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一目标
释义

“双一”目标,就是到2010年年底确保完成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一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一千亿元”的目标。

提出

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深入研判今年全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研究和部署如何完成“双一”任务,明确提出:打好“六场硬仗”,实现“双一”目标。“双一”目标,就是到年底确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一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一千亿元;“六场硬仗”,就是要坚决打好项目建设、工业提速增效、农业增产增收、对外经贸合作、加快非公经济发展、财源建设等六场攻坚战。实现“双一”目标,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必将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意义

坚决实现“双一”目标,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体现。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而黑龙江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力争达到一万亿元。而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超千亿目标,又是依据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的相关性而调整确定的。可以说,这两个目标,是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省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的情况下,重新明确“双一”目标,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责任和使命。说了就要算,定了就要干。承诺了就要兑现。实现“双一”目标,是百姓愿之所盼,政府责之所担,是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破解黑龙江省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完成这个目标,就不好向全省人民交待,黑龙江就将在全国新一轮竞争中被越落越远,就没有实力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因此,实现“双一”目标,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

坚决实现“双一”目标,更是一种信心和决心的体现。应该承认,黑龙江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2009年全省GDP实现8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但总值却比2008年减少了22亿元,大大增加了如期实现一万亿元目标的难度。重新提出并完成这样的目标,正是一种信心和决心的体现。这种信心和决心,是建立在对国际、国内特别是对黑龙江省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研判的基础之上的。全球经济已经触底回升,总体走向复苏,特别是国际原油等资源品价格延续回升的态势,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极为有利。国家宏观政策取向不变,仍然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清晰、任务明确,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得到巩固,特别是近两年大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双一”目标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只要我们全省上下抓住一切有利的因素,求真务实,加快发展,2010年年底同步实现“双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手段措施

全力打好“六场硬仗”,是实现“双一”目标的手段和措施。这“六场硬仗”,抓住了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抓住了实现“双一”目标的根本。可以说,打好打赢这“六场硬仗”,“双一”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打不好打不赢,“双一”目标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这“六场硬仗”,其“硬”的程度还是各有不同,采取的方式方法就应有所不同。有的需要重点突破,全力攻坚;有的需要深入挖潜,保持增速。在这“六场硬仗”中,项目建设是最大的硬仗。我省仍处于投资拉动型的发展阶段,项目建设是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今天的项目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就决定着明天的发展方式。所以,要深刻认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就是抓第一要务,就是抓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把项目建设摆在工作的中心,当成第一位的任务抓好,以项目建设带动全盘经济工作,为实现“双一”目标提供最重要的支撑。

全力打好“六场硬仗”,坚决实现“双一”目标,归根到底,要靠真抓实干。越是发展落后,越要励精图治、负重奋进;越是任务紧迫,越要只争朝夕、抢前抓早;越是困难重重,越要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实现“双一”目标,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有真抓实干,“双一”目标才能在年底同步实现;不真抓实干,再好的蓝图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必须把实现“双一”目标,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任务,一般抓不行,拉花架子更不行,要做到“踏石有印,抓铁留痕”。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实行主要领导包保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丝不苟地明确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实任务,泾渭分明地实行奖惩。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不放松,顽强努力拼搏,奋勇争先进位,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潮涌,慢进则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黑龙江省由全国第八位落到现在的第十六位,成为位次下滑最多、最严重的省份。实现“双一”目标,将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拐点,我们面临跨出一大步、登上新台阶的历史性机遇。关山在前,翻越由我。让我们振奋起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作风,奋力攀登,真抓实干,确保“双一”目标的如期实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000亿元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0]42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2010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000亿元,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双一”目标之一,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认真搞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省财政厅要将财政收入增收目标按市县细化分解,将具体增收任务落实到市县。市县政府要按照核定的增长目标,进一步搞好财源状况调查,摸清财政收入结构和具体增长点,按照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基金收入,逐一落实到行业、企业和具体项目上,深入挖掘增收潜力,强化增收措施,确保完成增收任务。为调动市县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继续实行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额度一定3年不变的政策,同时,对完成2010年度增收任务的市县,按照增量和增幅综合排序,对前5名的市(地)和前15名的县(市)给予一次性财力奖励。

二、大力推进产业大项目建设。对以前年度已开工但尚未投产项目或已投产但尚未达产达效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促进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形成实体税源。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要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使用性质不变的原则,集中省级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新型工业化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政府出资成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加大对开发区建设支持力度,选择20个至30个投资强度大、产业集聚水平高、承载项目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开发区作为财源建设示范(园)区,集中力量给予支持。对牵动全省财政经济增长的重大项目,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市县要整合资源,研究建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加大对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围绕省政府确定重点推进的产业大项目和市(地)政府(行署)确定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健全推进机制,完善领导包保责任制、部门协调推进制和项目节点目标考核制。建立产业大项目推进工作激励机制,对列入省政府产业大项目推进计划并已竣工投产的项目,省级财政根据企业实际纳税情况(不含列收列支)给予奖励。

三、不断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防止越权减免税,切实维护税收秩序。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全面掌握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状况及发展趋势,增强税收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对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地方税种,强化征管。加强矿产资源产品税收监管,在全省地方煤矿企业全面推广应用矿产品产量及税收监控系统。抓紧完成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做好哈尔滨和黑河市应用税控收款机试点工作,加快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平台建设,搞好重点税源监控。

四、大力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健全非税收入管理机制,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政策体系。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细化和规范省级非税收入预算编制程序,建立非税收入预算执行约束机制,严格执行非税收入减免缓政策。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水平和效率。对执收单位非税收入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控,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堵塞非税收入管理漏洞。加强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征管,做到应缴尽缴。

五、扎实做好留企留税工作。加大总部经济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吸引中央企业、省(境)外企业将企业总部、地区总部以及核算中心、销售中心等入户我省。对省(境)外企业在我省设立的分(子)公司,鼓励其产品销售按实际增值和利润计税,防止通过内部价格转移利润和税收。鼓励我省当地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总部长期驻留。建立全省财源骨干企业税收贡献激励机制,每年按企业实际缴纳税收和增幅综合排序,对贡献大的企业给予表彰。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通过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省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加强税收收入征收管理,督促市县税务部门完成增收任务。省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按照职能负责产业大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和培植财源等工作。加强对市县考核,将财政收入增收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二○一○年五月十一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