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胞耳蕨 |
释义 |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双胞耳蕨 种拉丁名:Polystichum bigemmatum Ching ex L. L. Xiang 科中文名:鳞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属中文名:耳蕨属 属拉丁名:Polystichum 国内分布:特产于四川西南部冕宁。 命名来源:(隐花植物生物学) 中国植物志:5(2):015 形态特征植株高约60厘米。根状茎斜升,直径约4厘米。叶簇生; 叶柄浅棕禾秆色,上面有深沟槽,直径约2毫米,密被膜质、棕色的二型鳞片; 大鳞片卵形,急尖头,长达1厘米,宽达5毫米,全缘; 小羽片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达7毫米,宽达1.5毫米,边缘有疏齿。叶片长椭圆披针形,长50厘米,中部宽5厘米,下部二回羽状,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有侧生羽片50对左右,下部几对羽片平展,其余的均略向上斜展; 羽片短镰刀形,长达3厘米,宽达1.5厘米,顶端急尖,基部上侧均明显呈耳状,下侧斜切形,下部羽片的下半部羽状,具2对分离的卵形或倒卵菱形小羽片,上半部羽状半裂至深裂,中部以上的羽片基部仅有1对分离的小羽片或仅半裂至浅裂;小羽片及裂片的边缘常略向下反卷,顶端均具尖芒刺,有时侧边也有1-2个同样的芒刺,基部下侧的小羽片及裂片显著较大;叶脉上面可见,下面不明显,在小羽片及裂片上羽状,小脉单一,但在基部1对小羽片上部分小脉2-3叉。叶革质,干后黄绿色;叶轴深禾秆色,密被红棕色、全缘的披针形或钻形小鳞片,近顶部常有两个密被红棕色鳞片的芽胞;羽片两面疏被棕色、全缘的线形细小鳞片。孢子囊群小,生于小脉背部,接近羽片、小羽片中肋及裂片主脉,在小羽片上可达7个,在裂片上1-4个;圆盾形的囊群盖小,成熟时深棕色,易收缩脱落。 生长习性生海拔2600米的山警铁杉为主的密林下岩石上,少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