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柿元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柿元村位于河南省汝阳县北部平原陶营乡,全村6725口人,耕地7710亩。由于地势平坦,加上农业机械的普及,产生了大批的剩余劳力。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两委”把解决剩余劳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放在了重要位置,收到了显著成效。 柿元村常年在外打工人员有1500多人,季节性的打工人员500多人,形成了浩浩荡荡的农民工群体,还打响了自己的品劳务牌。 在村头的公路边有两所技校,有20多台大小教练车,驾校开办2年来,已有800多人在这里学习后拿到驾照,这些人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该校和全国各地的许多大企业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签订了长期提供技术工人的合同。学校采取免学费和住宿费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扶持,培训结束后全部负责安排到外地工作。开设有电工、钳工、焊工、车工、微机、剪裁等专业,已培训各类技工4000多人,这些人有许多是柿元村农民。南方一个大型服装厂请培训500名缝纫工,等培训完后,他们就要在汝阳建分厂。 该村农民务工情况的变化。因为有两所技校的技术支撑,村里常年在外打工的1500多人,正在由原先的粗重的体力型转变为智力型,一些人还成了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和部门负责人。仅工程技术人员就有200多人,他们一年收入都在七八万元。有两个大型建筑队,常年在洛阳承包工程;8个小型建筑队,农忙时回来干活,农闲时在附近乡镇和县城做工。务工人员总数在2000人以上。不论是在汝阳或外地,只要提起柿元村的,人们就会赞不绝口,夸柿元村人吃苦、实在、讲信誉、技术水平高。这就是村务工的金字招牌!据村里的保守统计,5个月柿元村农民已经从外地赚回了600多万元。根据村干部们测算,全年全村农民的腰包里可以装进劳务收入1600万元以上。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0亩(其中:田38亩,地42亩),人均耕地0.98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32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21亩,主要种植油茶等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20户通自来水,有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0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3公里。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在县内、省内。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7万元,占总收入的46%;畜牧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4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1头,肉牛8头,肉羊78头);第二、三产业收入0.5万元,占总收入的10 %;工资性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10%。农民人均纯收入63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人(占劳动力的3%),在省内务工0人,到省外务工3人。[1]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0户,共乡村人口81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4人。其中农业人口81人,劳动力35人。该村以瑶族为主。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合作医疗72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88%;享受低保1人(韦华祥)。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0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马路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洞波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公里,距离中学43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0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0亩。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人,党员中男党员1 人,女党员0人。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土地少,无其他经济来源。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组织群众在这珍贵的土地上栽种品种较丰收的饲料草,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