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适中 |
释义 | 基本信息词目:适中 发音 shìzhōng 英文:moderate 释义: 哲学新用语,指两个极端或矛盾双方之间的那个最佳的平衡点。 基本解释1. [moderate]∶介于太过和不及之间,正合适 雨量适中 2. [well situated]∶不偏于哪一方面的 这家餐馆地点适中,生意兴隆 详细解释1. 亦作“ 适衷 ”。1.既不是太过,又不是不及。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高台多阳,广室多阴,远天地之和也,故人弗为,适中而已矣。”《北齐书·杜弼传》:“奚取於适衷,何贵乎得一。” 宋 龚鼎臣 《东原录》:“是知天下钜细事,惟适中可以久而不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自 汉 而后,历代史臣,壹规 班氏 ,讵皆聋聩,要在适衷。”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二:“他的身材适中。” 2. 谓地理位置不偏于哪一面。 明 孙传庭 《趣赴保任谢恩疏》:“即臣兼管 直省 属地颇宽,驻扎衙门似宜适中,以便调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由所居至县城,其地适中,过必憇息。” 巴金 《第四病室》第四章:“他的茶馆地点适中,又宽敞,所以生意好。” 基本概念我们知道,古今中外历代哲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在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认识和处理矛盾的时候,总是要尽量防止走极端,总是要在矛盾双方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易经》的“时中”思想,儒家的“中庸”之道,老子之“守中”,佛教之“中道”,黑格尔的“正、反、合”,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中介”概念与“同一观”和毛泽东分析问题时所主张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无不都包含有防止两个极端、保持一个不偏不倚的“适中”态度的意思。近年来哲学界流行的一分为三、三分法、三点论、三元论、一二三论、三位一体等观点,也都极力主张要在“一”和“二”之间寻求这样一个平衡的“适中”点。 但是这个“适中”位置到底是处于什么部位?应该是一个精确点?还是一个模糊区域?却无人给予明确界定。《似与不似·第三章》通过用数学中数列极限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了“适中”点在几何上的范围为[1/3,1/2)∪(1/2,2/3],精确位置是(√5-1)/2,这个精确点恰好就是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点0.618…。 这里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适中”点取值范围是把1/2排除在外的。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常说的相对主义、折中主义和绝对平均主义以及诡辩论等等错误认识,以为矛盾双方地位完全平等,无原则地认为矛盾双方不分好坏、不分彼此,其立足点恰恰就在于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