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世界指纹史
释义

本书是国际指纹学界颇有影响的德国指纹学家罗伯特·海因德尔所著的《指纹鉴定法的体系与实践》一书的中文版。本书翻译时采用的是出版于80年前的德文版本,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为了适应现代读者的需要,译者有重点地选择了原著中与指纹技术密切相关的第一、二、四、七章作了翻译,舍去了一些现为人们所熟知,且技术大为改进的部分。本书对于现今的读者,不仅有益于对指纹学历史的了解,对于专业的研究者,亦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书名:世界指纹史

又名:指纹鉴定法的体系与实践

作者:(德)罗伯特·海因德尔

原版名称:A World History of Fingerprint

译者:刘持平、何海龙、王京

ISBN:7811097893

类别:司法鉴定

页数:305页

定价:48.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条形码:9787811097894

商品尺寸:24 x 16.8 x 2 cm

ASIN:B00121TQJW

内容提要

首先,我向将我的“指纹”论著译成外文的翻译家们致谢。在这些译文中,只有一本是受希腊政府委托办理的,即第一次出版的全文。许多其他的翻译都是第一版本的简化版本。

俄文译文,这是在我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几乎没有被简化,相反还包括有彼得堡大学刑法教授撰写的评语。评语是否符合实际,我无法判断,因为我不懂俄文。

还有,在德国也出版了一个简化版本。第三版作为指纹体系与实践的概论。目前,正在打官司的这一版本,被放弃了图解说明和很多细节问题。

后来的第十版(各1000件)都与第三版相同。

从现在开始的第十四版(第三次增订的),对各种问题都作了详细的论述,正如在第一、二版所做的那样。不同的地方,就是对文字和图片的说明都有明显的扩展。对其最重要的补充说明如下:

第一章,历史部分。我应用了一系列从日本读者那里给我寄来的、关于就读第一版的读后意见。此外,除了指纹历史之外,我现在还论及对人体相貌特征的简要描述历史,并且提示:伯蒂朗肖像法早在公元前的埃及就已经有了先例。

第二章、第三章没有作重要的变动。

第四章,我叙述了巴黎和里昂的最新登记方法。特别是我最近采用了一种远程识别体系。对于这种远程识别体系,在目前的第一版记录里尚未提供任何信息。与岳根生式体系相比,我自己根据发明者的作品作了叙述。关于柏林体系(伦敦远程识别体系),据我看来,到目前为止在德国文献里从未发表有任何信息。

我自己尝试对此作一简短的评说。将它与岳根生式体系作一比较,可能会引起专家读者极大的兴趣。为此,我在本书第294页至304页上,作了特殊的备注说明。

第五章,除作了小小的补充之外,还插入了一节关于最新的、由德累斯顿采用的单手指登记法和伦敦采用的单手指登记法。

第六章,我写了一份关于1925年由我所做的试验——在指纹途径上的杜勒尔图片鉴定——报告。这一部分主要包含到目前为止对掌纹图片的遗传学的详细描述。

第七章作了最多的扩充说明。在第一章里,只对伯蒂朗肖像法作了简短评述。现在,将对其进行详细论述。有关这部分扩充的理由,在第505页的文章中已经作了清楚的论述。

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几乎没有作任何修改,只有前七章有修改过。

直至最近,我才设法补充了文献目录。作这样的补充说明,主要是在德国和外国的图书馆里有涉及这方面的资料。因为,从1914年以来,目录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在巴黎,在我最后一次访问巴黎国家图书馆(1914年秋天)之际,经验告诉我,要完整汇编从1914年以来出版的法国文献已变得不可能了。但是,我相信,我可以列出最重要的德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的书刊目录,以及战争时期和战后时期的杂志文章。对于在1914年之前的时期,我的图书资料是完整的。

图解材料是从250张插图扩充到905张插图,图表从11张扩充到21张。

柏林,1926年8月

罗伯特·海因德尔博士

图书目录

第一章指纹的历史

第一节 公元前时期

第二节 1850年前的亚洲

第三节 1850年前欧洲的指纹

第四节 最新时代

第二章指纹的生理学基碲

第一节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

第二节 人的指纹终生保持不变

第三节 汗孔的数字和形状各不相同,且终生不变

第四节 乳突纹的功能

第三章指纹登记法

第一节 最简单的理论登记法

第二节 武塞蒂赫式登记法

第三节 高尔顿一亨利式登记法

第四节 对高尔顿一亨利式登记体系的修改

第五节 对武塞蒂赫体系的修改

第六节 柏林体系

第七节 罗舍尔体系

第八节 对罗舍尔体系的修改

第九节 阿姆斯特丹体系

第十节 波特埃希尔体系

第十一节 最新的巴黎和里昂体系

第十二节 奥洛里茨的鉴定登记手册

第十三节 掌纹登记对指纹登记的补充

第十四节 单指纹鉴定体系

第十五节 对相同性的确定

第四章其他鉴定方法

第一节 烙印和伤残

第二节 通缉令中相貌特征的描述

第三节 照相法

第四节 罪犯相簿

第五节 人体测量学

第六节 其他

附录原著目录

编辑推荐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在两个人之间不可能找出两枚相同的指纹,人的指纹从出生到死亡终身不变。这一铁的事实,奠定了犯罪指纹学坚固而又无可指摘的基础。

中国人利用这种方法来确认重新犯罪的人……我们用照相机拍摄罪犯的面貌,而他们则留下罪犯的大拇指印,然后再将纹集中登记在一起。假如此人再次落入警察手中,就可以立即将再次录下的指纹与原存的指纹资料进行比较。

作者简介

罗伯特·海因德尔(DR.ROBERTHEINDL,1883-1958),德国指纹学博士,枢密顾问,生于德国慕尼黑,1904年至1905年间,先后在瑞士洛桑R.A.拉依斯博士的指纹实验室和英国指纹学权威、伦郭警察厅厅长爱德华·理查德·亨利(EdwardRichardHenry)爵士的指纹工作处工作、学习。

刘持平,男,195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三级警监,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江苏省公安厅特邀刑侦专家,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委员会指纹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信息协会理事,中华指纹博物馆名誉顾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警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南京森林公安专科学校、河海大学信息学院、江苏工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刑事技术大全指纹学》副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指纹的奥秘》、《指纹无谎言》、翻译《世界指纹史》等专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