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史院乡
释义

史院乡隶属于安徽省 淮南市 田家庵区,该乡坐落在自然湖泊——瓦埠湖畔,东距206国道3公里,北距泉山20公里。北面与谢家集区杨公镇接壤,西面与谢家集区孙庙乡相接,东面与曹庵镇和长丰县徐庙乡毗邻。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引显示,该乡辖9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庄,161个村民组,总人口20481人。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0亩。

基本概况

史院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农作物主要以优质水稻、小麦、棉花为主,是优质粮生产基地, 特色作物有草莓、花卉、大白桃、反季节蔬菜等。已基本建立了瓦埠湖水产养殖、养猪、养鸭、养鹅四大养殖基地、涧坝村王下郢草莓栽培基地和史院村东下郢花卉苗木经果林种植基地,并已形成规模,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外地客商主动上门求购,产品很受欢迎。

史院乡水资源十分丰富,南部以鸭舌状逐入瓦埠湖,正常水面面积7500亩,水产资源极其丰富,其中的银鱼、瓦虾和毛刀鱼素称“瓦埠湖三秀”,远近闻名。在瓦埠湖边已形成10万只蛋鸭养殖、万只大白鹅养殖、千亩毛蟹养殖和千亩红菱、芡实水生经济作物等四大养(种)植基地。

2003年,全乡遭遇特大洪水的侵害,大面积农田被淹,大批房屋倒塌,经济损失惨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该乡人民抢抓机遇,实施了保庄圩建设和移民迁建两大改变湾区贫穷落后面貌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1265户灾民移居到安全区内,10余公里防洪大堤将彻底根治洪水灾害。10.5公里的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2005年10月底将如期竣工。史院乡是一个一个风景秀丽,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鱼米之乡。

自然条件

该乡内地形北高南低,多为洼冲坡地。该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全年无霜期230天,年降雨量900毫米左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易涝。流经该乡的瓦埠湖和乡内的杨大塘、联合湖为全乡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了保证。

经济情况

2004年该乡水稻种植面积23566亩,小麦种植面积12506亩,粮食产量16046吨;油料种植面积12236亩,产量14630吨;棉花种植面积1028亩,产量450吨;家禽出栏数17万只,生猪出栏数8200头,农村牧渔总产值539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632万元;完成财政收入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47元。

机关事业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乡该乡机关有行政事业在编人员44人,其中行政编制21人,事业编制23人,党政领导班子10人。根据2001年机构改革意见,党政机关机构设置为党政办公室(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合署)和经济发展办公室(与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合署)。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为:财政所、农经站、计划生育服务所、农业综合服务站、文化广播站、土地建设管理所等6个站所。全乡共有退休人员5人,全部为行政人员。共有村干部42人,定工干部35人,误工干部7人。全乡共有党员492人,其中预备党员22人,入党积极分子37人。全乡共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7所,在职教职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在职中学教师29人、小学教师73人,中、小学占地面积763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469平方米,D级危房面积2523平方米。乡内有史院卫生院1所,门诊大楼1幢,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共有医务职工14人。

新农村建设

史院乡采取“四抓四促”措施,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抓四促”的具体内容:一是抓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抓好特色农业建设为重点,培植和扶持发展以“安丰生态园”为基础的养猪、养鸡、养鹅业,同时通过立体生态养殖:猪粪、沼气、沼渣、养鱼,大棚蔬菜,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利用水利条件较好的优势,在发展传统粮食作物 “一麦一稻、一油一稻”的基础上依托庙大塘300亩水面,进行毛蟹养殖,崔大塘400亩鱼蟹混养和龙虾养殖,大力发展高效产业、生态农业。

二是抓环境整治,促村容整洁。通过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改居为重点,切实整治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是抓荣辱观教育,促乡风文明。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反对迷信,崇尚科学,提高村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塑造乡风正、民气纯的新时期农民风貌,促进乡风文明。

四是抓村民自治,促管理民主。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解决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严格党务公开、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利,促进管理民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