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收碗哥 |
释义 | 收碗哥,原名陈文原,福建农林大学学生。2011年5月中旬,其因一段“农大收碗哥”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而走红网络。视频中,收碗哥在餐厅的餐具回收处,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将餐具分门别类,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2012年1月16日,“收碗哥”陈文原、“最美妈妈”吴菊萍、“棒棒哥”郑定祥等10位草根英雄被网民们选为“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 中文名:陈文原 别名:收碗哥 国籍:中国 职业:学生 就读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主要事件:收碗视频网上疯传 人物简介“收碗哥”叫陈文原,2011年年仅22岁,是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8级的学生,现在大三,“收碗”是他争取到的勤工俭学工作,每小时工资6元,每个月大约工作50个小时,工资加奖金有400多元。 2011年5月,一段“农大收碗哥”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陈文原立即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盘子放一叠,碗放一篮,筷子和汤匙放一篮……陈文原在每天中午饭时间,都站在学校第十一食堂的收碗窗口里,埋头麻利地重复着这些动作,2个小时能收近2万个碗盘,并分门别类地放好。 家庭背景陈文原的老家在泉州永春,“家里经济条件不怎么好,爸爸在镇上当摩的司机,妈妈在茶叶厂打零工,哥哥在一家鞋厂打工。现在哥哥快结婚了,家里的日子过得更紧了,我的学费都是申请的助学贷款。”从大一开始,陈文原就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赚生活费。 “我经常在外面兼职,商场的促销员我也做过。今年‘五一’期间,我还在福州国际车展上做大学生促销员,帮助商家卖汽车模型。”3年的大学生活,陈文原通过打工,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也为自己积累了社会经验。 收碗故事视频上网后,陈文原在学校里也火了,不少同学专门到第十一食堂,边吃饭边围观他收碗时的认真和神速。“前一天晚上,我的一群舍友得知消息后,都拥到电脑前看视频,当时我不知道我就是主角。”陈文原听到舍友们哈哈大笑,他也好奇地凑过去一看,才知道自己在网上走红。 “视频里的那个收碗速度,其实算普通的,碗多时我收得更快。”陈文原淡淡一笑说,高峰期有三四千个学生用餐,每餐他就要收三四千个盘子,每个盘子里一般有4个碗,所以基本在2个小时左右他要把近20000个的碗盘分门别类放好。 这些碗盘,除了会碎的瓦罐要轻放外,其他碗、盘子、筷子、汤匙,陈文原基本都按序“扔”进不同的篮里。现场计时一分钟,他居然收好了128个碗盘,平均每秒2个。 陈文原是从去年9月开始到食堂做收碗工的。从周一到周日,每天中午11点—1点,傍晚5点—6点,就是他的工作时间。每个小时6元,一天18元,一般每个月能赚400多元。 肯干肯吃苦不怕没面子 “因为碗里有残渣,双手经常被鱼刺、骨头等扎到。”陈文原指着手指上的一道伤口说,他的双手因收碗留下了淤血和小伤口。尽管手受伤了,陈文原也不想戴手套。 每年节假日或寒暑假,他都奔波在种种兼职中,促销、家教、做手工……大一暑假时,他在一家包装厂里干活,每天能做一千多件。“收碗的速度也是从这练出来的。只有一个星期,我就练到这速度了。” 收碗的时候,陈文原总是低着头,“做这工作,就是看碗不看人,很少抬头。” 快:1分钟回收128个餐盘 16日11时30分,记者来到福建农林大学第十一食堂,此时正是中午就餐的高峰期,食堂里挤满了前来就餐的大学生。“你问‘收碗哥’啊,他就在那里。”见记者询问“收碗哥”,有同学用手指了指餐具回收处的一名戴眼镜的男生。记者看到,不断有吃完饭的同学把餐盘送到餐具回收处,“收碗哥”双手麻利地把餐盘里的碗拿出来,将餐盘摞成厚厚的一摞,再把不锈钢碗放在专用的回收桶内。在“收碗哥”背后,有七八名洗碗工不断把“收碗哥”整理好的餐具拿去清洗、消毒。记者粗略数了下,一分钟内,“收碗哥”回收了128个餐具。 “这还是一般的速度,如果忙的话,速度比这还快。”得知记者的来意后,“收碗哥”不好意思地笑了。“收碗哥”叫陈文原,今年22岁,是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8级的学生,现在大三,“收碗”是他争取到的勤工俭学工作,每小时工资6元,每个月大约工作50个小时,工资加奖金有400多元。 “干这个活,不快怎么行?这个食堂算我们学校最大的食堂了,每餐大约要收4000个餐盘,按照每个餐盘上有3个到5个小碗计算,我每餐要收掉约20000个餐具,稍稍慢点面前的餐具就堆成山了。之前在这里工作的同学就是因为工作强度太大才辞职的,我从去年9月份开始在这里兼职,一开始也累得受不了,加上旁边的消毒柜很热,每次工作完衣服都湿透了。我坚持着,不知不觉也坚持下来了。”陈文原告诉记者,因为餐盘中有鱼刺、骨头等硬物,手被刺伤和割伤都是常事。“你看,这就是前两天被鱼骨头刺的。”陈文原指着手上的一处伤口告诉记者。 勤:大学三年多次打工经历 “前天晚上,我在宿舍里休息,舍友发现一段视频叫我过去看,我才知道自己收碗的过程被人拍下来发到网上了。”陈文原告诉记者,他也不知道是谁把视频发到网上的。“说实话,刚开始收碗的时候我也觉得难为情,毕竟这里周围来往的都是我的老师和同学,但时间久了也觉得没什么。关键是自己的心态要调整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没什么不光彩的。这个视频对我来说也没啥影响,我在这里打工大家都知道,有同学把餐具递给我的时候会和我打招呼。”说起自己在学校餐厅打工的经历,陈文原很坦然。 每天中午在食堂打完工吃完饭,陈文原还不能休息。回到二楼宿舍,他还要打扫楼层。“这是我的另一份工。每天下午1点左右,把宿舍二楼打扫干净。”这样,一个月他还能多赚160元。 “加起来,我每个月的收入有600元左右,除去开支,少则剩一两百,多时甚至能剩四五百。”陈文原很少花钱,每天早餐两块五,午餐晚餐基本食堂包了,有时饿了买点吃的。“基本不买衣服,周末很少出去玩,即使去,也是去免费景点逛,所以不怎么花钱。” 省:每天只花3元钱 “我这两年没怎么问家里要生活费,通过打工我攒了一笔钱,我打算靠自己的能力还助学贷款,剩下的钱作为将来创业的启动资金。”陈文原告诉记者,他每天早餐2.5元,午餐和晚餐都在食堂里吃免费工作餐,加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平均每天花费3元左右。“我的生活比较简单,就是上课、自习和勤工俭学,偶尔和同学外出爬山,去的也是免费的景区。我在食堂打工每个月有400多元工资,另外我还负责打扫我住的宿舍楼的二楼,每个月有160元的补助,这样我每个月至少能剩下300多元钱,我打算用这笔钱还助学贷款,剩下的就作为将来创业的启动资金。” 福建农林大学第十一食堂的负责人阮女士告诉记者,在该食堂内,有10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现在很少有学生愿意在这里勤工俭学,这10个学生工中,陈文原是最肯干的。由于积极肯干,所以每次发工资时,他的奖金都是最多的,我们希望尽我们的能力帮助他。”? 社会评价不做都市“悲催族”从农村走进城市,“收碗哥”家境并不宽裕,心境却洒满阳光。他从大一开始,就边读书边打工赚生活费,早早扛起了对家人的一份责任。谁的生活不曾面临过困境,哪一代人肩头没有承受过压力?坦然面对生活困境,勇于扛起人生责任,这才是“收碗哥”网络走红的意义。 有不少年轻人在网上自嘲为“悲催族”。都市呆不住,家乡回不去,蓝领不愿干,金领干不了,面对“生活之重”,在阵阵“悲催”声中麻木了心灵、冰冻了梦想。“收碗哥”的经历告诉我们,年轻人可以没车没房没经验没身份,但必须有梦有心有勇气有坚持。现实比梦想残酷,梦想比现实坚强。像“收碗哥”一样,奋斗“在路上”,一切都将有所不同。 贫寒大学生诠释自强人生尽管,陈文原收拾餐具的视频只有短短39秒,但是仅在搜狐网上,这段视频就被播放了1万8千多次。不少网友都在留言中写下了钦佩,感动这样的词语。有网友说,简单事容易做,但做到极致却不容易。自己从“犀利收碗哥”的身上也看到一个当代大学生最需要的品质:那就是,平凡事也要满怀激情认真做。一个跟陈文原同校的网友发帖说:“当我们因不合胃口把一份六七块钱的饭菜白白浪费掉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个愿意把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奉献给食堂,愿意自给自足,愿意整理烂摊的好青年。实在佩服他的“无影手”。他犀利的不仅是手,还有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感染了校园、社会和众多网民“犀利收碗哥”在网上走红后,他“自立自强不自卑,小事认真做,平凡也能有精彩”人生观,感染了校园、社会和众多网民。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游龙桂说,已有多家福州的企业负责人到学校,表示可以为陈文原提供一份待遇更优厚的勤工俭学岗位,但被陈文原拒绝了,他说在这一期的收碗工作结束前,他不能因为待遇而改换工作。这些负责人说,踏实肯干不怕没面子,自立自强有诚信,这样的大学生哪家单位不抢着要? 陈文原的同学苏阿阳说,“犀利收碗哥”是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人生观的一种独特展示,网络视频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很多年轻的大学生们从陈文原身上看到了自己艰苦奋斗的影子,从而产生了共鸣,他们也都在通过自己的劳动快乐地学习生活着。 感动网民获奖概述2012年1月16日,以“我们的感动 我们的力量”为主题的“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福建农林大学“收碗哥”陈文原、“最美妈妈”吴菊萍、“棒棒哥”郑定祥等10位草根英雄被网民们选为“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 颁奖典礼由新华社主办,新华网、北京卫视和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联合承办。此项活动旨在为草根英雄搭建璀璨舞台,激发人们心中的道德力量。 出席典礼1月16日的颁奖典礼中,新华社CNC的主持人董千齐问陈文原为什么收碗能这么麻利时,陈文原笑着告诉主持人,“我以前打过很多工,手变得犀利了,当我收碗的时候就琢磨如何能够收得更快。包装鞋、包装食品、生产线上,都是计件的,所以在食堂,我能多干我就多干,师傅们也能轻松点”。主持人又问“收碗哥”,一连打几份工,累不累,能不能顶得住。“收碗哥”说:“我有一定的压力,但是还可以顶得住,毕竟家里经济不是很好,要还助学贷款,还有生活费,我还想毕业后去创业,所以要多攒点钱尽量帮家里减轻负担。”他朴实的话语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获奖感言“我和吴菊萍大姐、‘棒棒哥’他们都住在新华社的招待所里。”对于自己获得“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的称号,陈文原表现得很淡定。“这个奖落在我头上,说实在话,我觉得很意外,和吴菊萍大姐他们比,我做的事情太普通、太平常了,在此,我也想借《福州日报》感谢母校福建农林大学和我的同学们对我的支持。” “去年五六月份,网上热传我的视频时,就有身边的同学告诉我说,我成为‘中国网事·感动2011’第二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获奖人,但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奖项,直到去年12月28日,新华社的记者联系我所在的学校要拍摄VCR(指录像片段),我才知道自己被提名了。”陈文原表示,这个奖来得很突然,让他既高兴又激动。“其实我的这些精神,很多同学身上都有,只是我刚好幸运了点,我今后会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努力,不辜负网友们对我的期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