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凤
释义

双凤介绍

双凤镇位于太仓市西部,紧邻城区,204国道、339省道、苏昆太高速贯通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5万人。2003年在双凤维新村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遗址,将太仓的历史向前推进到4500年,双凤被誉为“太仓之根”。双凤还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龙狮之乡”,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羊肉美食之乡”。同时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卫生镇、苏州市知识产权示范镇和苏州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双凤镇紧紧围绕“二次创业”发展目标,以“提高标杆、提升层次、提速发展”为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产业、福地文化产业、水乡生态产业三大特色产业的逐步形成,构筑了双凤的产业优势和品牌特色。

----双凤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以204国道为轴心,富豪工业园、温州工业园、凤中工业园三大园区为主体的工业走廊已形成规模,入驻企业400多家,总投资额近40亿元。根据双凤的发展特点,突出特种胶带、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产业特色,打好温州工业园、五金机电环保专业区、精密机械产业园这几块品牌,双凤先进制造产业得到了加快发展。

----双凤文化底蕴深厚,双凤寺、玉皇阁等三教俱全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全羊宴、燠鸡等美食文化享有美名,龙狮文化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博大深远,这四张文化名片,蕴育出别具一格的福地文化特色。为做优福地文化产业,双凤镇以羊肉美食品牌为载体,倾力打造一品羊肉美食街,美食街以明清风格建筑为主体,已汇聚了新、老羊肉馆共15家,总投资4000万元。并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双凤福地文化羊肉美食节,以节造市,吸引人气,助推了双凤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双凤水资源丰富,生态资源保护良好,为水乡生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双凤立足长远做好了5平方公里生态区的战略性规划,勤力万亩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基地首期1500亩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其中380亩垂钓区将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垂钓中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庆丰万亩水稻丰产方中心示范方拓展到5000亩。川荡牌甲鱼、凤湖牌青虾、勤立牌梅山猪等生态农产品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双凤 因寺而名,因教而兴,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故有“千年古镇、双凤福地”之美名;

双凤 中国龙狮艺术之乡,有历史遗存良渚文化维新遗址,又有“龙狮之乡、太仓之根”之美誉;

双凤 中国羊肉美食之乡,秉承百年传统,融合现代品味,更独具“江南一绝全羊宴”之美食。

历史由来

双凤春秋时属吴国。

战国时,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国。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国灭越国,属楚。

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属秦。秦废分封,设郡县,双凤北境属会稽郡吴县,南境属会稽郡娄县(以吴泾、寺泾、沿门泾、司马泾为界)。秦汉间,南境建惠安乡,属娄县。

西汉初为荆国吴县及娄县地。西汉十二年(前195年),改封刘濞为吴王,双凤属吴。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刘濞封地撤,双凤北境属会稽郡吴县,南境属娄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析会稽郡浙江以西地域另立吴郡,双凤北境属吴郡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三国时,北境属吴国吴郡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国,北境属扬州吴郡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东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封皇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北境属扬州吴国吴县南沙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咸康七年(341年)在南沙乡设立南沙县,隶于晋陵郡。

东晋咸康年间(335—342年),北境建双凤乡,属扬州南沙县双凤乡,南境属娄县惠安乡。

南朝刘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改吴国为吴郡。仍属扬州。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南境惠安乡随属信义县。北境双凤乡仍属南沙县。大同二年(536年),分信义县置昆山县,南境属吴郡昆山县,北境属晋陵郡南沙县。大同六年(540年),于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北境属信义郡常熟县。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分扬州吴郡地置吴州,北境属吴州吴郡常熟县,南境属吴郡昆山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平陈,吴州改苏州,废昆山县,双凤全境属苏州常熟县。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北境属苏州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复改苏州为吴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吴州为吴郡,北境属吴郡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吴郡复称苏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苏州又称吴郡;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吴郡又复名苏州,常熟县、昆山县随属。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封钱缪为吴越王。北境属吴越国苏州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贞明三年(917年),苏州升为中吴府;后唐光二年(924年),又升为中和军,常熟县、昆山县随属,乡隶不变。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中吴军为平江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平江军复称苏州,北境属苏州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宋政和三年(1113年),苏州升为平江府,北境属平江府常熟县,南境属昆山县。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裕元年(1275年),平江府降元,改为平江路,北境属平江路常熟县,南境属平江路昆山县。

元贞元年(1295年),升常熟县、昆山县为中州,北境属常熟州双凤乡,南境属昆山州新安乡、惠安乡。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取平江路,改隆平府,隶属随改。次年,张士诚降元,隆平府复名平江路。

吴元年(1367年),改平江路为苏州府,北境属苏州府常熟州双凤乡,南境属昆山州新安乡,惠安乡。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常熟州为常熟县,降昆山州为昆山县,改昆为昆,南北境随属。

明弘治十年(1497年),划昆山之新安、惠安、湖川三乡;常熟之双凤乡(5个都);嘉定之乐智、循义两乡建立太仓州,隶苏州府。此后的现双凤南北境均属太仓州的西乡,北境为州的十六都,南境为州的十二都、十三都、十四都。

清雍正二年(1724年),太仓升为江苏省直隶州,双凤属直隶州西乡。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太平军攻入境内,隶天朝苏福省太仓州。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十五日太平军撤走,恢复清制,隶属关系不变。

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1月,州县合并,称太仓县。双凤随属太仓县。

1949年5月13日太仓解放,建立太仓县人民政府,双凤随属太仓县。1993年1月撤县建市,双凤隶属太仓市。

双凤镇位于太仓市西部。镇政府驻地离太仓市区10公里。东与城厢镇伟阳村、电站村、万丰村、沙溪镇半泾村相交;南与城厢镇伟阳村、昆山市周市镇腰溇村相接;西与昆山市周市镇的腰溇村、东明村、斜塘村、市北村、西北与常熟市的支塘镇蒋巷村、丰联村相邻;北与沙溪镇的半泾村、泥桥村相连。

双凤镇处常熟、昆山、太仓三市的交界之地。

镇名由来

双凤镇名源于双凤寺,相传晋咸康年间(335—342年),河南高僧支遁来建寺,掘地现一石盒,开盒见一对神龟,旋即化作双凤飞去。寺成以双凤为名,后于晋咸康年间该地的方园百里之乡,皆以双凤冠名。

区划

【宋、元】北境属常熟县双凤乡,南境属昆山县新安乡、惠安乡。

【明、清】明弘治十年(1497年)建太仓州。全境为属州之西乡,其中北境为州之十六都,辖四图十二圩,南境为州之十二都、十三都、十四都。

清宣统二年(1910年),奉行城乡自治。州、县划分为1城、24乡,州辖1城、9乡,县辖14乡。双凤属州9乡之一。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州、县合并,合称太仓县。行政区划改为1市25乡,双凤为25乡之一。民国18年(1929年)8月,奉行“县组织法”,行政区划改为区、乡镇建制。民国19年(1930年)全县共设9区、358乡、50镇。双凤为第八区。民国23年(1934年)7月,全县改设6个区,双凤为第六区。民国24年(1935年),推行保甲制度,全县行政区划改为6区、93乡镇、694保、7363甲。双凤为六区,辖12个乡镇:双凤镇、直塘镇、戚浦乡、日晖乡、凤尾乡、积善乡、丁江乡、永宁乡、双林乡、阜民乡、项脊乡、织履乡。

民国26年(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太仓,次年,恢复6区、93乡、镇建制。民国28年(1939年)8月,改为民国初期的26个乡镇建制。民国29年(1940年)7月,改26个乡镇为区署,复置94个乡镇。民国30年(1941年)1月,又改26区为6区,下辖94乡镇、699保、6883甲。双凤为六区,由原双凤、毛市、直塘3个区署合成,下辖12个乡镇、106保、1038甲。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县政府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恢复抗战前6区、93乡镇的行政区划。次年10月,改为6区、50乡镇、335保、4567甲。双凤区署辖双凤镇(7保、94甲)、直塘镇(5保、82甲)、丰上乡(7保、102甲)、毛东乡(10保、131甲)、毛西乡(8保、109甲)、惠安乡(7保、91甲)。

民国36年(1947年)3月,撤并为3区、25乡镇。双凤镇(16保、208甲)、直塘镇(10保、150甲)、毛市乡(19保、250甲)归属沙溪区。民国37年(1948年)7月以后,又撤销3个区,改为3个区域,直至太仓解放,太仓县人民政府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5月,成立太仓县人民政府,全县设6区25乡镇,双凤区辖双凤镇、直塘镇、毛市乡。乡镇以下仍利用旧时保甲。1949年11月,全县划分为8个区、109个乡镇、1250个村。双凤区辖16个乡、159个街村。其中:

太平乡辖12村:小字、安南、月台、安西、安中、安东、大江、安北、双林、森林、西林、东林。

金星乡辖12村:广大、荷叶、凤凰、叶南、凌泾、双毛、邢桥、金桥、小陆、长浜、三东、莫干。

翻身乡辖12村:新泾、冯浜、仗东、仗义、仗泾、项脊、凤其、凤锡、孟奣、康义、梅园、中泾。

塘东乡辖14村:总溇、杜漕、马漕、吴泾、三合、寺泾、郭家、双农、东徐、双泾、凤新、凤鸣、和凤、李和。

庆丰乡辖8村:东凤、凤利、缪凤、周凤、凤凰、姚泾、青秧、迎贵。

戚浦乡辖14村:迷西、郁泾、小泾、顾丫、鹿西、张泾、陶泾、邱桥、戴泾、横浜、鹿东、洋漕、迷东、瞿泾。

直塘镇辖6街:安里、湾东、西中、湾西、普济、河南。

凤凰乡辖10村:吴塘、凤尾、凤心、斜泾、凤凰、新民、沼泾、庙泾、凤周、龙凤。

日晖乡辖9村:青凤、张泾、戴泾、中泾、瞿泾、埝头、泥桥、沙渠、养库。

同新乡辖10村:三湾、兴隆、西南、何庄、西林、保国、双泾、蔡九、东泾、潘泾。

双凤镇辖8街:起凤、和平、东新、永平、新民、新政、太平、西新。

新安乡辖11村:凤新、新泾、凤西、斜塘、洗马、近市、寺前、新南、东新、璜泾、建国。

民力乡辖8村:柴场、九里、三官、民泾、王泾、双浜、新新、永乐。

民乐乡辖9村:西徐、严泾、新民、勇员、胡庙、鸡鸣、丁江、大湾、六同。

维新乡辖7村:木泾、东泾、车浜、福利、福新、安全、永安。

新毛乡辖10村:中心、陈泾、新宁、大溇、南园、善泾、巷西、岳河、苏王、架木。

1954年8月,全县改为6区、108乡镇、双凤为6区之一。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为4区、33乡、3个县属镇。双凤区撤销,塘东乡、双凤乡、直塘乡归属沙溪区,金星、新毛乡归属城区。

1957年7月,撤销区制,33乡合并为14乡,县属镇不变。双凤乡属14乡之一。

1958年9月,全县实行公社化,政社合一。双凤公社属14公社之一,辖10个大队。

1960年,将10个大队划为20个大队,至1965年划为24个大队。

1966年,县区域调整,将双凤公社的凤凰、青秧、直塘、泥桥、沙渠、青凤等6个大队划给新建的直塘公社管辖;将新兴、新湖、民乐、民丰等4个大队划给新建的新湖公社管辖。双凤公社辖14个大队。1966年渔业改革时,新建双渔大队,双凤辖15个大队。1968年4月,社镇改为革命委员会。1981年9月,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原称。1983年7月,体制改革,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并设经济联合委员会,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社,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行政区划不变。

1993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双凤乡,建双凤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999年9月,并为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000年7月,撤销新湖镇,并入双凤镇。辖2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004年4月,调整为10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006年9月调整为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庆丰、凤中、黄桥、勤力、泥泾、维新、新湖、新卫、新闯村委会,双凤、湖川桥居委会)。

乡镇概况

江苏太仓市双凤镇域总面积为62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辖社区居委会(双凤、湖川桥);村委会(南新、塘东、凤新、庆丰、缪泾、凤东、凤中、新扬、黄桥、同新、勤力、新红、泥泾、湖川、维新、新湖、新乐、新星、新卫、新立、共和、新闯、南圩)。

在太仓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以港强市、国际经济化”三大发展战略的有力推动下,双凤镇以“一年打基础、两年求提高、三年谋跨越”的思路,依托良好的区域位置资源,充分发挥“沿江”、“沿沪”优势,主动接受上海浦东开发区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辐射,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服务,倾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通过近两年来的努力,双凤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新态势。

历史名人

一文人

⑴据清道光年《双凤里志》载:自明至清道光年,双凤籍进士28名,举人50名,进士名单分列如下:朱昶、陆昶、唐韶、范轮、蔡坤、顾守元、周墨、徐祯卿、朱辰、周坤、周在、唐符、茅贡、朱郏鼎、周土、顾允杨、徐 、张振之、龚起凤、周铎、丁元复、刘玉成、钱九思、钱世锦、唐孙华、陈福、顾 。他们出仕在外,皆有美誉。

⑵吴中四才子之一徐祯卿

据《双凤里志》载:徐祯卿,字昌国,一字昌谷。他的祖上从洛阳迁来双凤,父因补长洲县学生,流寓郡城(苏州),徐祯卿年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微明号称四才子。以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与大梁李梦阳、信阳何景明友善,肆力为诗歌,其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

⑶《永乐大典》编纂总裁陈济

陈济,字伯载,陈洽之兄,官至右春坊左赞。明初,陈济是个没有功名(未参加科举考试)的大学问家,他博学强记,时人称他《两脚书橱》。其弟陈洽任大理时,太宗对洽说:“听说你有兄,博学而能写文章,可任修史之职,你可谕联意!”于是陈济召去京师修史。陈济秉性善良而谨慎,皇太子很尊重他。五位皇孙都跟随他学习经学。永乐年间,陈济应诏修《高庙实录》,他与学士解缙等为编纂总裁。永乐中,明成祖朱棣下诏纂修《永乐大典》,总裁官为学士胡广、杨荣、金幼孜。惟陈济以布衣荐入编修馆任总裁,编采中遇不明白之事,都向他请教,故大家称他为陈头巾(头目)。

⑷明末娄东著名文士顾梦麟与顾湄

顾梦麟,字麟士,人称织帘居士,世居双凤,后因避时乱,流寓常熟唐市,与当地名士杨彝相友善,时人并称“杨顾”。两人慨然思振时弊,相与讲说辨难,力明先儒之学,远近称弟子者不下数百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顾梦麟与杨彝、张溥、张采等同道相聚常熟唐市,约定创办应社(复社前身)。顾梦麟著《四书说约》20卷、《诗经说约》28卷、《四书十一经通考》20卷、《织帘居诗集》4卷、《中庵琐录》1卷、《韵珠》4卷、《双凤里志》8卷等著作。

顾湄,字伊人,县诸生。为顾梦麟养子。少能诗,承继家学,拜陈瑚(确庵)、吴伟业(梅村)为师。吴伟业曾选《娄东十子诗》、列其名于黄与坚、周 之后,位居第三,著《虎丘山志》、《载庵集》、《水乡集》、《太仓诗选》、《 物诗选》、《载庵琐录》等著作。

⑸康熙年有名进士陆毅和唐孙华

他们同在康熙27年(1688年)戊辰科中式,金榜题名。

陆毅,字干迪,号匪 。平原陆姓,在元代从上海浦东迁到太仓双凤之后,到清朝陆毅一代,已是迁娄第十二世祖。本邑清代道光庚辰科状元陆增祥为十八世祖。陆毅于康熙33年(1694年)到江西新建县任知县,因“为政精勤,修水利,举义学,捕剧盗,察冤狱”擢升户部主事。不久,官至陕西道监察御史,协理山西道事,奉命巡视北京中东两城。陆毅著述甚丰,有《自知录》2卷,《入台偶笔》、《巡城琐记》、《北庐诗钞》2卷等。唐孙华,字实君,别号东江。55岁中进士,曾“选陕西朝邑知县,召试诗赋,迁礼郭主事,调吏部。”康熙35年,充浙江主考官,以失误辞官归里。他幼有神童之目,体貌清癯,博闻强记,言论风采倾一时,尤熟于史事,为诗古文引笔千言,著有《东江诗钞》等。

⑹太仓四先生之一陈瑚

陈瑚,字言夏,号确庵,崇祯举人,明末清初学者,太仓四先生之一。先生精研理学,学说博大精深,以经世自任。世仪《格致篇》首提“敬天”二字,先生潜心研究颇得要领,认为只要加强德学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明之后,隐居双凤蔚村,先生带领乡人筑圩御水,使农田获得丰收;先生倡导孝友、 爱,乡风为之一新。清初诏举隐逸,先生力辞。卒后,门人私谥安道先生,故居立为安道书院。

⑺郏 (北宋水利专家)后裔郏鼎

郏鼎,字荐和,号梅岩,宋司农郏 的后裔。他曾祖名璇,出赘于双凤里刘氏,始为里人。郏鼎聪明俊秀勤力学习,成进士后现政于工部,授官知嘉定州改茶陵,继提拔为工部都水员外转营缮郎中,再升为浙江右参议,未满年,罢官归里,辟樊春圃。

二官吏

⑴兵部尚书陈洽

陈洽字叔远。陈洽于明洪武年间,经地方推举及大吏引荐任兵科给事(军 官),朱元璋很赏识他,赐其一袭金织罗衣。永乐初,安南兵起,朱棣命陈洽赴广西参谋军务,不久,平定安南,继而跟随永乐帝北征九年,参与军机,授兵部尚书。陈洽战死于疆场,朝廷追赠他为《少保》头衔,赐谥号《节悯官》,民间呼其为“节悯公”。明永乐13年,官府在双凤迎仙桥南为陈洽建尚书坊。明宣德四年,在双凤影仙潭为陈洽建宗祠。

⑵湖州府通判周锡

周锡字子纯,号芝山,晚号七冈老人。嘉靖中,因贡生谒选进京,授官湖州府通判。为官清正,文武双全,敢于直言,御史们都敬畏他,著书立说垂三十年。著有“凤林备采”等著作,在“凤林备采”中,周锡为民请命,敢于抨击州大夫,已属难得,并提出“贤能官”,应“为民先事会计”,以勉后事者,实属可贵。

⑶福建参政陆昶

陆昶字孟昭,号微庵,因进士历任刑部郎中官职,判决诉讼,公正明恕。又因为文才好,出任河南、山西参谋众事,又升福建省参政,巡回视察海防。以前该地海盗劫掠杀人,终不得破案,陆昶到任后,马上擒得盗首,正元以法。漳州和泉州两郡城,常受潮水冲蚀,他派人筑堤岸,免除水患,后因被奸人诬告免官回故里。陆昶祖居双凤,年少时迁入州城(太仓),发迹后,州城为其建贤科坊,进士坊,昼锦坊。

⑷浙江按察副使张振之

张振之,字仲起,号 士,官至浙江按察副使。因积劳成疾回家亡故。为政清正廉洁,他为台臣告辞时,仅拿着五金出都门,在吉安罢官时,俸余不满三金,解任兵备时,家人拿公家一只铜盘,出境五里后被振之发觉,即命家人丢在章江中。是时,江南有七样弊政,振之能昌言无忌。亡故后,两卫官军,涕泣要求上官为他立专祠。故在杭州及太仓均有张振之专祠。州城(太仓)文政辅张振之祠堂废后,其玄孙张继芳在其家乡盐铁塘之东蔡泾河北岸又建祠堂,后来演变为张继芳庙。

三佛老

⑴双凤寺创始人支遁

支遁,又名支道林,东晋著名佛教学者,河南开封市南人。二十五岁出家,后至建康(今江苏南京)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友善,好谈玄理。注《庄子,消遥游》,见解独到。作《即色游玄记》,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有《释即色本无义》等。

支初居余航山,后来吴住支硎山。东晋咸和中来南沙(双凤旧属南沙),创立双凤寺。

⑵普福观创始人周静清

周静清,号静境,又号陆孙,世居双凤。年少时喜爱道家之学,也兼通百家之言。后游江西龙虎山,拜演道灵应冲和元静真君为道士。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八月,回双凤创建普福观,制授清宁抱一凝妙法师,为普福观开山始祖主持提点,历加平江路道 提调山西三宫观事,后置提点铜章,为五品道官,终年六十岁。

⑶双凤寺中兴开山祖济普

济普字穆文,一字润堂。灵隐具德和尚法嗣。原名溥德,参学后道行日进,具德命改为济普。其人精神勇迈、才识过人,立志起建废刹,清顺治辛卯(1651年)孑身卓锡于双凤寺,时大殿东地一片丘墟,他拮据兴建,次第落成,为双凤寺中兴开山祖。

未来规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