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嗜异症
释义

嗜异症概述

嗜异症又称异食癖,是指患儿出现食欲倒错现象,在摄食过程中出现特殊的嗜好,对通常不应该吃的异物,进行难以控制的咀嚼和吞食。多见于1~5岁的小儿,学龄儿童也可见到,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消失。1岁内婴儿偶尔一次不属异常。

嗜异症也称异食癖,是指婴幼儿嗜好进食非食物性异物,进行难以控制的咀嚼和吞食的一种病症。以幼儿多发,可能与心理失常、智力不足、贫血、微量元素锌缺乏、肠道寄生虫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嗜异症中医辨病

本病以小儿嗜食异物成癖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疳积”等范围。病因多为饮食不洁或素体脾胃虚弱所致。病机关键为脾虚虫积,胃热内蓄;病位在脾胃,与心关系密切。

可能引起嗜异症的因素

1.精神因素 一般认为是一种心理失常的强迫行为,与家庭环境不协调有关。如小儿无人照料,偶尔吃异物,日久成为习惯;如果小儿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教育,便产生欲求不满的心理。作为这种心理的补偿,即吞食异物,并成为条件反射。精神障碍者可以出现吃异物现象。

2.营养元素缺乏 有人认为体内缺铁、缺锌等可引起嗜异症,但尚缺乏足够的证据。部分有嗜异症的儿童并不缺乏营养元素。

3.肠寄生虫病 部分小儿伴有肠寄生虫病,但驱虫后异食行为改变不明显。患儿检出寄生虫卵的阳性率也很低,因此与此有关的证据也不充分。

主要特点喜食非食物性的物品是该症的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某些物品有土块、煤渣、墙皮、沙石、纸张、破布、火柴等,甚至有吞食污物及粪便者。患儿常不听从劝告,偷偷吞食。

由于吞食的异物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吞食污物及粪便者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及肠寄生病;吞食石头、破布、头发等可造成肠梗阻;大量吞服粘土、墙皮可造成缺铁、缺锌和铅中毒,多数异食症患儿伴有食欲减退、疲乏、腹痛、呕吐、便秘、贫血和营养不良等。

嗜异症的治疗

1.心理治疗 当发现孩子吃异物时应转移其注意力,并拿开异物,同时应多关心患儿,不应过分责罚,否则反而加重病情。

2.病因治疗 对嗜异症患儿必须寻找病因,消除可能的诱发因素。缺锌是异食癖的病因,异食癖是缺锌的表现。缺锌可引起味觉素分泌减少。味觉素是一种含锌的唾液蛋白质,是维持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的重要营养素,故缺锌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增生修复和角化不全,易于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易阻塞味蕾孔,使食物难以接触或接触味蕾孔不全,不易引起味觉,或造成味觉减退、味觉敏感消失,或致味觉紊乱,发生食欲不振、厌食或异食癖等临床表现。国外曾有报道,异食癖患儿血清锌含量低,补锌后症状改善或消失。国内也有类似发现和临床诊治的经验。

对于异食癖的治疗,有缺锌、缺铁者及时口服锌制剂。婴幼儿在添加辅食时和年长儿食谱的安排一定要注意含锌食物的选择。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加强对孩子的管教,生活上多一点关怀和照料。给孩子多讲授一些科学知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不偏食、挑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必须洗手,不咬指甲,不吃脏东西和不能吃的非食物性物品。定期给孩子做健康检查。

3.并发症的治疗 对继发性的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应给予适当治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