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树螽
释义

基本信息

树螽

shu zhong(-)

katydid

亦称灌丛蟋蟀(bush cricket)或螽斯(long-horned grasshopper)。

本科信息

螽斯科(Tettigoniidae)多种以夜间活动为主的昆虫,与蟋蟀和蝗虫有亲缘关系,以其响亮的交配鸣叫而著称。其后腿大,触角很长、呈丝状,雌性的产卵管粗大、上翘。许多树螽有长翅,通常较大,呈绿色,但有些常见种则几乎无翅。树螽在热带最多见,亚马逊雨林栖有约2,000种,也见于全球较冷及干旱地区。美国约有100种以上。栖于树上、灌木丛或草丛中,其外观常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许多种外观似树叶,美洲热带的叶螽极似一片被咬掉一块或损坏了的树叶。由于这种适应性,以及少在日间活动,因此尽管这群昆虫遍布各地、多产且种类繁多,却鲜为人所知。

命名来源

"katydid"之名来自雄性重复的叫声,发出的声音就像"katydid,katy-didn't"。树螽的欧洲语"tizi",听起来也类似昆虫的鸣叫。每种都能发出各自不同的刺耳声音,这是由两前翅摩擦产生,其中一只前翅有脊状线。两性的听觉由一个叫鼓膜的组织构成,或称鼓膜器官,分别长在前肢上。

形态特征

翅的形状与功能变化较大。均不善飞行,尽管有些热带种翼展可达20公分(8寸)。许多种不飞,仅在跳跃时振动翅膀,有些种后翅色彩鲜艳,是一种防御形式。卵产于各种活着或已死植物内或其表面,取决于树螽的种类。幼虫与成虫相似,但翅膀未发育完全。主要以植物为食,有几种也吃其他昆虫。

生活习性

树螽或许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中心,它们及其他昆虫是猴、啮齿动物、蝙蝠、鸟类、蜥蜴、两栖类和蜘蛛的主要动物蛋白来源。仅巴拿马就有150种以上的树螽。

树螽、蟋蟀和蝗虫均为直翅类昆虫。虽然有几种螽斯通常也称作"grasshopper"(蝗虫),如"meadow grasshopper"(草螽)、"cone-headed grasshopper"(尖头草螽)和"long-horned grasshopper"(螽斯),但“真正”的"grasshopper"属于另一不同的直翅昆虫亚目(蝗亚目〔Caelifera〕)。树螽与蟋蟀的亲缘关系较蝗虫近,因为树螽和蟋蟀均属于同一亚目(螽亚目〔Ensifera〕)。树螽组成螽斯科,该科含19个亚科,900属,约6,000种。

真树螽

真树螽组成螽斯亚科(Pseudophyllinae)。Pterophylla属为北美东部的真树螽。巴拿马的森林树螽也是真树螽。有50多种,较大,善模拟许多植物,包括树皮及新鲜或枯萎的树叶。两性在遇到危险时均能发出声音。

树螽亚科

(Phaneropterinae)是另一大型亚科。其成员有时被称为假树螽,或灌丛树螽。其叫声为一系列高调滴答声或沙沙声。在巴拿马,认为这种短促、高频的声音使其不易被蝙蝠察觉。这些热带种可长达120公厘(4.7寸)以上,颜色从绿到褐色,有些是白色、粉色或黄色。也以两性发出交配鸣叫而闻名。

树螽亚科也包括圆头树螽和棱翅树螽。叉尾灌丛树螽(Scudderia furcata)有长而窄的覆翅(坚硬的皮革样前翅),常舔脚来清洁爪垫的黏液。圆头树螽(圆头树螽属〔Amblycorypha〕)翅为卵圆形,比灌丛树螽宽。棱翅树螽(棱翅树螽属属〔Microcentrum〕)背部扁平、有瘤,翅似大叶。飞行时,其翅作滑翔状。

亚螽亚科

(Saginae)的非洲树螽和Austrosaginae亚科的澳大利亚不能飞的树螽均为捕食者。后一亚科的Listroscelidinae亚科及草螽亚科(Conocephalinae)咬人足以出血。

形态特征

树螽属直翅目螽斯科 是一体形较大的常见鸣虫,由于它最喜欢栖息在树上和灌木上,因而得名树螽。 .

此鸣虫体长50~60毫米,体宽5.5毫米左右,全身多为绿色。其触须为黄褐色,长度与体长相等。树螽的头部呈椭圆形,头顶略尖,脸扁而象蝗虫的脸面,两牙较长而色鲜红,口器坚硬强劲,会咬人,捕捉时须防止手指被咬。它的前翅很长,伸展后超过腹部,其总体形状很象尖头蚂蚱,形体稍比草螽粗壮。雌虫的产卵管黄红色,末端黑色,长长的象镰刀。此虫在我国南方最多,也是一种著名的鸣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