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史鰌尸谏 |
释义 | 导读 选自《新序》 卫国大臣史鰌(qiu,读第一声)立志为国家推荐贤才,斥退奸臣,活着的时候没能说服国君,死后还以尸谏。卫灵公被史鰌的言行所打动,采纳了他的意见,卫国政治因而得到了改善。史鰌是中国古代谏臣的榜样,开了“尸谏”的先河。 史鰌尸谏 史鰌,字子鱼,病且死。谓子曰:“吾不能进蘧伯玉(1),退弥子瑕(2)。生不能正君(3),死不能成礼(4),置尸北堂(5)足矣。” 鰌死,灵公往吊丧,其子具言。公曰:“夫子生而进贤,退不肖(6),死以尸谏,可谓忠矣。”乃召琢伯玉为卿,退弥子瑕,徒(7)丧正堂,成礼而后返。卫国以治。 注释 (1)蘧(qú)伯玉:春秋时魏国大夫,有贤名。 (2)弥子瑕:春秋时卫国大夫,无德佞臣,善阿谀奉承。 (3)正君:匡正国君。即纠正国君的错误行为。 (4)成礼:按正规的礼仪安葬。 (5)北堂:夫人居住的寝室,非正室.按照礼节,人死后应寝于正室,即"寿终正寝"。 (6)不肖:不贤 (7)徒:迁移。 译文 史鰌(qiū),字子鱼,生病到了弥留之际。他告诉他儿子说:“我既不能使蘧伯玉被提拔,也不能使弥子瑕被辞。我活着不能匡正国君(纠正国君的错误),死了又不成礼节,把我的尸体放在北堂就足够了。” 史鰌死后,卫灵公来吊丧,史鰌的儿子把史鰌的这些话具体告诉给了卫灵公。卫灵公说:“夫子活着的时候推荐贤人,弹劾不肖之人,死了还要用尸体来进谏,可以称得上是‘忠’了。”于是(卫灵公)召见蘧伯玉,封他为卿,辞退了弥子瑕,把尸体迁移到正堂,行礼后返回。卫国因此而进入治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