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始 |
释义 | 最初;起头,跟“ 终 ” ,“ 末 ” 相对。开始;始终;原始社会。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基本内容简述读音:shǐ 部首:女 部首笔画数:3画 除部首外笔画数:5画 繁体字:始 释义①最初;起头,跟“ 终 ” ,“ 末 ” 相对。组词举例:开始;始终;原始社会。 ②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词语示例 ①始终(shǐzhōng):指从开始到最后。 〖例句〗中国乒乓球队多少年来始终保持着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精神。 ②始终如一(shǐ zhōng rú yī):自始至终一个样。 〖例句〗从教三十多年,李老师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其他信息更多信息—— 始 <名>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始,女之初也。――东汉·许慎《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在古文中释义通“殆、治” 始、殆、治——《公羊传》:“莒将灭之,故相与往,殆乎晋也。”殆、治古音相近。音近义通。 《荀子·强国》:“强殆中国。”杨惊注:“殆”或为“治”,“治”谓讼理也。以郑子欲立异姓为后,故相与讼理于晋也。 《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叔武……为践土之会,治反卫侯。”注:“叔武讼治于晋文公,令白王者,反卫侯使还国也。”足知殆、治同义。 殆古音“以”,《说文》:“以声。”与治、始为一音之转,故同义。(《毛诗古音考》卷三“殆”字条)治又与始同义。 钱大听谓:“古文故治与始通,《尚书》:‘在治忽’,《史记·夏本纪》作‘来始滑’,《汉书·律历志》作‘七始咏’,是‘治’即‘始’字。” 《淮南子·主术训》:“能多者无不治也。”《诗经·鲁颂·驹·思马斯作传》中作“始也”,是治与始本可通训。(《潜研堂诗文集》卷十《尔雅广雅》)(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入门》(油印本),广西师范学院教材部,1962年2月;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首倡 首先倡导;最先发起。 《道德经》:“万物作而弗始”。万物兴起而不首倡。 中医名词①开端,起始。《灵枢·营气》:“常营无已,终而复始。” ②起源,根由。《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③病因,起因。《素问·徵四失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 ④初,方始。《素问·皮部论》:“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⑤根本,祖始。《素问·王冰序》:“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⑥才,方才。《伤寒来苏集·序》:“笔底无半点尘者,始可著书。” ⑦先,前面。《外科理例·斑疹》:“深宜刺,使瘀血去于毒聚之始。” ⑧能,可以。《本草正义·麻黄》:“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