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书某帖后 |
释义 | 原文 嘉庆甲子,余年十三,严江宋先生璠(读fán)于塾中日展此帖临之。余不好学书,不得志于今之宦海,蹉跎一生。回忆幼时晴窗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一生困厄下僚之叹矣,可胜负负! 译文 嘉庆甲子年(1804年),那一年我十三岁。严江宋先生……每天在学校里面(塾是私人设立的学校)里面打开这个帖子临摹。我不喜欢学习书法。现在在官场上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志。一生的时光都白白过去了。现在回忆起小时候在窗下写字的那种情景。当时为什么不央求老师,早一点学习书法呢?一辈子都在低级官僚的位子上不得志。可胜负负! 可叹可叹。 表达 表达的是对科举考试中因书废人的做法的愤懑。 清代流行馆阁体(俗称“乌、方、光”),而且在科试中,对书法有一定的要求,不能满足,即加以黜落,事实上限制了人材。 龚自珍三十八岁才中进士,却因为“楷法不中程”而不能列为优等。因此不能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失去参与朝政的机会。龚自珍对此感到抱憾。这段文字就是表达了这种感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