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
释义

作品名称: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文同

作品原文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作品赏析

《守居园池杂题》共有三十首,此为第十二首,是作者于1075年(熙宁八年)秋冬之间至1076年(熙宁九年)春初时在洋州(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任知州时作。望云楼是作者居宅内的一座楼,诗写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

开头两句并不仅仅是写望云楼的位置,主要还是写楼头所见之景:向东望去,可见巍峨的巴山;向北望去,可见雄伟的秦岭。“巴山”即大巴山,为陕西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的界山。“秦岭”在今陕西省南部。在望云楼可以同时望见两山,可见其楼之高,及其位置之佳。两山均极高峻,望见其山,也可以望见山间飘荡的云彩。诗人只写了山,实际也写了云。登楼远望,巴山、秦岭,峰峦起伏,连绵不绝,朵朵云彩,缭绕山间,景象非常壮丽。

上面两句是由楼中望秦岭、巴山,三四两句又把目光收回到楼中来;上两句写云以及写楼高是暗写,三四两句则转为明写。诗意是说,因为望云楼飞檐凌空,所以楼上卷帘之时,萦绕在高楼四周的云彩即飞入楼中,呈现出“满楼云一色”的奇观,写出了晴空万里、云海浩茫、危楼隐现于云彩之中的奇丽景象。这两句紧承上文,仍是写在楼中卷帘所见之景,如果是从下面远望楼中,就看不到“满楼”的景象了。这祥一座高峻的望云楼,晴日登临,大有“荡胸生层云”(杜甫《望岳》)之慨,使人视野开阔,神清目爽,所以作者要写诗赞美它。

文同是北宋大画家。此诗全用画笔,意境瑰奇,情致飘渺,俨若一首题画诗。用语极淡雅朴素,画面却极奇伟动人。此诗每句用一“楼”字,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然而丝毫不显得重复,是宋诗中的佳作。苏轼有一首和诗说:“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和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一为画家之笔,一为感慨身世之诗,都写得颇有意味。

作者简介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皇祐年间(1049—1054)进士。历官邛州、洋州等知州。元丰(1078—1085)初期,以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善诗文书画。擅画墨竹,有“湖州竹派”之称。与苏轼为表兄弟,交谊深厚,常相唱和。有《丹渊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