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手卷 |
释义 | 简介来源国画装裱中横幅的一种体式。以能握在手中顺序展开阅览得名。因幅度特点为“长,故又称“长卷”。如宋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用一匹整绢画成,长达一百多厘米。又因手卷为横幅,所以也称“横卷”。 工艺在卷轴画中,手卷的装裱工艺质量要求较高。各时代的手卷形制不尽相同,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主要由“天头”、“引首”、“画心”、“尾纸”等四部分组成。除引首用宋锦或绢裱成外,其色都是用洁白的宣纸。各部分之间用宋锦或绢裱成,间隔(又称“隔水”)宽二至三寸,以划分段落。排列顺序按我国直行书法传统自右而左。 手卷内容手卷这种品式晋代就已经有了,它是由秦汉的“经卷”、“卷子本”演化而来的,手卷的内容可以是: 1、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2、由多幅独立的字联结而成如果是由独立的字、幅组成,字体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楷、行、草、隶、篆都有的。 3、由多件各自独立的字混合穿插联结起来这种类型的手卷既可以是多位书法家的共同创作,也可以是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如果是一位书画家,自己做诗,自己书写,自己根据诗的意思作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绝”。 手卷的尺寸与结构手卷的尺寸比较短的一般也有八、九米,长的能达到二十米以上,它的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从南宋开始,一般的手卷高度都将近三十厘米,现在手卷尺寸也大概如此。 手卷的结构手卷就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即书画横幅之长者,不适合悬挂,只可舒卷。卷子有大有小,手卷不仅便于案头展阅和临摹,而且适于保管、延长书画的寿命。 中国古代的一切图书,原本都是可以舒展的,如:竹简、木简,便于阅读。以后的书法、绘画作品的装卷,即是竹简、木简形制的演变。手卷是装潢中最复杂的一种形式,其中结构的排列顺序是:“天头”、“副隔水”、“正隔水”、“引首”、“正隔水”、“画心”、“正隔水”、“拖尾”。等多个部分组成的。为了使“天头”、“引首”、“拖尾”与画心等分开,其间需要有相隔的镶条即:“副隔水”、“正隔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