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淑妃
释义

释义

古代妃嫔称号之一。九嫔之首,四妃之一

历史沿革

魏明帝始置,在嫔妃中,仅次于贵妃与夫人,地位相当于外官中的相国。后多有设置。

唐代后妃建制中,淑妃属三夫人之例,位于皇后和贵妃之下。以唐高宗李治的宠妃萧淑妃最为著名。

明孝宗朱祐樘生母孝穆皇后纪氏,明宪宗上谥曰恭恪庄僖淑妃,称为纪淑妃。

其他相关资料

唐代后妃建制,皇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女(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唐玄宗时为三妃:惠妃,丽妃,华妃。

南朝宋文帝潘淑妃

潘淑妃(?-453年),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子,出身与生年、本名不详。起初以美色被选入皇宫,但始终没有被临幸的机会。后来得知刘义隆有驾羊车巡后宫的习惯,淑妃便先将褰帷装饰一番,并在外头的地上洒上咸水。于是刘义隆每次经过潘淑妃这里,羊都会停下舔地而不前进。刘义隆说:“羊都会为你而徘徊不前了,更何况人呢。”从此对潘淑妃相当宠幸,爱倾后宫。两人之间,生下始兴王刘濬(《南史》另有记载,说是刘濬生母过世,由潘淑妃养大)。

潘淑妃得到隆宠,自称没有什么请求皇帝而得不到的,皇后袁齐妫便假借她的名义向刘义隆索取金钱回娘家,果真很快就得到一笔庞大的金钱,从此使袁齐妫又嫉妒又怨恨,终于忧愤而死。袁齐妫一死,六宫无主,于是最得宠爱的潘淑妃也就实质上掌管了六宫。但是她的儿子刘濬担心皇太子刘劭因袁齐妫之死而对他们母子怀恨,便时时巴结讨好,与刘劭成为一气。

刘濬与刘劭友好后,刘劭常因过失而遭刘义隆责备,刘劭与刘濬便意图咒死刘义隆。后来事迹败露,刘义隆仍不忍处份两个儿子,只向潘淑妃说:“皇太子贪图荣华富贵,还有道理。但是虎头也这个样子,我怎么想都想不透。你们母子两人,怎么能一天没有我?”虎头,是刘濬的小名。后来刘义隆又追查女巫严道育的下落,捉到两个掩护她的婢女,婢女供词说是刘濬把严道育带走了。刘义隆既是惆怅,又是惊骇,便向潘淑妃说他决定要废刘劭的太子位,并赐刘濬死。潘淑妃得知后,抱著刘濬痛哭流涕说道:“你当初诅咒之事爆发时,本来还希望你能自行改过的,怎知你竟然还把严道育藏匿起来!皇上这次责备你责备得相当深,就连我都已经向他下跪磕头谢罪了,他还是不原谅你。今天我还活著做什么?你可以拿毒药来先让我喝,我不忍心看到你遭到大难啊!”但刘濬只说:“天下事我自有办法,你还是别担心了,我一定不会让你受到连累的。”

潘淑妃将刘义隆要废太子的事告诉刘濬,而刘濬又将此事告诉刘劭,遂起他们兄弟的杀父之心。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二十一日凌晨,刘劭发动政变,杀其父刘义隆。不久又派兵闯入后宫,杀死潘淑妃。之后向刘濬报告说潘淑妃被乱兵所杀,刘濬竟回答:“这正合我意,我已经盼望很久了。”

刘骏即位平定刘劭之乱后,追赠潘淑妃为长宁园夫人,并且为她设置守墓人。

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

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的宠妃,原是皇后穆黄花身边的侍女。穆皇后为了打击受宠的董昭仪,而将冯小怜献给皇帝,结果冯小怜后来居上,跃上枝头作凤凰,集三千宠爱于一身。高纬与她的荒唐,使北齐遭到覆亡的命运。北齐灭亡后,她被赐给代王宇文达为妾,后自尽。

唐高宗萧淑妃

萧氏(?-655年),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族人,齐梁皇室后裔。生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宣城公主。

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 萧氏为良娣。高宗登基之后,进为淑妃,相当受宠。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废为庶人,被关押在暗室,后李治思念伉俪萧淑妃,去暗室看王皇后和淑妃,武媚害怕王皇后,萧淑妃东山再起将其残忍地杀害。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二十三日,唐高宗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七天后,立武氏为皇后。十一月初一,司空李绩奉诏临轩册封,文武百官都前往肃义门朝贺,三呼皇后千岁。内外命妇入谒。历史上百官、命妇朝见皇后。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废,封梁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册立为太子。

高宗废后王氏,并州祁人也。父仁祐,贞观中罗山令。同安长公主,即后之从祖母也。公主以后有美色,言于太宗,遂纳为晋王妃。高宗登储,册为皇太子妃,以父仁祐为陈州刺史。永徽初,立为皇后,以仁祐为特进、魏国公,母柳氏为魏国夫人。仁祐寻卒,赠司空。

初,武皇后贞观末随太宗嫔御居于感业寺,后及左右数为之言,高宗由是复召入宫,立为昭仪。俄而渐承恩宠,遂与后及良娣萧氏递相谮毁。帝终不纳后言,而昭仪宠遇日厚。后惧不自安,密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事发,帝大怒,断柳氏不许入宫中,后舅中书令柳?#93;罢知政事,并将废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固谏,乃止。俄又纳李义府之策,永徽六年十月,废后及萧良娣皆为庶人,囚之别院。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后母柳氏、兄尚衣奉御全信及萧氏兄弟,并配流岭外。遂立昭仪为皇后。寻又追改后姓为蟒氏,萧良娣为枭氏。

庶人良娣初囚,大骂曰:“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武后怒,自是宫中不畜猫。初囚,高宗念之,闲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惟开一窍通食器出入。高宗恻然,呼曰:“皇后、淑妃安在?”庶人泣而对曰:“妾等得罪,废弃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名为皇后?”言讫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高宗曰:“朕即有处置。”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此二妪骨醉!”数日而卒。后则天频见王、萧二庶人披发沥血,如死时状。武后恶之,祷以巫祝,又移居蓬莱宫,复见,故多在东都。中宗即位,复后姓为王氏,枭氏还为萧氏。

高宗废后王氏,并州祁人,魏尚书左仆射思政之孙。从祖母同安长公主以后婉淑,白太宗以为晋王妃。王居东宫,妃亦进册,擢父仁祐陈州刺史。帝即位,立为皇后。仁祐以特进封魏国公;母柳,本国夫人。仁祐卒,赠司空。

初,萧良娣有宠,而武才人贞观末以先帝宫人召为昭仪,俄与后、良娣争宠,更相毁短。而昭仪诡险,即诬后与母挟媚道蛊上,帝信之,解魏国夫人门籍,罢后舅柳?#93;中书令。李义府等阴佐昭仪,以偏言怒帝,遂下诏废后、良娣皆为庶人,囚宫中。后母兄、良娣宗族悉流岭南。许敬宗又奏:“仁祐无他功,以宫掖故,超列三事,今庶人谋乱宗社,罪宜夷宗,仁祐应斫棺,陛下不穷其诛,家止流窜,仁祐不宜引庇荫宥逆子孙。”有诏尽夺仁祐官爵。而后及良娣俄为武后所杀,改后姓为“蟒”,良娣为“枭”。

初,帝念后,间行至囚所,见门禁锢严,进饮食窦中,恻然伤之,呼曰:“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二人同辞曰:“妾等以罪弃为婢,安得尊称耶?”流泪呜咽。又曰:“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帝曰:“朕即有处置。”武后知之,促诏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酿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死,殊其尸。初,诏旨到,后再拜曰:“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至良娣,骂曰:“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后闻,诏六宫毋畜猫。武后频见二人被发沥血为厉,恶之,以巫祝解谢,即徙蓬莱宫,厉复见,故多驻东都。中宗即位,皆复其姓。

唐玄宗皇甫淑妃

皇甫氏(694年-735年10月21日),唐玄宗嫔妃之一,本名不详。祖籍安定。

生平

皇甫氏的曾祖父皇甫烜,为宋州刺史;祖父皇甫粹为越州刺史,都督诸军事;父皇甫日休,为左监门卫副率。皇甫氏在家中时,排行为长女。

玄宗还是皇太子的时候,下诏选良家女子候选可充后宫者,便选中皇甫氏为东宫姬妾之一,得到宠爱。玄宗即位后,封为德仪,生鄂王李瑶及临晋公主。后武惠妃大受宠幸,皇甫德仪遂被玄宗疏远。开元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皇甫德仪病逝于宫中,享年四十二岁。后葬于河南县龙门之西北原,追赠为淑妃。至天宝四载(745)时,杜甫为她作《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碑文。

在皇甫德仪过世后不到两年,其子李瑶便遭武惠妃陷害,被废为庶人并赐死。女儿临晋公主,下嫁代国长公主及郑万钧所生之子郑潜曜,薨于唐代宗大历年间。

史料

参见

《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杜甫《新唐书·玄宗本纪》《新唐书·后妃传》《新唐书·玄宗诸子列传》

《新唐书·公主列传》

唐懿宗郭淑妃

生平

郭淑妃,生卒不详,唐懿宗李漼妃嫔之一,有“长安第一美人”之称。

郭氏本为郓王李漼妾室,极得宠爱。853年李漼登基,是为唐懿宗,郭氏受封为淑妃。后来生下一个女儿同昌公主,是唐懿宗最宠爱的一个女儿。公主成年后嫁韦保衡为妻。郭淑妃常出入韦保衡的内宅娱饮不禁,外界谣传韦保衡与郭淑妃淫乱。咸通十一年(870年),女儿同昌公主逝世。

黄巢造反时,唐僖宗出逃仓促,郭淑妃来不及跟从,流落民间,不知所终。

史料

《新唐书·列传第二·后妃下》:懿宗淑妃郭氏,幼入郓王邸。宣宗在位,春秋高,恶人言立太子事。王以嫡长居外宫,心常忧惴。妃护侍左右,慰安起居,终得无恙。生女未能言,忽曰:“得活。”王惊异之。及即位,以妃为美人,进拜淑妃。

女为同昌公主,下嫁韦保衡。保衡处内宅,妃以主故,出入娱饮不禁,是时哗言与保衡乱,莫得其端。僖宗立,保衡缘它罪为人所发,且污旧谤,卒贬死。妃犹处禁中。黄巢之难,天子出蜀仓卒,妃不及从,遂流落闾里,不知所终。

后周太祖杨淑妃

人物介绍

杨氏(?—?),镇州真定人。父杨宏裕为真定少尹。后周太祖郭威的妻子,后追封为淑妃。

《东都事略·杨廷璋传》云:父宏裕,少渔貂裘陂,有以二石雁授之者,其翼一掩左,一掩右,曰:“吾北岳使也。”言讫不知所之。是年生女,为周太祖淑妃,明年生廷璋。

当河朔三镇全盛之时,所属封疆,制之于守帅,故韶颜美媛,皆被选于王宫。杨氏幼年以良家子中选,服侍赵王王镕。张文礼之乱,杨氏流离于外。后唐明宗在籓,录其遗逸。安重诲保庇杨氏一家,致其仕进,父母将杨氏嫁于乡人石光辅,不数年嫠居。郭威辅佐汉之初,属圣穆皇后弃世,闻妃之贤,遂以礼聘之。《宋史·杨廷璋传》: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不从。令媒氏传言恐逼,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妃睦族抚孤,宜家内助,甚有力焉。晋天福末,逝世于太原,因留葬于晋郊。广顺元年九月,追册为淑妃。

后周太祖的一后三妃,及嵩陵就掩,皆议陪祔。当时因为杨妃丧在贼境,未及迁窆,后周世宗于是下诏有司于嵩陵之侧,预营一冢以虚之,俟贼平即议襄事。显德元年夏,周世宗征河东,果成素志焉。

淑妃兄杨廷璋,蚤事太祖,即位累历内职,出任晋州节度使。皇朝抚运,移镇邢州,又改鄜州,受代归阙,逝世于私第。

相关史料

《旧五代史·周书·列传第一》有如下记载:

淑妃杨氏,镇州真定人。父宏裕,真定少尹。《东都事略·杨廷璋传》云:父宏裕,少渔貂裘陂,有以二石雁授之者,其翼一掩左,一掩右,曰:“吾北岳使也。”言讫不知所之。是年生女,为周太祖淑妃,明年生廷璋。

当河朔三镇全盛之时,所属封疆,制之于守帅,故韶颜美媛,皆被选于王宫。妃幼以良家子中选,事赵王王镕。张文礼之乱,妃流离于外。唐明宗在籓,录其遗逸。安重诲保庇妃家,致其仕进,父母即以妃嫁于乡人石光辅,不数年嫠居。太祖佐汉之初,属圣穆皇后弃世,闻妃之贤,遂以礼聘之。《宋史·杨廷璋传》: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不从。令媒氏传言恐逼,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妃睦族抚孤,宜家内助,甚有力焉。晋天福末,卒于太原,因留葬于晋郊。广顺元年九月,追册为淑妃。

太祖凡一后三妃,及嵩陵就掩,皆议陪祔。时以妃丧在贼境,未及迁窆,世宗乃诏有司于嵩陵之侧,预营一冢以虚之,俟贼平即议襄事。显德元年夏,世宗征河东,果成素志焉。

妃兄廷璋,蚤事太祖,即位累历内职,出为晋州节度使。皇朝抚运,移镇邢州,又改鄜州,受代归阙,卒于私第。

宋真宗杨淑妃

杨淑妃(984~1036)宋真宗赵恒的妃嫔,益州郫人。祖父杨瑫,父杨知俨,杨知俨弟弟杨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

十二岁时,入真宗的王府为妾。真宗即位后,于景德元年(公元1004)的正月,册封为五品才人。后进三品婕妤、从一品婉仪(位昭仪之上)。真宗东封、西祀,凡巡幸,杨妃皆随从。

杨妃通敏有智思,与章献皇后刘娥交好,奉顺刘娥,情如姐妹。凡真宗晋升刘娥,也会晋封杨氏。夫妻三人彼此信任无间。刘娥当上皇后不久后,晋封杨妃为淑妃。

刘娥“借腹生子”生下宋仁宗后,因为年龄已长,而命杨妃代为哺育,两人一起看顾皇子,细心照料。

真宗崩,宋仁宗即位,尊为皇太妃。仁宗称刘太后为“大娘娘”,杨太妃为“小娘娘”。

刘太后崩,遗诏命尊杨妃为皇太后。仁宗奉命,杨妃居住在保庆宫,故称为保庆皇太后。

景祐三年,杨太后无疾而薨,享年五十三岁。殡于皇仪殿。追谥为庄惠皇后,后改曰章惠皇后。杨氏父祖皆累赠至一品,叔杨知信赠节度使。

明太祖李淑妃

李氏(?—?),寿州人。明太祖朱元璋妃嫔之一。

生平

李淑妃父李杰,洪武初年,以广武卫指挥北征,逝世于阵中。洪武十七年(1385年)九月,为逝世的马皇后守丧满时,李氏被册封为淑妃,管理后宫事务。但是没过多久,李淑妃也逝世了。

史书未有李淑妃生下皇子的记载,但有人却认为李淑妃生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其主要依据是《南京太常寺志》。《太常寺志》记:“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甚至还有人认为李淑妃为朱元璋生下了明成祖朱棣。

史料

《明史 卷一百十三 列传第一》

淑妃李氏(李淑妃),寿州人。父杰(李杰),洪武初,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卒于阵。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册封淑妃,摄六宫事。未几,薨。

明仁宗王淑妃

王氏(?-1425年),中国古代明仁宗的妃嫔。

生平

王氏是明仁宗在太子府的姬妾,生有公主,公主的封号待考证。明仁宗登基的时候册封她为淑妃。仅仅十个月,明仁宗去世。明初制度,皇帝去世以活人殉葬,此次共殉葬5人,王氏也被殉葬。谥号“贞静”,一说谥号“贞惠”。

史料

《明史》后妃传:“洪熙元年七月,追谥皇庶母仁宗贵妃郭氏曰恭肃,淑妃王氏曰贞惠,丽妃王氏曰惠安,顺妃谭氏曰恭僖,充妃黄氏曰恭靖。”

明宣宗焦淑妃

焦氏(?-1435年),明宣宗的妃嫔。

生平

焦氏入宫时间不详,无出,也未见封号。宣德十年,明宣宗去世。明初制度,皇帝去世以活人殉葬,此次共殉葬10人,焦氏也被殉葬。因此才封为淑妃,谥号“庄静”。

史料

《明史》后妃传:“赠皇庶母惠妃何氏为贵妃,谥端静,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恭妃,谥贞靖,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谥册有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

明睿宗王淑妃

王氏(?-1532年),追尊明睿宗的侍妾,善化公主的母亲。

弘治十六(1503)年六月二十八日,王氏为兴献王生下次女(嘉靖时追封善化长公主)。女儿十岁时病故。嘉靖四年九月十日,嘉靖帝成功争得亡父的皇帝名分之后,也册封王氏为睿庙淑妃。

嘉靖十一年八月丙戍,王淑妃薨,嘉靖帝辍朝三日,下诏葬仪一同宪庙柏贤妃(明宪宗亡太子之母)。

史料:参见《明世宗实录》

明英宗高淑妃

高氏,明英宗朱祁镇的妃嫔之一。景泰三年二月十一日(1452年)生皇五子秀王朱见澍,景泰六年(1455年)又生一女隆庆公主。当时朱祁镇尚被弟弟明代宗朱祁钰软禁,因此高氏等妃嫔都没有封号。明英宗复位后,封高氏为淑妃。高氏逝后谥“庄静安荣”。

史料参见《明史》、《明英宗实录》。

明穆宗秦淑妃

生平

秦氏(?--?),明穆宗的妃子,隆庆三年选美入宫,隆庆四年二月册封为淑妃。次年的隆庆五年七月,生皇幼女栖霞公主朱尧㜢。再次年隆庆皇帝崩,公主也在一岁多时夭折。公主的坟墓已被发掘,出土有《栖霞公主墓志》,墓志内容印证正史上关于秦氏的记载是正确的。

史料

《明穆宗实录》:隆庆四年二月

甲子,上御皇极殿传制,遣公朱希忠,侯吴继爵,驸马都尉许从诚,伯杜继宗、李铭、陈景行持节;大学士李春芳、高拱、陈以勤、张居正、赵贞吉,尚书殷士儋捧册,封魏氏为英妃,秦氏为淑妃,李氏为德妃,刘氏为庄妃,董氏为端妃,马氏为惠妃。

册文

淑妃册曰:“化始宸闱,乃特详于六寝;礼隆妃掖,实上应乎四星。眷兹婉嫕之良,祗若褒嘉之命。咨尔秦氏,蕴粹体和。含微挺秀,夙遵懿训,行皆图史之规;久著令仪,动有珩璜之节。宜颁茂渥,庸晋嘉名。兹特遣使持节封尔为淑妃于戏。班先九御,荣膺翟祎之光;华秩三公,丕荷龙章之贲。耀尚翊紫廷之教,益扬彤管之芳。”

皇太极淑妃

东次宫衍庆宫淑妃: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 璪,曾是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二十八日,皇太极率众降附后金。第二天,大贝勒代善等举行盛宴欢迎归附的蒙古诸大臣。第三天,大贝勒代善与众和硕贝勒等上奏,请皇太极娶窦土门福晋为妃。《清太宗实录》里记载了这件事。最初,皇太极不从。代善等认为窦土门福晋“委身顺运,异地来归,其作合实由于天,上若不纳,得毋拂天意耶?……皇上修德行义,允符天道,故天于皇上,特加眷佑”,皇上恩泽娶她,群庶无不欢欣。皇太极犹豫三天,想到“行师时,驻营纳里特河,曾有文雉,飞入御幄之祥。今福金来归,显系天意,于是意始定”。命希福、达雅齐前往迎娶。

护送巴特玛·璪来的蒙古人闻讯后,都高兴地说:“皇上纳之,则新附诸国与我等,皆不胜踊跃欢庆之至矣!”可见皇太极娶林丹汗的遗孀窦土门福晋,有着极大的政治意味。巴特玛·璪嫁给皇太极时,有一个女儿,皇太极把她养在宫里,就是《清史稿·后妃传》记载的“蒙古养女”。皇太极后命十四弟多尔衮纳娶衍庆宫淑妃的“蒙古养女”为福晋。

末代皇妃——淑妃文绣

人物简介

文绣(1909-1953)镶黄旗,又名惠心,自号爱莲。溥仪的淑妃。满族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

1909年12月20日,文绣出生在北京。此时鄂尔德特氏家族走向凋零。

1922年3月10日,溥仪御笔圈定,册封婉容为皇后,文绣为淑妃。

原被溥仪选为皇后,由于端康太妃(即光绪帝宠妃珍妃的姐姐瑾妃)不满意,文绣才降为妃子,被封为“淑妃”。清人笔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讲过一则“粉侯捉御史”的轶事:

都察院副都御史的车马因未及时给粉侯(恭亲王奕的女儿荣寿公主)让路,被粉侯手下扣留。后来副都御史亲自叩头求情,才被放行。这位副都御史名叫锡珍,就是文绣的祖父。锡珍官至吏部尚书,后来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是他的门生。

锡珍在安定门内方家胡同有500多间房产,和6个儿子聚族而居。文绣之父端恭,是锡珍长子,曾做过内务府主事的小官。清朝垮台之后,锡珍后人失去俸禄钱粮,先是“吃瓦片”,即收取房租,后又变卖房产,坐吃山空还要维持奢华的生活。文绣于宣统元年(1909年12月20日)生于方家胡同老宅,生母蒋氏,汉族人,是端恭的续弦。端恭死后不久,兄弟6房分家单过,蒋氏只分到很少的钱财,带着长女文绣、次女文珊及端恭前妻的一个女儿,搬到崇文门外花市附近租房居住。因家境日渐贫寒,母女们靠在花市承接挑花的针线活计为生。

生平经历

1、太妃勾心斗角,皇后变成皇妃

1921年初,文绣刚过11岁,宫里传来要为已退位但仍保留帝号的溥仪选择皇后的消息。因文绣祖上是已入旗籍的蒙古族贵族,符合候选条件,文绣的五叔华堪(在清末也做过吏部尚书)来和蒋氏商量,要给文绣照个相片送去参选。

据文绣的堂侄女傅嫱的回忆文章《末代皇妃文绣的一生》说:“蒋氏回家告诉文绣,文绣坚决不从,曾一度想寻死。最后在蒋氏和我爷爷(即五叔华堪)的说服下,只得去照了相片,送交内务府。”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照片送到了养心殿,一共四张。在我看来,四个人都是一个模样……便不假思索地在一张似乎顺眼一些的相片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圈。

这是满洲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名叫文绣……这是敬懿太妃(同治皇帝遗孀)所中意的姑娘。这个挑选结果送到太妃那里,端康太妃(光绪皇帝遗孀)不满意了,她不顾敬懿的反对,硬叫王公们来劝我重选她中意的那个,理由是文绣家境贫寒,长的不好,而她推荐的这个是个富户,又长的很美。她推荐的这个是满洲正白旗郭布罗氏荣源家的女儿,名婉容。”

“可是敬懿和荣惠两太妃又不愿意了。不知太妃和王公们是怎么争辩的,结果荣惠太妃出面说,“既然皇上圈过文绣,她是不能再嫁给臣民了,因此可以纳为妃。”就这样,1922年11月30日,未满13周岁的文绣进宫,成了16岁的溥仪的淑妃。文绣进宫后,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

长春宫曾是慈禧太后住过23年的地方,装饰华丽,陈设精美。但是文绣心情一直抑郁苦闷。

文绣自幼喜欢读书写字,长春宫的西配殿承禧殿是她的书房。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

2、毅然逃出樊笼,公开提出离婚

文绣1925年3月5日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25日从天津住所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上法院,遂经双方律师交涉“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绣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体面,还于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3、不善持家理财,生活渐入困境

文绣虽然拿到5.5万元的赡养费,但支付过律师费,开销了出走进住过的高档宾馆房费,以有酬谢了帮过忙的亲友人情,回到北平后,手中只余2.6万元。开始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曾在北平私立竞存小学当过国语教员,因不堪好事猎奇者的骚扰,只干了一年多就辞职。后在德胜门内刘海胡同买了一座9间房子的小院居住,还雇了4名佣人。

由于文绣坐吃山空,加上日本侵占北平时期遭坏人敲诈勒索,生活日渐贫困,陆续辞退用人,卖掉住房,最终投奔到昔日母亲蒋氏曾周济过的一个穷亲戚家中借住。文绣那时曾糊过纸盒,摆过烟摊,甚至还到工地当过担泥运砖的小工。

4、中年再度嫁人,贫病抑郁而死

1947年,38岁的文绣曾在《华北日报》当过校对。为了生计,与报社社长的表弟、时任北平行营长官李宗仁部下少校军需官、40多岁尚未结婚的河南人刘振东结婚,在地安门外白米斜街租了三间房屋安家度日。1948年,李宗仁去南京当了副总统,刘振东就此退伍从商,用退伍费开了个只有8辆平板车的货运车行。

不久北平面临解放,当过国民党军官的刘振东心中害怕,想要逃往台湾找军中的熟人谋生。不想因天津解放,海路不通,没有走成,家当又已卖光,从此陷入贫困。解放后,白米斜街的居民们才知道原来这位“刘太太”就是昔日的淑妃文绣。刘振东被政府管制,文绣虽未被管制,也要交待问题,并遭邻居们的冷眼相对。1951年,刘振东的审查结束、解除管制,被安排至西城区清洁队当清洁工人,清扫公共厕所。为了上班路近,刘振东偕文绣搬到西城区辟才胡同西口居住。1953年9月17日晚10时,文绣因心梗死于家中,只有刘振东守在身旁。事后由刘振东所在清洁队帮助钉了一具木板薄棺,埋葬在安定门外的义地里。终年44岁。一生未有子女。

文绣和“妃革命”

文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向封建皇帝提出离婚并诉诸法院获得成功的皇妃,从而摆脱了婉容那样的悲惨命运。此话存疑文绣的生活不见得比以前好多少,自己可能要有责任不过更多的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无情而冷漠混乱而无序,只能自生自灭。不过还好有刘振东相伴也不至于孤独终老了。

文绣进宫那年尚不满14岁,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可她一踏进那高大的围墙,便失去了一切自由。她在一篇短文中,把自己比做“悲鸣宛转”、“奄奄待毙”的“哀苑鹿”。皇后婉容欺侮文绣,皇帝总是偏袒皇后。有一天,文绣独自外出,回来后在院子里吐了一口唾沫,凑巧婉容正坐在旁边,便生了疑心。皇后要求皇帝对文绣当面斥责,文绣蒙受此不白之冤,感到十分委屈。从此,婉容和文绣之间的疙瘩便愈结愈深,以致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女人有时候真是无话可说。

文绣在外貌上确实不如婉容美丽:椭圆形的脸稍胖,眉毛浓重,眼睛缺乏神采,口角较大。但论思想却远远超过婉容,她追求自由,也很有勇气。

1931年8月26日,文绣在胞妹文珊的陪伴下,带一名随身太监出外“散心”。出门后,就指令司机一直开向国民饭店。进房坐定后,文珊正色告诉太监说:“你先回去吧!淑妃留在这儿了,还要向法院控告皇上哪!”被此话震惊的太监,双腿长跪哀请淑妃回宫。文绣态度坚决,从袖中出示三封信,让他转告皇上。太监还想哀求,只听房门一响,三位西装革履的律师走进室内,太监只好登车而去。

文绣的出走,犹如向封建统治阶级甩出了一枚炸弹,震荡了平津。溥仪焦急万分,召集遗老商议如何处理这件丑事。最后决定委托律师出面,争取和解,但因双方坚持己见,差距太大,未能达成协议。

文绣出走,是在当时封建势力核心人物头上动了一把土,不能不激怒那顽固存在的旧世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们如黑云压城般向这位不愿再当皇妃的青年女子压了过去。打前阵的不是别人,却正是文绣的族兄文绮!这位族兄在信中写道:

惠心二妹鉴:顷闻汝将与逊帝请求离异,不胜骇诧。此等事件,岂是我守旧人家所可行者?我家受清室厚恩二百余载,我祖我宗四代官至一品。且漫云逊帝对汝并无虐待之事,即果然虐待,在汝亦应耐死忍受,以报清室之恩德。今竟出此,吾妹吾妹,汝实糊涂万分,荒廖万分矣!

文绣并不屈服,她给文绮复了一信:

文绮族兄大鉴:妹与兄不同父,不同祖,素无来往,妹入宫九载未曾与兄相见一次,今我兄竟肯以族兄关系,不顾中华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及三百二十五条之规定,而在各报纸上公然教妹耐死。又公然诽谤三妹,如此忠勇殊堪钦佩。

………………

查民国宪法第六条,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妹因九年独居,未受过平等待遇,故委托律师商榷别居办法,此不过要求逊帝根据民国法律施以人道之待遇,不使父母遗体受法外凌辱致死而已。不料我族兄竟一再诬妹逃亡也、离异也、诈财也……理合函请我兄嗣后多读法律书,向谨言慎行上作工夫,以免触犯民国法律,是为至盼……

这封信写得有理有据,何等痛快!当时有人把淑妃出走叫做“妃革命”。

溥仪虽然采取多种办法调解,文绣断然拒绝,坚决向天津地方法院提出了诉状。文绣硬了,溥仪也就软了,让“皇帝”在法庭相见,简直是要他的命。经过双方律师两个月的磋商,终于签字和解,双方协议完全脱离关系。溥仪给文绣5.5万元的生活费。文绣永不再嫁。双方互不损害名誉。

文绣用这笔经律师、中间人和家人克扣后所余甚少的赡养费办了一所小学,亲身任教,直到1953年因病去世。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当过教师的皇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