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经贸战略
释义

大经贸战略是指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拓宽对外经贸的深度和广度,实行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服务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外经贸、生产、科研、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对外经贸发展战略。出口贸易发展战略则包括出口商品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在进口贸易战略中,主要提出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适当提高高科技产品、设备和原材料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

基本内容

(1)从宏观指导与微观操作两个层次上,实现各项外经贸业务的渗透与融合,主要是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和其他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实现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一体化协调发展。

(2)加强外经贸主管部门与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把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3)加强外经贸行业与国内相关产业的结合,发挥对外经济贸易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企业技术进步、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4)加强外经贸与工、农、技、商的结合,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道路。

战略目标

大经贸战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动各方面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积极性,按照国际经济贸易的通行规则来管理和经营的高效益、高效率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整体竞争能力的外经贸发展战略。

具体讲,它覆盖着社会各个方面所有的外经贸活动。这是适应中国对外经贸形势发展变化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然要求。

重要措施

(1)转变观念。要从传统的“小经贸”的局限中跳出来。

(2)转变职能。行政部门要进一步从微观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宏观调控,变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为以经济、法律手段管理为主,完善调控体系,加强立法与执法,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转变工作方式。

(4)提高人员素质。人们必须了解国家经济全局和相关行业的情况和政策,学习和掌握全面的业务知识,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

战略意义

(1)有利于增进竞争,促进专业化协作和联合,推动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

(2)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3)有利于推动贸、工、农、技、商、银等各类企业在微观层次的联合,适应规模经济的要求

(4)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

模式结合

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的结合

“大经贸”战略是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促进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个战略,是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提出来的,它意味着,更进一步的改革将需要突破部门的、行业的局限,需要在整体配套推进;它意味着管理对象、手段、方式、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它还意味着全面发展中国经贸尤其是外经贸,需要有协调配合的制度和措施来保证。

“大经贸”战略是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促进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个战略,是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提出来的,它意味着,更进一步的改革将需要突破部门的、行业的局限,需要在整体配套推进;它意味着管理对象、手段、方式、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它还意味着全面发展中国经贸尤其是外经贸,需要有协调配合的制度和措施来保证。可以说,大经贸战略提出,是及时的,意义深远的。在今后经济发展和改革中,人们将会越来越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推动外经贸工作的战略

人们讲大经贸,首先是从对外经贸角度入手的。对外经贸内容很多,分工很细,这是一种进步。但要再上一个台阶,就要把细的分工,协调成为一个整体,不仅从事外经贸的企业有效益,也要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在这里,大经贸就包含了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市场的全方位开拓,不能只限于传统的市场,不能只满足于日、美、香港和东南亚市场,还应开拓拉美市场、非洲市场、欧盟市场, 俄罗斯市场等。这里,大经贸,体现“大”,即“面大面广”。二是要把外经贸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现在,中国外向经济发展是以沿海为主进行的。各种特区、开发区,在对外经贸方面走在前面。特区之特,其中之一,就是对外贸易的窗口。人们要把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对外经贸发展结合起来,促使沿海外贸发展更好一些,同时,帮助中西部地区也在对外经贸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三是要使商品、服务、技术出口一体化,互相带动,互相补充。比如,大型、成套机电产品出口,往往带动工程承包,甚至劳务出口。人们现在借外债,搞买方信贷,就迂到这些要求。这是国际上很通行的。人们要打破行业和部门界限,为各方争取更大的利益。四是要把外贸进出口与引进和利用外资结合起来。鸟拉圭回合就是把贸易与投资结合起来的一个协定。美国认为日本贸易顺差大,两国贸易摩擦不断。日本的商人就到美国去投资办厂,绕过贸易壁垒。因此,贸易与投资成为不同手段的选择。人们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也要在海外投资方面作出新的努力。比如,在一些重要区域建立区域贸易中心,这既是投资,也是为扩大国际贸易服务。五是把对外贸易与对外援助结合起来,用外援带外贸,用外贸提高外援效益。总之,从发展对外经贸工作角度讲,大经贸突出了一个“大”,突出了一个配合发展的思路。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

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打破传统计划经济的经济分工框框。大经贸就是要打破传统框架。这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打破内、外贸传统的分工,实行内外贸的统一。多少年来,人们内贸只能搞内贸,外贸只能搞外贸。表面上看,这种分工有利于专业化。其实,这种分工并不科学。国际上这样搞的国家很少。贸易本身是越搞得好,越搞得大,就越没有界限。从有界限到没界限,从一种经营范围到多种经营范围,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发展态势。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内外贸的界限正在被打破。这种打破是公平的,合理的。搞内贸的有了外贸经营权,搞外贸的也可以做内贸。企业可以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寻找机会,调剂品种。这是一种好事,不仅有助于企业,也有助于打破垄断,还有助于职工的就业和国家的税收。二是生产和贸易的结合。这是一个更大的思路。生产是贸易的基础,贸易又是生产价值实现的必要过程。没有生产,固然没有贸易。但没有贸易,也没有现代化的生产。现在,贸易的重要性甚至已高于生产,贸易体现了市场的导向。外贸对国内生产企业的及时反馈信息,将会大大有助于国内生产企业按市场去生产,也才有发展的可能。这方面,人们已经开始了探索。比如,人们搞外贸企业的实业化,就是希望外贸企业能与生产有更好的结合。不能把这样一种做法单纯理解为是为了救外贸企业,是排斥工业企业。否则,就会搞偏了。另一方面,人们还在扩大工业企业的自营出口权,这就是要使生产企业有一个销售的龙头,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导向性,实现企业大的发展。现在出现了很多工贸公司,商贸公司,技贸公司,就是在这个思路下的发展。三是外经贸与金融的结合。近来搞机电产品出口的调查,深感外经贸与出口信用体系关系重大。没有卖方信贷,没有各种担保,搞出口是相当困难的。搞大经贸就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反过来,出口信用体系,各种金融机构,也会因为人们的外经贸越搞越好而得到发展。这一段,体现出“大经贸”战略中“经”与“贸”的关系。

完善和健全宏观管理体制的战略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是深刻的。计划管理与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管理有很大差别。其中最重要的是,计划管理是事无巨细,大揽大包。宏观管理是只管理政府要干的事,不干不属政府的事。前者往往干预过多,反而效果不佳。大经贸战略就是对计划管理的再一次的冲击。这里,要求实现这样五个转化:一是把进口、出口的分开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化。前几年讲的出口替代,就是一种结合。你不要进了,自己设法生产出来供国内市场。现在,9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有2/3是由国外进口的,显然比例过大。人们现在正在采取办法控制盲目进口,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出口,才能实现贸易项目下的平衡,这些都需要统筹考虑。二是实现管理对象由国营外贸公司向各种类型的外贸、工贸公司转化。外经贸部管理的将不能仅是全系统的国有企业,还要管理各种类型的进出口企业。不能只照顾部属企业,要平等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这才是市场经济的政府部门管理。三是实现管理方式由行政方式向经济手段的转化。这个观点虽然早已达成共识,但真正实行,还是很艰难的。这次大经贸战略将会再次给予推动。四是管理体制由部门分割向综合协调管理转化。改革虽然进行了十几年,但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分工,还是有重叠和割裂的地方。比如,现在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就分属不同的部门在管理。在出口问题上,有时就会出现部门意见的扯皮。这个问题,肯定会在进一步的体制改革中要解决。大经贸对推进行政机构改革,是一条有益的思路。五是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化。现在,外贸企业由创汇为主向效益为主的转化已成为共识,但为什么有困难?其中是条原因是政企不分问题。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当然天然会把效益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它的生命线。这一段论述,突出了从“大经贸”的角度看管理体制而得出的结论。

总之,人们认为,大经贸战略将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新的动力,为外经贸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为宏观管理的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大经贸战略涉及到用市场经济内在统一性认识部门管理的协调性,用市场经济的企业主体论认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用市场经济的市场主导性强调经济中贸易的先导作用,因此,可以说,大经贸战略的基本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