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适应不良综合征
释义

适应不良综合征(social malajustment syndrom(SMAS)),凡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个体的心理、行为特征无法适应,出现异常,轻者造成自我迷茫、困惑、苦闷、迷失、烦躁、失眠或日夜颠倒、不善于与人交往,难以融入新环境、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重者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甚至出现各种犯罪或自卑、自杀倾向。这种受环境改变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称谓“适应不良综合征”。

举例

1、“好孩子综合征”: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需要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候,却因为缺乏社会性能力而迟迟不能进入自己的角色,长期处于不适应的状况,自卑、迷茫、逃避,甚至自闭等消极情绪严重困扰着他们的身心。与此同时,这个年龄段的人比较年轻,经历较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因此一旦遇到挫折、困惑、打击等,便有可能导致精神创伤、精神障碍,甚至引发精神疾病。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必须学会勇敢地应对。心理学将人应对压力的策略分为两种:一种是问题应对,即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达到目的,将问题解决了,压力便消除了;第二种是情绪应对,所谓“情绪应对”是指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心理调节来缓解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实现,做好心理调节,学会“情绪应对”,对人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多样化的情绪应对方式更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选择。说一说、写一写、哭一哭、喊一喊,把情绪合理表达出来,谓之宣泄;读书报、练字画、做运动、做家务、养宠物,摆脱烦恼或离开烦恼源,谓之转移;叹气、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按摩、催眠,或在大脑中浮现出蓝天白云、海浪沙滩等美好景色或宁静的田园风光,谓之放松;用玩笑调侃或自我解嘲的方法化解矛盾冲突,摆脱窘迫尴尬,谓之幽默;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地接触令自己不快的刺激,并逐步适应,谓之脱敏;经过努力还得不到的东西就说它不好的酸葡萄心理,自己所有的东西摆脱不掉就说它好的甜柠檬心理,谓之自我安慰。

2、高校学生“适应不良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类心理行为异常病症,有些含蓄、沉静、内向的新生,不善于与人交往,难以融入新环境。他们中严重的感到迷茫、困惑、苦闷,患上了“适应不良综合征”。心理落差也使他们苦闷。有的学生在中学时代是同学的偶像、有老师宠着。但进了大学之后发现自己非常普通,由此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担心自己会辜负父母、亲朋的期望,情绪焦虑,郁郁寡欢,开始出现偏执、焦虑的情绪。

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在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是否健康良好地发展。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进行合理、客观、正确、理性的评价,看清自己的优点,也能了解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也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是改善青少年心理状况的根源,也是让他们建立自信心的关键所在。为了捍卫青少年的心理和谐,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做到“知己知彼”是关键所在。所谓“知己”,即自知之明,能够具有自我意识,对自己有着全面且客观的评价。而“知彼”,是对客观世界,也就是学习、交往等对象的正确认识,一种合理辩证的观念和态度。所以,如果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人都能努力做到“知己知彼”,和谐的花朵就会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3、“宦官样体态”—生理缺陷所引起的适应不良:表现为全身皮肤细腻,毛发稀少,无胡须、腋毛和阴毛,睾丸小如蚕豆、花生米或黄豆样大,阴茎短小、勃起不能或不坚,音调尖细,喉结低平,乳房轻度发育。一般身材较高,身体多呈向心性肥胖,走路时身体左右晃动形同“企鹅样”步态。无生育能力,精液检查无活动精子。部分患者智力发育低于正常,显示轻度智能障碍。心理个性发育以不成熟性和被动性为著,表现为情绪冷漠、沉静、胆怯、动作笨拙、做事优柔寡断、较少交友、缺乏上进心和力量。对自身缺乏男子气概经常感到不安,对性功能低下和无生育能力甚为焦虑,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有时可出现性犯罪或其它反社会行为,甚至会发生某些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

4、孩子对新环境适应不良—转换难,例如:换新学校,对新的环境很不适应,任课老师比较严格,授课风格与以前的老师也大不相同,因为对课堂内容难以消化,学习有点跟不上。因为学习状态不好,经常被老师批评,甚至还被罚站,因此有点自卑。又由于突然间身边没了朋友,一切都是陌生的,自己又自卑没有主动去交新朋友,下课总是没人跟他玩,他觉得很孤独。这属于典型的新环境适应不良。在小学阶段,儿童伙伴社会交往倾向日益突出,他们很注重朋友之间所共有的价值观,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尤其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当转入一所新学校,进入一个新集体,他还不能很快融入,不能被认可和接纳,由此他产生了被遗弃感,导致情绪困扰。人在被不良情绪困扰,同时又不知该如何疏解的时候,必然会将这种情绪泛化,出现逃避、不敢面对现有境遇的状况。

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家长经常与老师沟通:家长往往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对孩子在校的真正表现并不清楚,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适应不良情况,因此,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很必要。特别是进入新的学校初期,家长应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表现,向老师介绍学生在家以及在原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性格特点等,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协同处理。

②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同伴交往策略。指导孩子接纳同伴的缺点以及让自己被同伴接纳的方法,使孩子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孩子赢得了朋友,就赢得了情感上的共鸣,赢得了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增加了快乐和兴趣,其他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③.建立学习规范。利用孩子的新奇心理帮助孩子重建学习规范。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未知的事物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和上进心,任何人都有在新环境重塑自己形象的心理。家长应和孩子分析原来的长处与短处,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提出要求与希望。如在开学初期,家长要耐心地协助孩子在学习的环节上下功夫,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八步学习法: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④关注孩子情绪。父母应在孩子进入新环境初期,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与孩子进行沟通,耐心地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语言,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和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及时进行疏导。

⑤期望水平应与孩子的实际条件相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如何是影响孩子适应不良的关键之一。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学习中时时感到焦虑,以致无法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条件来确定适当期望值,在进入新的学校时,应该把孩子是否适应放在第一位,学习名次放在其次,不能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更不能盲目攀比他人,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

5、青年社会适应不良--入世难:从校园生活转轨于社会生活,是人生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对一个人而言,此时此刻是适应良好,还是适应不佳,是积极地适应,还是消极地适应,或此或彼,决定着两条命运迥然相异的人生轨迹。如果说婴儿的断乳及青春期的反抗,分别是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两次心理危机,那么走入社会这一关,无疑算得上是人生所面临的第三次心理危机了。每年的5月份,日本都有许多刚刚走入社会的青年自杀,因忍受不了工作的艰苦和挫折而绝望的。“入世难”,是当今许多青年人的共同感叹。之所以入世难,是因为青年们在入世之前和入世之后,存在着一种巨大的不和谐。而进一步探究这种不和谐的内在原因,我们又会发现,其实质乃是现实与理想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所致。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爱做梦的年龄。他们有一种天生的理想主义倾向,容易把未来的生活及外部的世界幻想得尽善尽美。而我们的教育,又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学生一天到晚生活在家庭与学校的“两点一线”中,他们缺乏接触、了解外部世界的机会;他们每天所学的,大都是些基础知识,几乎没有有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社会知识;再加上我们的教育有意无意、多多少少有粉饰现实的趋向,这些都使青少年在头脑里描绘着一幅宛如世外桃源的美景,把未来想像得过于美好纯净。于是,等他们一旦踏入社会,马上就会发现“景象”全然不如自己所料。

因此,有必要向社会、学校、家庭大声疾呼:多给孩子来点“保护性吃苦”,受到打击后就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的大有人在。按心理学的术语来说,这些人的心理承受力都还太低。心理承受力与拳击比赛中的一个术语“抗打击力”非常相似,在拳坛的角逐中,那些抗打击力弱的选手,也同样容易遭致被击倒乃至被逐出拳击舞台的厄运有一点是不能少,即要有经历过种种挫折的体验。因为只有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困苦与挫折,人们才会在与困难做斗争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勇气与能力,并建立起再次迎接命运挑战的心理准备。“人类的社会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因为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会使人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与活力。反之,如果人际关系不佳,就会使人感到孤独寂寞,烦恼顿生。而心理学的研究又表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与其人际关系的好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有一类社会适应不良,则完全是由于某种社会技能与知识的匮缺所造成的。我们还应注重把适应社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引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当中去。要承认怎样为人处世,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惟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才能增强他们在现实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在当今,已经出现了一种与智商同等重要的概念——情商。如同智商是测量人的智力发展的概念一样,情商也是标志人的社会心理成熟水平的概念。它的出现再一次呼吁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及青少年,不要死盯着智力的发展,同样也要重视人的社会发育的成熟。

6、龟适应不良综合症的处理:病因:即龟自身不能适应人工的饲养环境。症状:表现为嗜睡、厌食、恶病质和死亡。防治:控制龟环境的异常变化以及提供它喜欢的食物,可能使该病的恢复有转机,但常常以死亡告终。投食前给龟舍内喷雾可诱发龟采食,同样,增高环境温度也能刺激食欲,照射全谱光也能增加食欲。根据报道注射维生素B12能增加食欲,改善采食行为。在适宜的温度下长时间拒食的个体龟,必须进行强迫喂食后有时才开始自己采食。如果将温度降到15-18°C,后慢慢地升至龟的适宜的温度,有时也有利于让龟恢复食欲,但这种方法不可用于体质消耗严重的恶病质龟。

7、新入队戒毒劳教人员适应不良:对毒品的“心瘾”以及环境适应不良导致的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采用音乐放松、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理论以及心理咨询中的宣泄、共情等技巧,帮助他们从自卑和焦虑中解脱出来,使她改变认知模式,学会解决问题,采取行动,从而达到心理自助的效果。

8、退休综合征:退休以后,许多人还没退休时盼退休,真正退休后却又怀念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退休人士如果不正视退休造成的困扰,他们便不只会患上心理疾病,还可能由此患上多种生理疾病,这些疾病统称为退休综合征。 退休综合征的心理特征是:孤独、空虚和忧郁。原本乐观的人这时候都可能变得情绪消沉,时间太多了不晓得如何打发。他们还会因此觉得自己没用,与社会也疏远了。与此同时,身上的毛病也突然增多起来,健康状况像决了堤的河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老朋友去世了,他们竟然兔死狐悲,产生末日来临的恐慌。 退休综合征是一种老年期典型的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疾病。是指离休、退休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多种心理障碍和身心功能失调的综合症,临床和实际生活中已日益增多。

9、"开学综合症":“开学就是高三了,再不抓紧就别想进好大学,以后更别想找到什么好工作。”本来就面临中高考压力的他们,在父母绘声绘色的形容下,把初三高三看得暗无天日,一些学生产生逃避心理。父母要学会为孩子释放压力、调整心绪,以适度的紧张进入学习状态。在父母高压下备战高考的孩子往往会缺乏自信、只能用成绩来衡量自己的人生成败。所以,父母们不妨尝试略微放手,培养他自己选择和处理学业的能力,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陷入网瘾难以入学:上网时间过长,会导致对学习的兴趣减弱,对人际交往冷漠。而且生理上也会出现头晕、睡眠障碍等不适,严重的可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心理上严重的可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网瘾的方法,通过挑战网络成瘾者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网络、对自我、对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改变他们网络成瘾的行为。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此外,还有一些药物也可以起到增进疗效的作用,如抗抑郁剂、抗焦虑剂。

人际恐惧:人际交往对内向胆小的人而言是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在开学恐惧的人际关系恐惧中,转阶段新生的问题比较突出。此外,还有不少学生原先就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困难,煎熬焦虑的情绪就在开学前爆发了,“开学综合征”主要的诱因是“开学”这个特殊的事件,导致自己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产生焦虑和恐惧,或对分离性焦虑、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唤醒。前者是由于自己的人格缺陷或对学校和学习过于紧张所致;后者往往在学校学习或在其他活动上有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的经历。升学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等方面是导致“开学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部分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等是“开学综合征”的易发学生群。

方法:

⑴心理:家长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给孩子以信心,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

⑵时间:最好在开学前几天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⑶环境:开学前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学校逛逛,可能的话,参观一下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方。

⑷内容:跟孩子多谈谈学校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假期作业、同学关系等。

⑸用品:在假期,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准备文具和其它有关的学习用品,在开学前不宜继续购买玩具等作为礼品送给孩子。

10、适应过度:指的是个体在所从事的社会活动中,能快速地适应活动规律、规则并加以利用,能轻易取得成功,因而体会不到成长和成就感。 在“适应”上的能力很强,但是一般由于适应过度而产生困惑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对于自己的期望值是否调得过高?如果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十分遥远,并且对目标的描述十分模糊,对于自己当下的工作和计划缺少实际的指导意义,那么即使在取得了在外人看来的成就后,从自己的评判标准出发还是不认为这是“成功”,因而体验不到成就感。其二,对于自己的将来缺少考虑,没有负责地设想过自己的性格、兴趣、专长、能力、渠道、人脉适合做哪些、能做哪些、最应该做哪些。就像一场没有方向标、没有终点线的长跑比赛,虽然已经跑完了十公里,但自己丝毫体会不到完成比赛的喜悦,即使自己其实是跑得最快的那一个。 第三点也是最具伪装性的一个原因,缺乏自信心也同样可以造成适应过度。听起来似乎这个理由不够符合科学的标准,其实不然。一个人能力很强,但同时如果缺乏自信,那么他就十分可能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他对于安全感的追求。也正因为对于自己的工作缺少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取得的成就,所以在忙着给自己找“后路”,于是第二第三份工作就出现了,其实这只是掩盖虚弱内心的一种外在强势表现罢了。

在很难正确认识到自己是否产生适应过度时、在调整目标失去科学而客观的基准时、在重新站在内心的镜子面前审视自己追求的目标是否合理时,求助于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正如向阳职业顾问一直以来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宗旨一样,解决目前一次的困惑、以职业顾问专业的角度帮助客户是我们首先做到的,但这不是目的;我们始终追求的是帮助客户在解决暴露出来的职业问题后,使客户明白自己状态的成因,在今后的职场发展上助人自助。

心理学原理

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

(1)应激反应: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应激事件是指对一般人来说都是相当危险或十分严重的事情,如亲人死亡、考试失败、家人分离、遭受挫折、意外打击、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盗、失火、天灾人祸、战争情境等皆为激性事件。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出现在每个人面前,会引起人们的应激反应,即引起人们心理和躯体上的一系列反应,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谎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恶心、尿急、颤抖等);更重者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

(2)适应不良反应适应:不良反应由各种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因人而异。在同样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适应,有的人慢慢适应,有的人根本不能适应,造成适应不良。适应不良,不同人表现也有差异,有人以情绪障碍为主,表现为抑郁、悲痛、烦恼、焦虑、恐惧等;有的人以行为障碍为主,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的行为。

轻度心理疾病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其特征为持久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能力减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绪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碍,如失眠、恶梦、早醒等;有疑病性强迫观念,有各种明显地躯体不适应感,有慢性疼痛,急性头疼,腰痛,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神经症包括六种的病症:

⑴神经衰弱:表现为兴奋性增高症状,疲劳过程加速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⑵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为主,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⑶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有感觉和运动机制障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机能失调以及心理异常等,常有抽搐、头痛、胸闷、心烦、委屈、肢体震颤、眨眼、摇头、面肌抽动或运动麻痹等多种不同反应。

⑷强迫性神经症:它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常出现的强迫观念有: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苦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想;强迫意向和动作有:强迫意向、强迫洗手、强迫计算、强迫性仪式动作。

⑸恐怖症: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旷野恐怖③动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还有不洁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⑹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情绪低沉忧郁,整日闷闷不乐,自我遣责,睡眠差,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发病,出现难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对生活没有乐趣,对前途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处,还会有胸闷,乏力、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称为心身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肠溃并气管哮喘、甲亢、糖尿并月经失调、阳痿、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大脑病患表现

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所表现的心理疾病这类疾病又有三种不同类型:

⑴大脑机能发育不全时所表现的心理异常,如智力落后、智力迟滞等。

⑵大脑器质性病变时出现的心理疾病如脑震荡、脑挫伤、脑动脉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脑器质性损害,从而产生智力障碍,遗忘症、人格异常等表现。

⑶盲、聋、哑、跛等躯体缺陷时所发生的心理异常。

重度心理疾病

严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病精神病是指人的整个心理机能的瓦解,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一致遭到严重的损害,而且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患者基本个性的改变,并出现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分裂。躁狂抑郁症是以原发性情感情绪障碍为临床表现,躁狂发作期言语明显增多,联想加快,观念飘忽,注意不集中,情绪极端高涨,精力非常充沛,自我评价过高,行为轻率;抑郁发作期言语明显减少,感知迟钝,联想困难,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心理疾病的十大诱因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新生代几大病症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升官、买房后易得抑郁症

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六、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高考不如意如何调整心态

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七、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种不健康心理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八、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近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但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九、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上述这些可导致人们产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常见心理疾病概述

我们必须看到,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我始终认为,心理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的配合运用。几乎所有的精神病、神经症、心理缺陷和不良心理习惯都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成功治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疗法(Therapy),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是对心理医生的最大考验。

针对患者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咨询、治疗重点,我喜欢把心理疾病按照以下方式分类: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动症、习惯性尿裤、屎裤(儿童遗便症)、夜尿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婴儿痴呆)、Rett综合征、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偏食、咬指甲、异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儿童特点的儿童性别偏差(包括儿童异装癖)、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师生恋(单相思)、恋爱挫折综合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症等。

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

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同性恋、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

针对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痴呆、阿尔采莫氏病、老年期谵妄、退离休综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

不良习惯及嗜好:偷窃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

生理心理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经前综合症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采莫氏病、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肝豆状核变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大脑神经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

症状性(器质性)精神病:生理疾病和心理的关系、传染病和心理疾病、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中毒性精神障碍、肝脑综合征、肺脑综合征、尿毒症所致精神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风湿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伤寒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心因性心理(精神)障碍:适应性障碍、反应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气功偏差)、恐缩症(缩阴症)、迷信引起的精神障碍、忧郁症、病态怀旧心理。

人格障碍

精神病和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

偏执性精神病

医源性精神病、旅途精神病

周期性精神病

家庭因素引发的精神障碍:丧偶综合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