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尾目
释义

物种信息

分类地位:双尾目(Diplur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无翅亚纲(Apterygota)的1目。

名称由来:因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无中尾丝。故通称双尾虫或铗尾虫。

种属分布:分布极广,已知种类达200种以上,中国已记载的有28种。

形态特征:体型细长而扁平。外骨骼多不发达。多数白色、黄色或褐色。体长一般在20毫米以内。有毛或刺毛,少数种类有鳞片。头大,前口式。无眼。无翅。触角丝状,多节。口器咀嚼式。陷入头内,上颚和下颚包在头壳内。胸部构造原始,侧板不发达;3对足的差别不大,跗节1节,有2爪,常有1小形中爪。腹部前面数节的腹面常有成对的刺突和可翻出的泡囊。无变态。

主要科:该目下分3科:双尾虫科,又称蚧科,尾须细长,多节;原铗尾虫科,尾须短,分节;铗尾虫科,又称铁蚧科,尾须坚硬,铗状,不分节。

角念珠状,内藏的咀嚼式口器;没有复眼和单眼色。体长2-20毫米,中国西藏有一种铗尾虫,体长竟达49毫米,为世界所罕见。体白色或黄色。前胸小,中、后胸相似。跗节1节,有2-3爪。腹部11节,前7节有成对的刺突和泡囊。尾须发达,其中尾须线状的种类叫双尾虫;尾须骨化成钳状的种类叫铗尾虫(仿陈瑞瑾图)。本目有时被提升为双尾纲。

简介

无翅亚纲的1目。因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无中尾丝。故通称双尾虫或铗尾虫。分布极广,已知种类达200种以上,中国已记载的有28种。

体型细长而扁平。外骨骼多不发达。多数白色、黄色或褐色。体长一般在20毫米以内。有毛或刺毛,少数种类有鳞片。头大,前口式。无眼。触角丝状,多节。口器咀嚼式。陷入头内,上颚和下颚包在头壳内。胸部构造原始,侧板不发达;3对足的差别不大,跗节1节,有2爪,常有1小形中爪。腹部前面数节的腹面常有成对的刺突和可翻出的泡囊。无变态。

习性

生活习性:多生活在砖石、枯枝、落叶的下面或蚂蚁或白蚁的穴中,以活的或腐败的植物、微小动物或菌类为食。经济价值不大。

双尾目昆虫分布极广,多生活在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的环境中,极怕光,行动活泼。以活的或死的植物、腐殖质、菌类或捕食小动物等为食。

种类

本目下分3科:双尾虫科,又称蚧科,尾须细长,多节;原铗尾虫科,尾须短,分节;铗尾虫科,又称铗蚧科,尾须坚硬,铗状,不分节。

世界上已知约600种,中国已记载近40种。本目昆虫生活在不同深度的土壤中、或在潮湿的地方、石头下、朽木下、枯树皮下或落叶下。怕见光,取食腐殖质、菌类或微小的动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