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寿张集乡 |
释义 | 寿张集乡位于梁山县城西北2公里处,是老寿张集县衙驻地,是水浒传中李逵大闹寿张县衙的发祥地,是古运河岸边有名的老商业重镇之一。它西临黄河,东傍京杭运河,距京九铁路梁山站6公里。全镇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辖38个行政村,总人1513.4万人。 中文名称:寿张集乡 行政区类别:乡村 下辖地区:道沟村、寿张集村、徐楼村 人口:32083人 基本概况寿张集乡东靠京杭运河,西临黄河,距京九铁路梁山火车站6公里,位于梁山县城西北2公里处。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亩,辖48个自然村,34个村民委员会,有9396户,总人口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2007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8亿,比去年增长26%;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51%;工业用电量8345376KWH,比2003年增长606%;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6亿元,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8万元,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收入4516元。乡村街道硬化率达到95%以上,全乡有23个村已通上自来水,其他11个村正在积极筹备。该乡先后被市委、县委授予“创安先进乡镇”、“民营经济工作二等奖”、“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 寿张集乡历史悠久。乡驻地寿张集村建于元代,《水浒传》中李逵大闹寿张县衙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是古运河岸边有名的古集镇之一。以寿张集商贸城为中心的三大农村集贸市场全面繁荣,古运河岸边的老集镇寿张集已恢复昔日风采,并逐步发展成为梁山西北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物质交流中心。220国道穿越该乡东部,新拓宽改造的省道蒙馆路贯穿全乡南北,村村通工程使三纵三横的公路网已经形成。容纳2万农民经商的酒曲、木器、板皮、五金冲压等四大传统产业专业市场开发初具规模。网络化的公路交通,规范化的发展场所,专业化的交易市场,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该镇抓住一批特色经济专业村,靠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来拉动全乡多业发展,做好“一村一品、一乡多业”的文章。同时鼓励群众联合办厂,相互提供资金支持,来克服小型企业贷款难,流动资金不足的客观约束。新上塑料颗粒厂36个,新上板皮厂20个,新上制曲厂10个。主要抓了一是酒曲行业产业链的拉长,由传统制曲向制酒、生物饲料、生物有机肥等多方面扩展。徐坊大曲有限公司与3家有实力的酒厂联合开发生产的粮食酒逐步受到人们的认可,同时又与山大微生物研究所联合新上生物饲料添加剂项目,该企业2003年底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成“梁山好汉酒业有限公司”项目,产品“第一把交椅”酒已推向市场。 该镇依托结构调整抓发展,重点抓好谈成的集大棚示范基地、养殖、加工及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水浒绿色庄园”项目。这个项目的餐饮业能交纳税收,蔬菜大棚、养殖、加工能给当地老百姓提供示范、技术培训以及带动群众种植大棚蔬菜,属于生态、绿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大棚示范基地已经完工,餐饮区正在建设阶段,还注重招引食用菌种植与加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奶牛养殖等方面的龙头企业。 行政区划道沟村、寿张集村、徐楼村、唐坊村、义和庄村、戚楼村、殷庄村、倪王庄村、张东溪村、西孙庄村、安楼村、李集村、井桥村、李文斗村、四合兴村、陶庙村、徐坊村、郭楼村、孙佃言村、肖庄村、邵楼村、贾庄村、李楼村、杨楼村、穆桥村、景庄村、程垓村、蒋集村、东孙庄村、崔杨庄村、玉皇庙村、林王庄村、宋铺村、周堤口村、宋庄村、牛垓村、东张庄村、王楼村 经济状况寿张集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42.3平方公里。辖48个自然村,38个村民委员会,有9396户,3.28万人;其中女15437人,非农业人员8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 国内生产总值9.4亿元,比2006年增长7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835万元、9863万元和70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3%、122%和192%。工业总产值4.1亿元,增长92%,,产品销售收入40586万元,增长199%,实现利税4085万元,增长16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12万元,增长31%。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87公顷,总产1.26万吨;瓜菜1220公顷,总产4万吨;棉花1408公顷,总产2746吨;种植业产值9628万元。全年造林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9.6%,林果总产1436吨;林业产值30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14282头,猪存栏2.28万头,羊存栏7.13万只,加禽存栏30.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3739万元。水产品总量517吨,渔业总产值325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7512千瓦。农村用电量388万千瓦时。财政收入7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6元,比上年增加350元。有中学2处,小学13处,在校学生共319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6部。 产业发展依托传统产业抓发展 这方面我们主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激发民间活力,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先是抓住村村通的大好时机,规划传统加工小区5个,统一架设了近11000米的高压线,统一安装了变压器。其次我们靠发现培养一批经济能人,来带动一批特色经济专业村,靠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来拉动全乡多业发展,做好“一村一品、一乡多业”的文章。同时我们鼓励群众联合办厂,相互提供资金支持,来克服小型企业贷款难,流动资金不足的客观约束。2007年新上塑料颗粒厂36个,新上板皮厂20个,新上制曲厂10个,近2000万元的投资全部在激活民间资金的基础上,靠老百姓自筹资金来完成。全乡老百姓人人想发展,个个忙挣钱,家家搞加工,户户去经商,竞相发展、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提升与联合,主要抓一是酒曲行业产业链的拉长,由传统制曲向制酒、生物饲料、生物有机肥等多方面扩展。徐坊大曲有限公司与3家有实力的酒厂联合开发生产的粮食酒逐步受到人们的认可,同时又与山大微生物研究所联合新上生物饲料添加剂项目,该企业2003年底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该乡又建成“梁山好汉酒业有限公司”项目,产品“第一把交椅”酒已推向市场。谈成“海沃”牌生物有机肥项目,正在建设。二是家俱行业的联合。三友家俱、山岭家俱分别与上海月星家俱广场、济南东方家园商场联合,按他们的设计,借用他们的投资,给他们生产包销产品,解决了资金和销售问题,扩大了生产规模。 依托结构调整抓发展 农业乡镇的发展要考虑农业的资源优势,农业乡镇所办的项目既要考虑对财政的贡献,又要考虑与老百姓的受益相结合。该乡注重依托结构调整抓招商抓发展。重点抓好谈成的集大棚示范基地、养殖、加工及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水浒绿色庄园”项目。这个项目的餐饮业能交纳税收,蔬菜大棚、养殖、加工能给当地老百姓提供示范、技术培训以及带动群众种植大棚蔬菜,属于生态、绿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大棚示范基地、餐饮区正在建设阶段,年底第一期工程可望完成。同时我们还注重招引食用菌种植与加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奶牛养殖等方面的龙头企业。与浙江缙云县外贸出口商鲍耀华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加工出口项目,已落实基地50亩。与河北沧州中药厂合资的国兴药材加工厂已投产,落实葛根苗培育基地20亩。两个百头奶牛场正在扩大规模。 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寿张集乡从实际出发,注重发现培养一批典型村,发挥典型村的模范带动作用,在全乡各行政村中,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当标兵的发展热潮。一是把这些典型村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特点,该乡把典型村分成4类,分别是:“民主管理,环境优美”典型村,以肖庄为代表;“发展富民产业,培植专业村”典型村,以徐楼村、寿张集村为代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快”典型村,以倪王庄为代表;“招商引资,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典型村,以李集村为代表。二是加强典型村的培养规划。肖庄村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对现有村庄六条街道清理、美化、绿化,村办公室重新装修,完善好民主管理场所。徐楼村重点发展壮大木业加工产业,形成树根、树身、树枝的树木整体一条龙加工,打造三友木器龙头带动,板皮、板条、木屑加工向小区聚集,使现有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新上深加工新型企业,真正形成木业加工专业村。寿张集村建好用好新硬化的路面,完善三个环形专业农贸市场,继续扩大扫帚加工规模,扩大狐狸养殖规模,发展三大富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倪王庄村修通硬化街道,改善环境,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尽快完成“一池三改”,建一处省级规范化小学。李集村建好开发区,在目前引进9个项目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本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让农民增收。同时完善街道硬化,办公场所要建成集村干部议事、党员活动、老百姓文化娱乐、农民技术培训为一体的高标准新型村级活动大院。三是抓好规划的落实。发挥市县帮扶工作组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工作重点,尽快抓出成效。落实副科级干部联系点制度,联系五个典型村,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抓好典型村的引导辐射作用,组织全乡村干部参观学习先进典型,根据各自的特点明确各村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发展规划寿张集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6126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898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要达到5966元,年均增收410元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我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加强学习调研,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认真学习好十七大精神,学习好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领会好市委、县委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安排部署,学习各地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的先进经验,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上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行动上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做好与我乡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找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结合点。乡、村两级党组织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乡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推进党务公开,严肃党的纪律,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我乡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影响我乡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从农民关注的增收、子女上学、医疗、社会治安、文化生活等关键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加大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考评激励、待遇提高等制度措施,积极帮扶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切实加强外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工作。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服务环境。以市委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倡树“科学、精细、务实”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作深、作细、作实,善于化解矛盾,善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把作风转变到深入实际强化措施上、转变到真抓实干用心落实上、转变到创新思想提高效能上来,善于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指导工作,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处理同农民的关系,靠准确、灵敏、快捷、高效的信息指导农民生产经营。只有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多办群众所需的“民心工程”,才能不断增进党委、政府同群众的互信度和亲和力。每一名机关工作人员,都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办实事,接受群众监督,当好人民公仆。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用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党员干部,不断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社会发展寿张集乡把投资重点向教育倾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振兴该乡教育,力争用2—3年的时间跨入全县教育先进乡镇。按照“校舍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的思路,以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为重点,加快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科学配置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快速发展,2008年底力争实现实现“一二三四”的教育整体规划目标。建设一处24个班规模的标准中学,校舍建筑面积达5300平方米,内部设施一流,使其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保留2处教学点,使其达到县级规范化学校标准。用整合后的教育资源,改建或新建3处市级规范化标准的幼儿园。采用新建或扩建的方式,建设4处高标准的完全小学,其中至少有2处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要逐步建立以学校培训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考察学习等形式,认真组织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让其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要按照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及时兑现计生奖扶,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实施综合治理,严肃政策,立足服务,全面完成计生工作的各项考核指标;严格执行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力争全乡计划生育工作五年内实现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确保我乡计划生育实现“创优升位”。加大对计划生育经费的调入力度,同时严格加强对计生干部的目标管理,确保计划生育良性运转。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法》,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对超计划生育管理对象的打击力度。 改革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结合将启动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健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对乡卫生院的房屋和设备进行改造。开展农民自愿参加,由上级财政、乡财政和农民共同筹资,以大病补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多方筹资,2008年,每村建成一处规范化卫生室。继续贯彻执行农村医改方针政策,努力构建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开展卫生事业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紧扣富民强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深化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形成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认真开展文明村(单位)、文明街、文明家庭、文明人等创建活动。综合运用宣传、教育、示范等手段,加大农村思想文化阵地、队伍建设和文明意识、科学生活方式的传播力度,通过秧歌队、舞蹈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引导群众树立文明科学意识,提高全乡的文明程度。 企业园区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73.6公里的乡村路,硬化了98%的村庄街道。建设了2平方公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划了酒曲酿造、家具制作、板皮加工、塑料颗粒加工、五金冲压等五个传统产业加工小区,架设高压线26000米,新上变压器60台,用电量连续三年翻番。市场拉动型小城镇,新修三条6公里长的市场路,新建2平米的商贸楼,新建三角花园一处,安装路灯2公里。二是培植骨干企业。一手抓现有骨干企业徐坊大曲有限公司、三友家具等六家龙头企业的膨胀,其中有三家已进入全县纳税108将。一手抓招商引资新上规模企业来培植骨干企业群体,引进了三个酒厂,两个纺纱厂,一个裘皮制衣厂,一个礼品玩具厂和一个印刷厂等8家投资上千万元的规模企业。三是膨胀传统加工业。通过建设五个传统产业加工小区,实现了传统加工业的聚集发展。目前,制曲厂发展到108家,家具厂96家,板皮厂115家,塑料颗粒厂67家,五金冲压10家,就地解决了5000个劳动力就业,培养了18个经济专业村,300个经济能能人。四是打造“酒曲之乡”优势品牌。靠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徐坊大曲有限公司生产的全县有名的“梁山人”、“徐坊”等系列酒的名牌效应,使千家万户都知道寿张集乡制酒业有名气。靠8大制曲企业、60家制曲专业户,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销售网点,来培育全国最大的制曲基地。经过发展,寿张集乡连续5年获全县发展民营二等奖,在全县14个乡镇的综合考评由2000年的倒数第一上升到2005年的全县第七名,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乡镇中由2000年的倒数第4位提高到2005年的第85位,上升了56个位次。 组织建设通过理论学习、思想教育、作风整顿、制度约束、激励奖惩等方式,乡党政班子成员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协调社会事业进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的四种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集体。2006年被县委表彰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先进党委。在村干部中开展“想干、实干、会干”三干教育,实行村干部工作年初承诺、年终兑现奖惩激励政策,推动强村升级上档,带动弱村加快发展,激励中间村向强村迈进。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乡党校、村党员活动室、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阵地,集中对党员进行学习培训。目前,全乡党员思想觉悟高,带头致富本领强。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2083 男 16227 女 15856 家庭户户数 8875 家庭户总人口(总) 32076 家庭户男 16225 家庭户女 15851 0-14岁(总) 7603 0-14岁男 4013 0-14岁女 3590 15-64岁(总) 21551 15-64岁男 10861 15-64岁女 10690 65岁及以上(总) 2929 65岁及以上男 1353 65岁及以上女 157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162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