皮,地骨皮哪有三天三夜还煮不烂的呢?也许是自己弄错了,把硬石块当枸杞看了。但转而一想:就算自己年轻无知吧,师父是位学富五车,德高望重的人,他说的话总不会错吧?唔,要想事成,不可中途而废,世间有许多未成之事,往往是功亏一篑。这样一想,他便坚定信心,继续烧煮。不知怎的,孺子已经好几天没有一餐饭到肚,仍一点也不觉得肚饿。他坐在灶前,慎守陶罐,烧呀烧,一直烧到第七天午夜,这时他实在太疲乏了,再加上被火烤得那么久,唇焦口燥得很。于是拿了一个竹筒做的小勺,把罐中的煎汁舀了半勺喝了。呀,这汁微苦而清香,味极鲜美,吞下咽喉,沁人心肺。接着又去舀,但罐中煎汁不多,舀不起。朱孺子把罐倒转,又倒了半勺喝了。这时,他用筷子试试小花犬,小花犬已糊烂了。朱孺子高喊师父,请他来吃,师父一到,朱孺子把陶罐献上,王玄贞师父见陶罐中没有煎汁,只剩药渣,想必是被徒儿烧干了,认为他不听师训,不守职责,在打瞌睡,心中十分恼怒,举起巴掌,往朱孺子脸上括去。谁知朱孺子因喝了枸杞根的药汤,身轻如燕,一步便跳上洞前的巨石上,并向师父供认:“师父,这药汤是我喝了,请你恕罪。”然后双脚一蹬,飘然腾空飞上九天。因此,后人称这巨石为“登仙石”。王玄贞对着朦胧月色,朝天仰望,忽有所悟:朱孺子吃了枸杞的汤而飞升成仙,若吃了这药渣,也许能长生不老。因而把药渣全部嚼了。结果,他活了七百九十多岁,仅比彭祖少几岁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