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史说汉字
释义

《史说汉字》是一部用电视艺术全景记录、展示汉字起源及发展历史的专题纪录片,是向公众展示、传播和弘扬汉字文化的有益尝试。

简介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贯彻党的十七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传播和弘扬汉字文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国家语委委托山东电视台拍摄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史说汉字》,这是国内第一部用电视艺术全景记录、展示汉字起源及发展历史的专题纪录片,是向公众展示、传播和弘扬汉字文化的有益尝试。目前该片的脚本加工和合成制作已完成,为进一步打造这一文化精品工程,向国庆60周年献礼,教育部语用司于1月14日在京组织召开“《史说汉字》电视纪录片审片会”。国家语委副主任、语用司司长王登峰,副司长张世平及北大、清华、北师大、社科院的相关专家出席会议。山东电视台总编辑祝丽华带领摄制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内容介绍

《史说汉字》自2007年开始策划,经数次专家研讨会、信息反馈整理,走访12个省(区、市)、30多个地(市)、30多家博物馆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前期拍摄,采访了60多位国内著名的语言文字专家及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该片按照汉字从古到今的发展脉络,共分七集全面展示汉字的历史和特色。第一集《文明晨曦》从上古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岩画符号、陶器及器物上的刻画符号等史料、传说和遗迹追溯和考证了汉字的起源,展示了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第二集《尘封甲骨》通过反映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揭示了作为现在能看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的特点,也由此展现了曾经失落的殷商历史片断和文明。第三集《鼎立九州》对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进行解读,展示这一记载华夏文明1200余年历史的文字所讲述的历史文化故事。第四集《隶行天下》揭示秦始皇“书同文”的内涵和施行情况及经历隶变过程的方块汉字的走向成熟、风行天下。第五集《挥毫千秋》讲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对汉字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功绩,展示了楷书为主、诸体盛行,汉字与书法交相辉映的独特汉字文化现象与魅力。第六集《百年沉浮》讲述近代汉字与国家、民族一同跌宕起伏的命运——汉字循自身演变规律走向简化变革之路,规范汉字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使我们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向“光与电”的时代。第七集《方正流长》展示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对我国境内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影响以及新时期在国际舞台上重新散发的魅力。

国家语委副主任、语用司司长王登峰在审片时指出,《史说汉字》将汉字的历史艺术地再现,并在这个过程中将翔实的史料、专家的点评、精美的画面很好地结合,对3000多年汉字的历史发展做了宝贵的总结,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他同时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语言文字环境和形势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社会语文生活越来越丰富,而汉语言和文字却越来越受到排挤,一些人不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之美,而盲目崇尚外来文化和语言。这部纪录片能在公众层面上让大家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的血肉联系有一个直观、深入的了解,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

社会价值

专家们给予这部纪录片极高的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董琨认为该片能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有机结合,将“汉字”与“史”统一起来,诗意地探寻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展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久远、辉煌。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国家语委副主任傅永和认为该片以汉字的演变为主线,同时牵起两条线,一条是汉字产生和演变的时代,另一条是作为文字载体的不同材质的发展和变化。三条线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凸显了汉字的文化内涵。整体叙述通俗易懂,有生动鲜活之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张书岩,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镇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程荣等提到该片具有震撼的力量,画面恢宏、制作精美,艺术感染力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胡双宝等认为该片贯穿的是主流的学术观点,立论正确、史料翔实、论述客观。同时,与会专家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片中的个别细节、文字等进行了精心推敲,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据悉,该片将作为国庆60年献礼片在除夕至初六期间在山东卫视连续播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