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舒启兴 |
释义 | 简介舒启兴:在藏区,“喇嘛吹着长号迎接我们” 新华网成都8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刘永华、吴杰、樊永强)红军来到家乡的那年秋天,舒启兴还是个19岁的砍柴工。 “那天远远地就看见一队队的红军过来了。”舒启兴到现在也说不清当年来到这里的是红军的哪支部队,只知道那支部队“给穷苦人饭吃”。 历史资料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从松潘草地南下,一路征战过马尔康、小金,涉达维河,翻夹金山进占宝兴,建立起县乡苏维埃政权,组织地方游击队。 “我们这地方穷人多,没饭吃。红军来了说‘打土豪,分田地,有饭吃’,我就跟着队伍走了。我参加的是县里的游击队,当时被称作‘同志队’。” 老人卷起袖筒,露出右手臂上的两处伤疤。 “这是我在小金县受的伤。”老人说,“1936年春天红军转移去康北藏区,我们跟着部队翻过了夹金山。在途经小金县时,连队遭到当地土司武装突然袭击。子弹从我的右手手肘射进,又从右肩膀穿出,旁边的几个战友都牺牲了。” 个人经历舒启兴说,到现在天一下雨,伤疤还会隐隐作痛。 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从小金西进丹巴,翻越长征途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大雪山,于3月初抵达炉霍县寿灵寺。 寿灵寺是炉霍县最大的喇嘛寺,位于县城之南,背靠大山,俯瞰县城,易守难攻。寺院住持受国民党笼络,煽动寺内僧兵1500余人,顽固坚持阻击袭扰红军。 在和平争取无望的情况下,红军决定巧取寿灵寺。 舒启兴回忆说,“我们围了几天,攻不进去。一天,部队撤了围,隐蔽到几十里外的山里。当天晚上我们突然杀了个回马枪,趁黑搭着梯子攻城(即寺院),很快就拿下来了。” 红军进入寿灵寺后,从寺内获取了大批粮食和羊毛等物资。红军对寺内的大殿和经堂等地,严加保护,不许任何人进去骚扰;对寺内喇嘛,仍让他们住在寺内,并照旧念经做佛事。这使炉霍的宗教界人士和藏族群众深受感动,逐渐开始与红军合作。 “我记得红军进入炉霍县城时,寺里的喇嘛排着队列、吹着长号来迎接我们。”这给没见过“大场面”的舒启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舒启兴说,红军后来到达甘孜,寺庙里的大喇嘛非常理解、支持红军,曾经把寺庙里7间仓库的粮食打开供给红军。 从小就没吃过饱饭的舒启兴饱餐了一顿:“这是参军以来,吃得最香的一次。白白的大米饭,我整整吃了一大碗。”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一同北上,随部队在康定休整的舒启兴被留了下来。 “听说这次要长距离行军,得走很多路,我臂上的伤还没有完全好,无法跟部队走。连队给我们病号每人发了30斤粮食,让我们返乡回家。”舒启兴说:“粮食吃完了,我就一路讨饭,经过的都是藏民区,路也不熟,只知道往东南走。” 4个月后,当舒启兴长发披散、一身破烂回到家中时,村里人已经认不出他来了。 “当年参加红军,我们周围几个村走了100多人,最后回来的没几个。跟我一同出去的邻居小伙伴‘白毛’就再没回来。”舒启兴说。 现况解放后,老人从没有给政府提过什么要求,1989年才正式被确定为在乡红军战士。老人也是目前宝兴县境内生活的最后一位老红军。 舒启兴育有两儿一女,现在已经有了重孙,晚辈们都喊他“老祖”。儿媳妇李朝芬说,老人一生简朴,前些年一直住在山上的木棚里不愿下来,三年前才搬下来与儿孙们一起住进了小楼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