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寿州锣鼓
释义

寿县,曾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都会。楚文化积淀深厚,作为楚文化的一支奇葩——寿州锣鼓,流传于寿县以及沿淮流域周边县、市,融进了淮河地区传统的“十八番”、“凤凰三点头”、“兔子扒窝”“长流水”、“大小绞丝”、“双绞丝”、“小五番”等锣鼓谱精华,经过改编发展而成。所用乐器,除通常的大筛锣、大腰鼓、大小钹、云锣、手锣之外,与众不同的是所用主锣称作“钢锣”,声音清脆、洪亮,声播数里,具有浓郁的楚文化韵味,在沿淮地区独一无二。

简介

寿州锣鼓的演奏是以主锣手领头指挥,辅以鼓手指挥,形成鼓锣交替领头,动静结合,配合默契的表演局面。因而寿州锣鼓演奏效果既具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十番锣鼓”舒缓、柔和的特点,也具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高亢、激昂的特点,素有“会说话的锣鼓”的美称。

发展

寿州锣鼓在沿淮流域打击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老楚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楚音乐的遗存,发掘、抢救、保护寿州锣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寿州锣鼓应邀参加了历届安徽省花鼓灯会、安徽省建国45周年国庆晚会。上海国际旅游节和上海全国农展会,并参加了央视“心连心”艺术团赴皖慰问演出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寿州锣鼓流传于寿县以及沿淮流域周边县、市,是为沿淮群众所青睐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寿县文化灿烂,为楚文化的故乡,千百年来,楚国后裔一直生活在寿县,酝酿产生寿州锣鼓。祭祀时,人们用它来驱逐邪魔妖怪,增添幸福平安;节庆时,人们敲锣打鼓,增添节日欢乐气氛。寿州锣鼓在人们的自娱自乐中,扎根楚文化深厚的江淮之滨开花结果。在近代,寿州锣鼓大放光彩,寿县城关的王家班以及正阳关的邓家班、宋家班将它敲得惊天动地。建国初,正阳关的吴守林、朱茂森等拜宋家班宋廷献为师,组建县建筑公司打击乐队,后又将之下传陈家礼、王春林等人。上个世纪70年代,寿县城乡锣鼓演奏活动十分活跃,锣鼓声响彻城市街道和乡村田间。

艺术特色

组成

在沿淮流域,打击乐占有重要的地位,寿州锣鼓是沿淮流域民间艺术的代表和缩影,很多曲目都是以寿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发生过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民风民俗为题材,生动地展现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寿州锣鼓演奏的乐器,不限于鼓、锣和钹,通常有大筛锣、大腰鼓、大钹、小钹、小锣、云锣,品种多表现力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它使用的主锣为钢锣,钢锣体积小但厚重,打击时如同敲击空缸发出“缸、缸、缸”的声音,演奏时声音十分洪亮、清脆,传播距离远长,数里之外都能听得清。寿州锣鼓的演奏乐谱,综合江淮地区传统的“十八翻”、“花鼓歌”、“凤凰三点头”、“长流水”等锣鼓谱的精华。

特色

北方的锣鼓多以旗手为指挥,而寿州锣鼓的演奏是以“钢锣”、沙锣手轮流指挥,再辅以鼓手、锣手交替指挥,避免了演奏时动作单调、格局僵化现象,形成动静交替、配合默契的表演局面。如此一来,寿州锣鼓演奏效果不仅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 “十翻锣鼓”舒缓、柔和的特点,也具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的高亢、激昂的特点,赢得“会说话的锣鼓”美称。

传承

成绩

寿州锣鼓是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十年来,寿县人让这历史悠久的艺术大放异彩。在1991年第一届寿县文化艺术节,寿州锣鼓队时隔多年后首次登上舞台表演。在1993年第三届安徽省花鼓灯会,寿州锣鼓队创作、排练《拾玉镯》,荣获创作、演出二等奖。寿州锣鼓队和皖西庐剧团2001年开始表演的 《寿州锣鼓与小兰花》,多次参加上海国际旅游节和农产品交易会。2001年,央视“心连心”艺术团赴皖西革命老区霍山慰问演出,经央视导演编排,寿州锣鼓作为开场节目,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风格展示自己特有的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2006年,在淮南市毛集区举办的第二届淮河风情文化节上,寿州锣鼓获得金奖。在2008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歌会中,由80人同台表演的寿州锣鼓成为晚会重头戏。

寿州锣鼓虽获得许多荣誉,但真正参与鼓乐类大赛评奖却无先例。当山西洪洞县举办全国鼓王邀请赛时,寿县人觉得机会来了。寿县文广局从下属单位抽调44名优秀锣鼓队员补充到锣鼓队,邀请正阳关镇老艺人吴守林,锣鼓新秀孙元庆、把伟伟加盟,精排节目,最终以多变明快的节奏进入预决赛,赢得评委和观众好评,捧回“最佳鼓王奖”。

保护

为使寿州锣鼓后继有人,2004年寿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从全局干部职工中抽出60名青年充实寿州锣鼓队,聘请寿州锣鼓传承人罗西林传授技艺。经过半年刻苦训练,这批年轻人组成的文艺队伍参加第六届安徽省花鼓灯会,技压群芳获得金奖。 2005年,寿县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寿州锣鼓进行注册,尝试市场运作,将这一古老楚文化积淀的产物继承和发扬下去。如今,寿县县城内除寿州锣鼓队以外,还有靖淮锣鼓队、通淝锣鼓队和寿州女子锣鼓队。锣鼓表演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8: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