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寿宁廊桥
释义

寿宁,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这里“控闽浙咽喉。其崇峰叠嶂,屹若天堑,旧称东隅保障,有天造地设之奇。”坐拥数条出省交通要道的山城寿宁,在文学家笔下留下了不少传奇,其中廊桥大多扮演着重要角色。廊桥,让这方山水独具风格、底蕴深厚,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色彩;廊桥,浓缩了千百年的乡土文化发展史,为寿宁赢得“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的盛誉。走进寿宁,就如同走进世界木拱廊桥天然博物馆。

简介

寿宁是福建省东北部的一个山区小县,那里山峦连绵,溪流纵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清明上河图》中那座优美独特的“汴水虹桥”技术已经失传,但谁会想到,在寿宁的崇山峻岭中,竟还深藏着那么多令人叫绝的“虹桥”——寿宁木拱廊桥。木拱廊桥也叫木构叠梁式风雨桥,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它不仅与《清明上河图》的名桥“虹桥”结构相似,技术相同,而且还对“虹桥”有所发展创造,那就是在桥上加盖“桥屋”,即桥与屋结合,如桥似厝,这种桥,寿宁人俗称“厝桥”。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横跨汴水两岸的那座虹桥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赵州桥)、泉州的万安桥、潮州梅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他三座桥梁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了画中。后来据说这种造桥技术失传了,这种木桥也神秘地消失了。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编写《中国古桥技术史》,专家们在考察中发现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在闽浙大地重现,这无异于在闽浙大地上发掘出了一座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侏罗纪公园”,尘封了900多年的虹桥结构重见天日。

《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

据统计,寿宁境内现存的此种廊桥共有19座。据有关专家考证,全国现存木拱廊桥还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和浙西南两地。在我省,目前只有寿宁、屏南、周宁、古田、政和等地有。寿宁木拱廊桥从数量上讲,是现已发掘的在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内全国数量最多之一。从年代序列上讲最齐,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中华民国,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据有关专家考察认为,寿宁的木拱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是明正统十三年(1448)建的西城桥。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更名蟾溪桥。桥梁为三层叠架,底层用三扇牛头串拱,中层用杉木梁架,再横架面梁,上竖柱子,用2寸厚木板铺成桥面,两边木板围拦,加刷油漆,上架枋桁檩子、角板、椽子。桥中楼阁,宏伟壮观,桥中上方布局幔天,雕梁画栋,造型深幽古朴。1984年,该桥被拆除改建为石拱桥。位于寿宁县城内蟾溪上的升平桥始建于明天顺六年(1457),后圮于水,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古桥长24米,宽5.8米,底层27根拱梁,30根横梁,桥面48根木柱,分列11间。上有遮雨的飞檐屋顶拱斗重叠,边有披风的木板档墙淳朴古雅,其造型之奇巧令人赞叹。像升平桥这样的木构叠梁式风雨桥,在寿宁城关地区就有4座,历经百年风雨巍然不动,营造着山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意境。

下党水尾桥是寿宁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其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正月,桥全长47.6米,单孔跨度39.7米,超过了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石拱赵州桥2.7米,堪称中国虹桥之最。1963年修葺,现保存完好。座落在芹洋乡修竹溪上的张坑桥和长濑溪桥,分别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和清道光九年(1829),由于所处位置偏僻,桥梁上书写的内容非常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建桥时间,修理时间,知县、教谕的捐奉,建桥木匠、石匠,书梁,地理先生,建桥董事、缘首,邻县政和及本县群众、寺庙的捐款银两等书写内容,为研究寿宁木拱廊桥的建造及人文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而建于1967年的下党乡杨溪头桥,桥中置毛主席语录匾,留下“文化大革命”的历史遗迹,成为特定年代的印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寿宁县坑底乡东山楼村的73岁的木匠郑多金老人,曾参与建造福建寿宁、福安及浙江泰顺、文成等地的十几座木拱廊桥。建于解放后的木拱廊桥还有座落在犀溪乡李家山村的红军桥和南阳镇溪南村的水尾桥,这说明虹桥技术一直在寿宁民间流传延续着。

当时在中原地区盛行的虹桥结构怎么会在闽浙交界地区的深山里出现呢?为什么当时早已成熟的石拱技术不被采纳而广泛建造木拱桥呢?况且,石拱要比木拱更加坚固耐久。科学史界的说法是在宋室南渡后,有着先进技术的工匠随之南下,把虹桥的技术带到了东南。而闽东北、浙西南山区木材丰富,可以就近取材,深沟高涧的地貌在客观上需要,同时也具备建此类型桥梁的条件,并且建木拱桥比建石拱桥在费时耗工上要低得多,于是虹桥的结构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但最近又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据浙江泰顺《分疆录》中对三条桥整修时发现有“贞观”年号旧瓦的记载,认定浙闽大地的叠梁拱桥的历史比虹桥更悠久。这又成了悬在专家、学者们心头的一个谜。

木拱廊桥的独特结构

木拱廊桥采用“蜈蚣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两个端部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但是,由于结构的特殊,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就很容易失稳遭破坏。木拱桥上建廊屋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增加了稳定,真是绝妙之极。同时,廊桥这一形式也使桥更加优美。它还可以成为人们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从形式到内涵,都极具感人的艺术魅力与实用价值。

桥与庙的紧密结合是寿宁木拱廊桥的一大特色。在寿宁的木拱廊桥中,基本上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神龛多设在桥屋中,有的在桥头路冲独立建庙。木拱廊桥是祭祀的理想场所,桥屋中祭祀的对象内容很广泛,有佛教人物,如观世音菩萨,还有一些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人物,比如临水夫人、黄三相公、马仙等。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候,每当这时,乡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桥头,依次进行祭祀,摆上一整只猪头,奉供茶、酒,添几盘菜肴,上几炷香,便可磕头作揖祷告祈福。虔诚的乡民既祷告廊桥的平安,又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合家团圆如意。平时,每月的初一、十五也常有人行祀。在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的都市人眼中,这样的祭祀场景可能让很多人感到惊奇,但他们对神灵的崇拜如同对乡间习俗的依恋,已成为乡民们平淡生活的一部分。

著名乡土建筑专家、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认为,木拱廊桥有几百年的历史,独特的结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路秉杰教授在日本东京大学讲学时,用筷子搭出一个拱桥的模型,引起轰动,日本报刊称之为“中国一绝”。由于寿宁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具有重要工程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木拱廊桥至今还养在深闺,不为多数人所认识。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后至今这种木构叠梁式拱桥已被毁11座。值得欣慰的是,寿宁有关方面已认识到了廊桥的重要性,正在制定有关措施保护这批重要古建筑,并规划搞人文旅游,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得益彰。

申遗的寿宁廊桥

廊桥,这个名字听上去略为古老,但大家看过《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就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了,只是廊桥的外观比汴水虹桥更为“实在”,廊桥的结构采用贯木拱廊,桥上还加了屋顶,可行人,可过车,也可在此避雨。

据统计,全国现存木拱廊桥还不到200座,且大量分布于闽东北的寿宁、屏南、周宁、古田、政和等地,闽南泉州也有部分廊桥,在浙西南的景宁、泰顺、庆元等县,也有部分廊桥保存至今。寿宁木拱廊桥从数量上讲,是现已发掘的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内全国数量最多的地方。千百年来,经过风雨侵蚀,战争毁坏和意外火灾,目前还“健在”有19座,历史上曾记载寿宁是“中国贯木拱廊桥之乡”。从年代序列上讲,寿宁木拱廊桥最齐,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民国时期,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寿宁贯木拱廊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中国桥梁史上“侏罗纪公园”。

寿宁,地处福建省闽东大山深处,明朝时,“三言两拍”的作者冯梦龙曾在此作过县令,由于山高岭陡、涧深流急、交通闭塞,为解决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行人方便,寿宁百姓在大山之间建起来了上百座可过人、可避雨的廊桥。 1956年前,寿宁不通公路,据当地老人讲,1938年,侵华日军到了福安,就是不敢去寿宁,因为那里山高水险,没有机动装备可以施展的道路。1956年时,为解放台湾,福建省开通了福安到寿宁的战备路,寿宁成了战备大后方。1980年前,战备路一直没有改造,路窄、弯多、坡陡,行车困难,车速不超过30公里。当时从厦门到寿宁,开车要走两天,中途要在福州过夜。光福州到寿宁的288公里,行车就要10小时,平均时速才28公里,仅寿宁境内十多公里的车岭,足以让那些外地司机转得头晕眼花,据说许多福州来的司机,不敢夜间行车。这些都是当年的交通情况了,如今这里已经通了国家二级路,由于有了较好的道路,前来观赏廊桥的海内外游客才多了起来。

目前,寿宁县境内保存的19座廊桥,主要分布在:鳌阳镇(县城)境内4座:飞云桥、仙宫桥、升平桥、登云桥;南阳镇境内2座:溪南桥、四洲桥;坑底乡境内5座:单桥、小东上桥、小东下桥、杨梅州桥、红军桥;犀溪乡境内2座:福寿桥、翁坑桥;芹洋乡境内4座:张坑桥、中村桥、长濑溪桥、尤溪桥;下党乡境内2座:杨溪头桥、鸾峰桥。

在鳌阳镇(县城)的四座,它们都横跨在穿越县城的蟾溪上,有些桥上还有神龛,祭祀不同神仙。

县城东门,有升平桥,当地百姓也叫它横溪桥,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由邑人叶伯铭等人始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被大火焚毁。隆庆五年知县梁元杲重建,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又被大水冲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再次重建。1997年重新修缮。桥长25.4米,宽5.6米,拱跨23.4米,桥屋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9开间,拥有48根木柱。这座桥上有神龛祀观音,还装有吊扇,有人写文章称“也许是世上唯一有吊扇的虹梁式木构廊屋桥”。其实,因为桥在县城,当地百姓茶余饭后喜欢在桥里摆“龙门阵”,夏天为驱赶热气,不知谁在此安了吊扇。在看升平桥时,还可以顺便看一下寿宁旧城门“升平门”,这是目前保留的唯一旧城门了。

离升平桥不远的工业路上,有仙宫桥,当地百姓也叫马仙宫桥,始建年代无资料确认。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被大水冲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建,1992年重新修缮。桥长27米,宽5.1米,拱跨24.5米,桥屋12开间,拥有52根木柱,中心间与桥两端尽间升出八角攒尖顶,有神龛祀马仙。

县城以北后墩村有飞云桥,又名步云桥,始建于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是知县李贞和邑人吴永忠牵头募建,曾经毁过。现存的桥是1938年重建,1995年又重新修缮。桥长29.2米,宽5.3米,拱跨18.8米,上覆双坡顶,中间升出牌楼式歇山顶,尖尖的翘上雕有飞龙戏珠、鱼跃龙门的吉祥图样。桥屋13开间,拥有56根木柱,有神龛主祀临水夫人,配祀黄三公。从县城到后墩村,租个三轮车即可,3元钱左右。

县城东南郊杨梅村有登云桥,当地百姓也叫杨梅桥,它始建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桥长33.8米,宽42米,拱跨30.8米,17开间,拥有72根木柱,有神龛祀临水夫人。县城到杨梅桥,车不能直接到达,车可以到达杨梅岭头,往下走一条岭即可。

位于下党乡下党村南的鸾峰桥,始建无史料记载。现存的桥是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建造,1964年重新修缮。桥长47.6米,宽4.9米,拱跨37.6米,比我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石拱赵州桥,长出0.7米,堪称中国虹桥之首,是全国现存单孔跨径最大的木拱桥。此桥南北走向,地势险峻,北面的桥台建筑在巨岩上,南面的桥台用大石块砌筑,桥面上有72根木柱,分列17开间。有神龛祀临水夫人。从县城到下党乡有班车,随时停车,车票7、8元。下党乡看完鸾峰桥,可以乘车到与之邻近的南阳镇,看溪南桥和四洲桥,看完这两条桥,一天时间基本结束,从南阳回县城10公里路程,5元钱左右。

在坑底乡境内有单桥、小东上桥、小东下桥、杨梅州桥和红军桥。从县城乘车大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杨梅州桥建于险峻的两山之间,两山对峙,一水相隔,廊桥如虹横跨其上,远看近看都非常壮观。杨梅州又被称为“江南小九寨”,此桥位于坑底乡杨梅州东北1公里处,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历经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同治十七年(1869年)的三次大规模修缮,现存桥为1939年重建的,长42.5米,宽4.2米,拱跨35.7米,桥面上有72根木柱,分列17开间。

红军桥,它位于坑底乡李家山村,是在1954年建造的,长43米,宽5.1米,拱跨36米,桥面上有64根木柱,分列15开间。据记载,这桥的建造与当年的闽东游击队领导范式人(新中国建立后曾为福建省委书记)有关,因9位地下交通员帮助他们抢渡对岸,化险为夷,安全转移。解放后,特意拨款建造了这座木拱桥,造福了北往南来的村民。这桥的两旁板壁的窗洞,设计了别具一格的五角星状,当地的山民就取名为‘红军桥’,并特在桥边立碑纪念。

县城西南芹洋乡,这里有张坑桥、中村桥和尤溪桥。原来还有条长濑溪桥,因牛头山水库蓄水,淹没了桥身,桥随之倒塌。现张坑村山谷中的张坑桥,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1954年重新修缮,长40米,宽5米,拱跨33.4米,桥面上有72根木柱,分列17开间。木梁上墨书知县的教谕,建桥年月、石匠、捐款人及数额等等。

近年来,考察寿宁贯木拱廊桥的学者和游客倒也不少,其中,2003年12月17日,78岁的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到寿宁考察贯木拱廊桥,教授深入鳌阳、下党、坑底等乡镇,考察了杨梅桥、鸾峰桥、小东下桥等7条贯木拱廊桥,并走访廊桥孤匠郑多金。《福建日报》寿宁记者站李贤斌在“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考察寿宁廊桥”一文中提到:在下党溪水尾,唐寰澄教授看到素有“中国最壮观的贯木拱廊桥”之称的鸾峰桥,激动不已,执意要深入桥下一睹芳容。在陪同人员的搀扶下,唐教授顺着公路旁陡峭的山坡一步步下到桥下溪面上。四周山清水秀,峰险石奇,鸾峰桥凌空横跨溪上两岸。目睹此景,唐教授惊叹不已。唐教授称赞之为“中国虹桥之最”。在桥下溪畔上,唐教授高兴地与随行人员拍照留影,并快乐地捡拾鹅卵石留作纪念。

《福建日报》曾以“藏在深山人未识 闽东廊桥申报世遗预备名单”为题对寿宁贯木拱廊桥的现状表示担忧:“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处地域群众又缺乏保护的意识和力量,木拱廊桥留存数量正在逐年减少,保护状况堪忧,现在大多已破旧不堪。许多廊桥因为木质结构难以维护,损坏严重,有的古廊桥两边的木板不见了,原来可以遮风避雨的古廊桥变得四面透风;有的古廊桥桥面上的木板腐烂了,几乎全部脱落,从桥上走过可以看到脚下的溪水哗哗流过,让人心惊胆战……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至1999年,寿宁县有22座廊桥被毁,木构叠梁式拱桥已被毁11座,其中人为毁坏4座、拆后建成水泥桥或石拱桥10座。”

2004年,福建寿宁和浙江景宁、泰顺、庆元4县联合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5年,屏南县正式加入申遗行列,标志着两省联合开展廊桥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2005年11月24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福建寿宁、屏南和浙江景宁、泰顺、庆元5县的文物保护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廊桥保护和申遗的联合宣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5: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