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释义

shù jīng jí de cì ,shù táo lǐ de yīnㄕㄨˋ ㄐㄧㄥ ㄐㄧˊ ㄉㄜ ㄘㄧˋ ,ㄕㄨˋ ㄊㄠˊ ㄌㄧˇ ˙ㄉㄜ ㄧㄣ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公 大喜,想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

按:这是《汉语大词典》的释文。著名词典学家、训诂大家王光汉先生在《词典问题研究-关于典故词溯源问题的若干思考》中指出:释义“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显然是因为不知典源而就词目字面所作的想象之释。《韩诗外传》卷七载,子质曾树德于多人均无好报,因言再“不复树德于人”,简主谓子质所言有过,且谓“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苑·复恩》等亦有相类记载。所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显然是用此典,其义是培养或举荐人物如果是坏的即有坏收获,好的即有好收获。《警世通言》例讲蒯公主考,想取后生,然三次均取了鲜于同这样一个五六十岁的人。后蒯公及家中有难,均赖鲜于同周旋化解。蒯公由此而想及此语,心想“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书例根本不存在善恶有报的问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8: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