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郁采蘩奖 |
释义 | 郁采蘩大夫 郁采蘩奖郁采蘩大夫1911年出生于上海,13岁丧母。她父亲思想开明,认为应该让女孩接受教育,将她培养成才。在父亲的支持下,她考上了金陵女子大学,后获得全奖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于1939年毕业留院任内科住院总医师,是继林巧稚大夫之后又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郁采蘩大夫于1947年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医学研究,1957年被聘为副教授后到Mount Sinai医学院继续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73年被聘为该院内科第一位女性正教授。郁采蘩大夫在Mount Sinai医学院一直工作至退休,并享有荣誉教授的头衔。 郁采蘩大夫毕生从事痛风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与合作者一起研制出了多种药物,为人类攻克痛风这一顽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世界著名的痛风症专家。上世纪50年代,郁采蘩大夫与亚历山大.哥特门教授(Dr. Alexander B. Gutman)合作,研究治疗痛风的方法。郁大夫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尿酸的含量与患者腕关节疼痛之间的关系,经他们对药物“丙磺舒”(probenecid)进行了反复试验和评估,发现它能帮助多余的尿酸从尿中排出,疗效显著;该药一直沿用至今。她还与哥特门教授合作,对抗炎药“秋水仙素”(colchicine)进行了评估,发现该药能够防止急性痛风的反复发作;该成果发表在1961年的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而秋水仙素也作为一个成功的药物被人们一直使用着。郁大夫及其合作者还对“别嘌呤醇”(allopurinol)进行了药效试验,该药能阻止尿酸的形成,至今仍被人们用来治疗痛风和肾结石。 郁采蘩大夫连续26年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发表了220多篇研究论文;3部专著;获得过多项荣誉,包括美国风湿病学授予她“大师奖(Master Award)”等。郁采蘩大夫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为人类消除病痛的事业,同时,她也十分关心教育事业。郁采蘩大夫去世后,她的家人为了纪念她对医药事业的突出贡献,同时为了激励更多的年青人投入造福于人类的科研工作,特别在北京大学设立了郁采蘩奖学金(Dr. Tsai-Fan Yu/SCBA Scholarship)。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