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书事 |
释义 | 1 唐代王维诗作王维的《书事》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主要抒写个人的感受。作者从自我感受出发,极写深院青苔的美丽可爱,表现了诗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深院小景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既宁静清幽又充满活力的意境。 ◎ 基本信息【名称】《书事》 【年代】盛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言绝句 ◎ 作品原文书 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开头两句,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雨既止,诗人便缓步走向深院。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虽是白昼,还懒得去开那院门。这里“阁”,同“搁”,意谓停止。用在此处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而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也在笔墨间自然流露。三四两句变平淡为活泼,别开生面,引人入胜。诗人漫无目的在院内走着,然后又坐下来,观看深院景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茸茸的青苔,清新可爱,充满生机。看着,看着,诗人竟产生一种幻觉:那青苔好像要从地上蹦跳起来,像天真烂漫的孩子,亲昵地依偎到自己的衣襟上来。这种主观幻觉,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张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静。青苔本是静景,它本不能给诗人以动的幻觉。要知道,经过小雨滋润过的青苔,轻尘涤净,格外显得青翠。它那鲜美明亮的色泽,特别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连诗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点“绿意”。这是自然万物在宁静中蕴含的生机。诗人捕捉住触发灵感的诗意,通过移情作用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欲上人衣来”这一神来之笔,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这首小诗神韵天成,意趣横生。诗人从自我感受出发,极写深院青苔的美丽、可爱,从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深院小景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既宁静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意境。 ◎ 作者简介王维 (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历任太乐丞、右拾遗、吏部郎中等职。安禄山叛乱时,被迫作过给事中。后因曾受伪职降为太子中允。再迁中书舍人,转尚书右丞,卒于官。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工人物、丛竹、山水;诗,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在唐开元、天宝时代,王维是当时最有名望的诗人。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之为“诗佛”。存诗约400首,有《王右丞集》。 2 唐代黄滔诗作◎ 基本信息【名称】《书事》 【年代】晚唐 【作者】黄滔 【体裁】五言律诗 ◎ 作品原文书 事 望岁心空切,耕夫尽把弓。 千家数人在,一税十年空。 没阵风沙黑,烧城水陆红。 飞章奏西蜀,明诏与殊功。 ◎ 作品鉴赏这首诗的题旨可能与唐末西蜀的军阀混战有关。西蜀是唐末军阀争夺异常激烈的地方。据载,公元887年(唐光启元年),当时的利州刺史王建攻入阆州,驱逐刺史杨茂实;接着联合顾彦朗攻打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公元888年(文德元年),唐王朝又以不顺服朝命为借口,派韦昭度领兵征讨陈敬瑄和田令孜,野心勃勃的王建乘机参与其事,扩大势力。他们围困成都达三年之久,弄得“成都城中乏食,弃儿满路”,“饿殍狼藉”。公元891年(大顺二年)陈敬瑄投降,王建夺得成都,唐王朝只好承认他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书事》所谴责的,可能涉及这一史实。 这首诗的显著艺术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显示出强烈的讽刺意味。诗的前六句主要写:农民的愿望是热切地盼望丰收,但统治者却强迫他们弃农桑而“尽把弓”;频繁的战争使得人口锐减,千户之中仅有几个人勉强地生存着,而且他们还要负担沉重的赋税。那年月的赋税高得惊人,一年的赋税往往就能刮去十年的收成。残酷的战争连年不断,直打得风沙四起,日月无光,军阀们屠城放火,烈焰飞腾,映得河水和陆地一片血红。这样的描摹,入木三分地表现出了统治者之间的混战给城乡人民所带来的严重灾难,揭示出其反人民的不义性。而诗的最后两句则又从人民的对立面着笔,写这些战争的发动者不仅不为自己的罪行感到耻辱,相反,他们还要厚颜无耻地往朝廷飞送奏章,谎奏西蜀的“战绩”,骗取皇帝的“明诏”,受到“殊功”的奖赏。这样,一方面是生产凋零,生灵涂炭,一方面则是邀功受赏,这是非常鲜明强烈的对比。正是从这种对比中,读者才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诗人对那建立在血泊之上的“殊功”的否定和讥刺之情。同时,也可以从对比中感受到皇帝的昏庸腐朽,赏惩不明。 这首诗在语言技巧方面也颇具特色。诗歌语言精炼质朴,对仗工整。三、四两句主要在数词对仗上显示出诗人的才思之妙,而五、六句则在动词、名词的对仗上显示出其调词遣语的非凡艺术功底。 ◎ 作者简介黄滔 唐末诗人。字文江,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公元895年(唐乾宁二年)登进士第。光化中(898—901),任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里行。五代时,为闽王王审知召为推官,对审言多所匡正,有政绩。工诗能文,擅长哀辞。其诗多寄赠送别、感伤身世之作,但也有少量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诗风平淡晓畅,“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著有《黄御史集》。 3 北宋孔武仲诗作◎ 基本信息【名称】《书事》 【别名】《书事二首》 【年代】北宋 【作者】孔武仲 【体裁】七言绝句 ◎ 作品原文书 事 【其一】 路逢行客向江州①,勒马荒郊为少留②。 家事满怀无纸写,好将言语付苍头③。 【其二】 北来烟爨苦凄凉,金灶峥嵘突尾长。 满箧香粳无处用,邮亭一饱待桄榔。 ◎ 作品注释①江州:今江西九江。这句意为:路上碰到一位向江西那边去的旅客。因为作者是江西人,正好顺路捎封家信。 ②少留:稍微等一等。 ③好:这里是只好如此的意思。言语:这里是口信之意。苍头:仆人。 ◎ 作品简析此诗写作者在荒郊旅途碰上一位素不相识的旅客,本指望托带一封家书,可是仓促之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加以没有笔墨纸张,只好转捎一个口信了。诗把远游者的急切思家心情,生动深刻的表现出来。 ◎ 作者简介孔武仲 宋代诗人。字常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生卒年不详。兄孔文仲生于公元1038年(宋仁宗景祐五年),卒于公元1088年(宋哲宗元祐三年),可参考。做过秘书正字校书、集贤校理著作郎、中书直学士院、礼部侍郎等。由于元祐党争而被罢官,居池州。他和兄文仲、弟平仲并苏轼兄弟,称元祐年间“二苏三孔”。绝句写得很有生活气息。南宋王违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