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耍猴
释义

耍猴说起来不是戏,不过是耍猴艺人利用训练过的猴子逗人开心、目的是赚点小钱花而已。

中文名:耍猴

外文名:put on a monkey show

目的:赚点小钱

杂技

猴子虽说算是一种机灵的动物,但跟人的智商比起来,自然还是畜生,所以训练起来并不难:所有动物的培训手段就两种——鞭子加糖块。鞭子是为了让猴子听指挥,鞭子是抽完了猴子后再给块糖吃目的是让猴子产生“你用鞭子抽我原来也是为我好”的感觉,消除耍猴者和猴子之间的敌意。而耍猴者利用人们对猴能模仿人动作、姿势的好奇心,从观赏者兜里掏些小钱用一用。猴子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不明白自己重复所做的动作含义,它只清楚听耍猴者的话跟着锣声走不会挨鞭子还能有糖吃。至于耍猴者边敲锣边哼哼呀呀的唱歌,不过是为了掩饰掏钱目的所披上的一件华丽外衣,把本意修饰的好看些。

至于猴子的表演是否讨人喜欢,尽管由于智商不同会影响猴子表演水准的原因,但实际上取决于耍猴者的水平。

高明的耍猴者,会让看耍猴的人把猴子的拙劣表演埋怨、指责导向猴子,而不会让矛头指向自己;而且还能做到连猴子自己都觉得对不起主人的照应而感到自责。

延伸

新野猴戏历史悠久,据清乾隆《新野县志·名宦》记载:“嘉靖35年至38年,吴承恩任新野知县其间,多次观看民间猴戏,以新野猴戏为素材创作了《西游记》。” 新野人玩猴的历史,可追溯到据今已有两千余年的西汉时期。从新野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就有人牵狗玩猴的画面。有关文史资料记载,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近三百年间,新野人玩猴时兴时衰,但从未间断。尤其灾荒之年,穷人们为养家糊口,即“肩挑家当手牵猴,流浪卖艺度日月”。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年来,猴乡猴戏逐步活跃起来。县政府和县文化主管部门对此采取了奖励、保护措施,使猴乡庄稼人的生活连年提高。很多玩猴人靠玩猴的收入还盖起了楼房,购买了各种家电及高档家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猴乡 在新野,真正的猴乡位于县城东北部的施庵、沙堰、樊集、溧河铺四个乡镇。这里的五十五个行政村,二百七十个自然村中,村村都有驯猴、玩猴之人。而在最集中的玩猴之地――施庵乡兴隆观、李湾、樊集乡鲍湾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猴、驯猴和玩猴。 猴艺 猴艺包括驯猴和玩猴两个部分。当驯猴艺人得到生猴之后,先进行喂养,十余天猴子和人建立感情后,即进行驯化,艺人们利用猴子模仿性强、怕挨打、夜晚注意力集中的特点,把其带入空旷的屋子里,两三人一起胁迫猴子学习各种动作。首先手把手地驯猴翻筋斗、转身,其次是驯猴敬礼、抓杆、担水、钻圈,再其次是配以狗、羊等动物联合表演各种节目。具体配合上,人猴之间有一套通用的示意动作,以敲锣示意翻筋斗、转圈,举鞭子示意钻圈、抱球等等。最富有特色节目是“猴啃脸”。玩法是:艺人备有老头脸、包公脸、关公脸等等多种面具,锣一响,猴子翻筋头后啃脸,每啃一个面具跑场一圈,艺人们配上一段戏词,颇受人们欢迎。 生猴经驯化二十至三十天后即称艺猴。艺人们得到艺猴之后,即可到各地表演节目,其中也不乏到邻国演出。在巡回演出中,艺人边演出边进一步驯化艺猴,表演出令人叫好的各种高难度惊险动作,以此博取观众开心,讨取较好赏钱。樊集乡鲍湾村玩猴艺人鲍振庆1988年以其高超的玩猴艺术被电视剧《动物王国窃案》剧组导演看中,他驯化的猴子因此做为主要演员演出了该剧众多情节,风靡全国城乡,尤受儿童喜爱。 据统计,新野目前涌现出了一千八百余人的玩猴艺人。他们既走南闯北活跃了民间文化生活,而且还把各地的致富信息带回了家乡,以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因此玩猴人被誉为“猴王、猴精”。 猴市场 随着新野猴戏的兴盛,玩猴艺人们于1989年以来自发地在该县施庵乡兴隆观村农贸市场中心形成了一个猴市场。该市场位于新野、南阳、唐河三地交界处。每逢开集,猴市场总是最早开张,最晚收场。前来买猴的人,还有豫北、安微的艺人。上市的猴子数量,农忙每集四十只左右,农闲时多达一百五十只左右。 猴市场的猴子分生猴、艺猴两类,生猴笼装且便宜;艺猴多撒手跟主人在市场上转悠,其价钱能和南阳黄牛比高低。有趣的是,凡购买艺猴的人,几乎都要求卖猴人“溜猴”(即让猴子表演一番);这样猴市场便成了热闹之地。故新野流传着“不看猴乡看猴市”的俗语。若买卖成交,原撒手紧跟主人转悠的艺猴,便被系上套绳送交新的主人。因艺猴已和原主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故当陌生人牵走他们时,他们则一步几回头地看望原主人,非常使人爱。 猕猴繁育基地 一进入河南省新野县猕猴驯养繁育基地,只见占地25亩的大院里,树上、笼中、吊藤上满是活蹦乱跳的猴子,40多岁的基地负责人赵哲民乐呵呵地谈起养猴经。他自豪地说:“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拾柴娃’,能为保护国家野生动物尽一份力,多亏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接着,他款款道出自己驯猴――玩猴――养猴的变化历程。 那是1983年,赵哲民组建起小型马戏团,以表演猴戏为主,因节目精彩生意十分红火。赵哲民一时声名鹊起。河南南阳市动物园还聘他为驯猴师。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赵哲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1999年12月,他在河南电视台上看到一则新闻:新野县四位农民偷运99只猕猴,被河南许昌警方截获,猴子被没收,四个农民被法办,成了轰动全国的“12·1”大案。他看完新闻后,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发呆: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个人贩运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将全县农户个人散养的猕猴集中起来办养殖场,这样不但能拯救新野的猴文化,又能保护国家的野生动物,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他毅然辞掉了驯猴师的工作。在新野县及林业部门支持下,2000年4月,赵哲民投资350余万元,建成猕猴驯养繁育基地。远近乡亲把家中散养的300余只猴子纷纷送到养殖基地。 “泥腿子也能专门养猴?”一些动物专家对此提出了疑问。赵哲民偏偏要争这口气,他在自己20多年养猴驯猴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聘请郑州牧专、南阳农校的专家教授作顾问,逐步掌握了对猕猴的驯养、繁殖和疾病防治技术,使野外散养的猴子成活率由60%提高到100%,母猴怀孕率提高到98%以上。 “山里猴,引不得头”,在赵哲民的带动下,新野沙堰、樊集、施庵三个乡镇的农民也纷纷参加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他们以“基地+农户”的方法使猕猴养殖由基地集中繁育,农户分散驯化,按政策外销猕猴,为医疗科研部门和风景区提供了充足的猴源。止目前,全县农民共养殖猕猴8000只,已出售1000余只,为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新野从“猴艺之乡”正在变成“养猴大县”。 新野猴戏名扬中外。除了拍摄成了电视剧《动物王国窃案》、《黑猫警长》之外,还参加过中国举行的首届武术节开幕式表演。1992年法国德路里亚电影制片公司与中国电影制片公司联合拍摄电影记录片《李氏一家》,曾在国外十多个国家巡回上映。 自2007年,新野猴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新野猴戏名气更大,曾先后在央视、凤凰卫视、云南卫视等拍摄出10多部文化影视片。还先后被日本、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电视制作摄制组拍摄成影视节目……新野猴戏也由此名扬中外

在现实生活中“耍猴”延伸意指使用某种或者某些手段,达到捉弄、调戏、愚弄他人的目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