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视学 |
释义 | 基本信息词目:视学 拼音:shì xúe 词义: 1、古代学校教育的一种制度。如汉代皇帝常往太学省视,召集博士讲论经义,或考察学生学业。 2、官名。清末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教育部及各省、县教育行政机关分别设置,掌握视察学务。国民党统治时期改称督学。 详细释义基本解释 [educational inspector] 督学 详细解释 1. 周 制,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视学”。 《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 孔颖达 疏:“天子视学,必遂养老之法则,养老既毕,乃命诸侯羣吏令养老之事。天子视学者,谓仲春合舞,季春合乐,仲秋合声。於此之时,天子亲往视学也。” 2. 天子亲往或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 《礼记·学记》:“未卜禘,不视学。” 孔颖达 疏:“视学谓考试学者经业。或君亲往,或使有司为之,非天子大礼也。”《新唐书·礼乐志四》:“天子有时而行之者,曰封禅、巡狩、视学、耕籍、拜陵。”后泛指官员考察学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余近观公同乡 冯桂芬 所为公墓志铭,称公视学 云南 ,革新生红案银。” 清 乔崇修 《挽方石川》诗:“迨君入 西川 ,视学三岁周;自兹音尘隔,合并嗟无由。” 3. 学官名。1906年( 清 光绪 三十二年)学部奏定各省提学使司设省视学六人,承提学使之命,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各级劝学所亦各设视学一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仍设视学。国民党统治时期改为督学。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一:“我们起初以为怕是甚么省视学或者委员来了。”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因为他形容得太恶俗了, 俞视学 插嘴道:‘少造点口孽呵!有道理讲得清的。’” 清代 年希尧《视学》著作《视学》是1729年我国著名学者年希尧(子允恭,?-1739)撰写的一部关于绘画方法的著作,其中大量使用了当时西方数学方法——透视法,为当时的西画东渐做出了重要贡献。《视学》中关于透视方法的说明,不仅给出了绘画步骤,而且包含了透视原理。这些文字说明历来备受到人们的重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