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什锦八宝饭
释义

就是什锦饭和八宝饭的合称,指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共有的粉丝后援团什锦饭:指胡锦涛主席粉丝后援团八宝饭:指温家宝总理粉丝后援团

什锦八宝饭的概述

党的领袖以这种方式为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所崇拜,在新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以前对于领袖的崇拜,更多的是把他们作为高高在上的导师,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领袖。文革中还有人因为一句“毛主席是我们的兄长”,受到批判“和毛主席称兄道弟,意欲何为?”今天的网友们,和“涛涛”“宝宝”称兄道弟,大家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本身,就是政治文明焕发出的别样风景。

都是热爱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普通人,没有所谓的“恶搞”意味。他们活跃于境内外各大中文论坛,在“什锦饭”“八宝饭”们的帖子中,除了对两人的名字叫法与别人不同外,都非常尊重他们,有的用曹植《洛神赋》赞美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每有活动和讲话,他们都会在论坛中发帖拥护和赞美。

网上调查显示,“什锦八宝饭”以80后为主,但覆盖范围很广,从30后到90后,都有不少。他们以网上的各大论坛作为抒发情感的地盘,以率性、纯真的方式表达爱戴和仰慕之情。(摘自《应用写作》杂志)表达对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热爱。

什锦饭和八宝饭,你属于那一个呢?其实这个论坛里也应当发起一个“涛宝后援团”,让我们的涛涛和宝宝也能够在最最最最基层发光发热。也能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加关心国事、家事及其天下事,让他们认为爱国其实也是一种潮流和时尚。

“什锦八宝饭”的主题歌

我的眼里看不到山珍海味,

做什么都不对,

过得浑浑噩噩在网络埋堆。

眼前一亮是你们最可爱,

驱散忧伤和颓废。

我如今最爱是什锦八宝饭,

从此追随你们的脚步无悔。

虽说,国家要办奥运日子也难过,

多么坚强又执着,

使我下定决心想跟:

一对涛宝这样的人,

一对像涛宝亲善有爱的人,

一对像涛宝温润坚定的人,

一对像涛宝使我充满信心的人,

一对像涛宝引领国家昌盛的人。

“什锦八宝饭”网上显规模

把网络当成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80后网友们,视网络上的各大论坛为他们抒发情感的地盘,他们表达爱戴的方式,总是那么与众不同,听听“什锦八宝饭”对自己偶像的称呼,千万别惊讶,看了就知道,年轻的网友是多么率性而纯真。所有这些,都源自于内心的,对国家领导人务实、亲民、廉政执政风格的赞同。“胡哥”、“涛哥”、“涛涛”是对胡锦涛主席的尊称,而“宝宝”、“老爷子”、“温总”是对温家宝总理的尊称。“什锦八宝饭”们活跃在各大论坛,还在百度贴吧成立了“什锦八宝饭吧”、“什锦饭吧”、“八宝饭吧”,西祠也设有专门的“美味什锦八宝饭”讨论版。

2008年9月4日,人民网“特别制作”的“什锦八宝FANS圈”页面正式上线。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中央级网站,人民网此举被网友认为是官方正式认可“什锦八宝饭”。记者登录“什锦八宝FANS圈”看到,页面的顶端右侧,贴着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照片,背景是蓝天下的万里长城,下面共有“焦点动态”、“fans注册”、“经典留言”、“灌水聊吧”、“帖文风云榜”、“真情告白”等8个主要链接栏目。

该“粉丝圈”颇具特色之处就在于,每个注册的网友都获得一个电子版的 “什锦八宝粉丝证”。这个“什锦八宝粉丝圈”推出后,即受到热捧。纷纷留言,“支持总书记、总理”,“祝总书记、总理身体健康”。

“什锦八宝饭”言行亦“疯狂”

“涛哥”和“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这些fans们的心,“涛哥”会见什么客人了,“宝宝”又去了哪里,他们发表什么讲话了,“涛哥”今天穿得很有型,“宝宝”是不是爱吃西红柿炒鸡蛋都是“什锦八宝饭”们在网上第一时间热议的话题。

在天涯论坛中,有一个号称为“什锦八宝饭”盖的超高楼,图文并茂,从2008年5月21日发帖至今,不足两个月的时间,有近80万点击率和1万多回帖,分页多达64页。目前,网友跟帖仍在继续更新中,为此高楼添砖加瓦。帖子里面的内容以及网友们崇拜偶像的付出定会让看到帖子的人惊讶,帖子里有很多的图片,甚至有“什锦八宝饭”找到了几十年前风华正茂的胡锦涛和温家宝的合影,更有两人在出席一些活动或者参加会议时潇洒的动作照片。此外,粉丝们的留言更是让人感动。

看到两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什锦八宝饭”称:“什么是气质,这就是气质啊,逼人的气质,沁人心脾的帅气!”

看到两位领导操劳过度,双鬓染白,“什锦八宝饭”含泪:“胡哥温总,要保重身体啊!”

而胡总书记、温总理两人共商国事、机场亲密握手、会议相互交流的一些图片总会在帖子中引起骚动:“涛涛真是帅哦,宝宝也不逊色,气质超好!”

“什锦八宝饭”精彩言论大汇集

崇拜

我也被震了:涛哥昨天讲话时的表现震翻了,很自豪有这样勇敢无畏坚强的领导人。

sothat:涛哥是清华工科毕业的,聪明绝顶、重德大气。

我是85八宝饭:喜欢宝宝是从日本的融冰之旅开始的,觉得他太魄力了,说话太水准了,振奋人心的嘞!

心疼

cat17:我好敬重胡哥,在新闻上看到他才会安心,还有,温总,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们爱你们。

周末咖啡:去灾区时,宝宝一下老了好多,fans心疼死了,好在宝宝爱运动,过阵子就缓过来了。

喜欢就是喜欢

zawy1123:老爷子“帅”就一个字,那脸型!那身材!那笑容!huanghe607:胡哥也来关心网友了,希望今后看到更大的变化。

发光体:胡主席、温总理待人亲和,凡事亲力亲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象又都温文儒雅,很有我国传统文人的气质,温和与坚韧并存,是值得我们尊重、敬爱的好领导!

从“小平你好”到“胡哥加油”

虽然“什锦八宝饭”们对自己的偶像不吝赞美之词,但“涛哥”、“胡哥”、“宝宝”的叫法,也一直有人提出异议。有人就曾说,这样的赞美之词,总让人听起来有点别扭,称呼中央领导人,是否还应庄重一点?

对此,年青的“什锦八宝饭”们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在反驳时提到了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虽然那时,很多“什锦八宝饭”尚未出生,但在父辈的口耳相传中,那个“经典”画面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84年10月1日,首都国庆35周年集会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了受阅部队,跟在检阅部队后面的群众方阵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关注,在方阵中北大学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横幅,成为那个年代的象征画面。

时光飞逝,2003年,SARS肆虐蔓延时,祖国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一个署名“民望是唯一”的网友在网上发帖,内容只有标题的一句话:“锦涛一定要挺住”。这样熟悉又亲切的称呼在今年4月19日再次出现,那天,为了迎接火炬传递,法国巴黎的中国留学生打出标语“胡哥加油!”,一如当年的“小平你好!”。 大学生最早叫出了“宝宝”

“爱祖国 爱宝宝!”对于“什锦八宝饭”中的“八宝饭”来说,很难说得清从什么时候起,对总理有了如此亲昵的称呼。

“八宝饭”中存在一种这样的说法:当年(具体日期网上已经无法考证),温总理曾去视察北大学生食堂,一位学生在校园BBS上发了题为《中午吃饭的时候竟然遇到宝宝了》的帖子,从此,“宝宝”这个称呼传了出来。网友“好上不好下”说,总理和大学生一起吃食堂,大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觉得感动,所以才亲切地称他“宝宝”,这是对总理亲民的敬意。

“对于深受爱戴的温总理,叫宝宝是否有些不妥?”有人曾这样问过。但后来,又有一篇文章,让“八宝饭”们坚定了信心。

———————————————————————————————————————————

说明:《从小平你好到胡哥挺住》一文2003年4月20日首发在海外某华人论坛,当时的作者署名是钟鲲。此文后来被国内网友转载的时候,文章的作者成了“西路政客”,估计是转载过程中出现的误传。文章内容在转载中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篡改,比如原文中的“胡哥挺住”被改成了“锦涛挺住”等等。所以现在重发原文,让大家看到本文的原创真实版本。

附:

从“小平你好”到“胡哥挺住”

我觉得新一届政府的领导者真是够倒霉的,先是在国际形势这么复杂的情况下接下了这么大一个国家的领导任务,当13亿人的家,做13亿人的主;现在伊拉克的战争还没闹完,又赶上了千年不遇的非典型瘟疫这么巨大的考验。天下民生这么重的担子现在全在他们肩上,可以想象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难以想象的压力,我还真替他们捏了把汗。

说实话,我旅居在国外一年的时间,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过国内的状况,我发现我从来没像现在这样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爱国之心。也许是因为现在的形势的确已经非常严峻。这场病毒战斗,就像那天看到温家宝在会上发言时说的那样,是一场硬仗。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比伊拉克战争还要恐怖。战争死的人是可以控制的,不打仗就行了,可病毒怎么控制?它还在持续性地、接二连三地传染、蔓延。不是人为地说想控制就控制得了的。胡锦涛说,我们揪心,他说得没错。死了这么多人,而且最恐怖的是还在继续死人,继续蔓延,已经到了世界几十个国家,数千人的程度,全世界的人都在为这场莫名其妙而来的瘟疫和死去的生命揪心。昨天我在网上碰到北京在一家外企工作的朋友,刚和他打了个招呼他就说要走,我说怎么了,他说马上就要封楼了,全楼的人都要撤离,因为这栋北京甲级写字楼里发现了一个SARS病例,所以整栋大楼都要在这天下午彻底消毒。说得我不寒而栗。那位朋友匆匆地跟我说了几句就走了,说也不知道哪天才会回来上班。紧接着今天收到我在大学里当老师的朋友的电子邮件,叫我近期先不要回国了,说现在学校的学生都已经放假,但老师和工作人员还是按时去上班。看得我真放不下这个心。我没法放心,尽管我自己不在北京,可我的父母都还在那里,他们都已经是五、六十岁的年纪,我真担心他们这个年纪的抵抗力,怕他们稍微一碰到病毒就会出问题。我真的很担心。

这几天我连着给家里打电话,先是父亲的生日,我祝他生日快乐,结果他说他自己都忘了,因为非典。我让他们千万注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多洗手,多喝汤,还介绍了一大堆网上看来的预防非典的中药药方等等。但是我今天在网上看到的消息,说同仁堂的药店已经排起了长队,连药厂的机械都因为超负荷工作坏掉了。一片风声鹤唳。

不只是中国,多伦多担心自己正在成为第二个香港。因为多伦多也属于感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现在城市的街头已经空无行人。美国的感染数字也在不断上升,已经超过了100多例。我所在的英国也未能幸免,据昨天的消息是已经发现6例,但是在上个星期,我所住的公寓已经每个门缝都塞了一张黄色的SARS预防和宣传的单子。

整个世界都在关注这场新的战争。是人与病毒的战争,是人与瘟疫的战争。从古至今,无数次的瘟疫曾经毁灭了无数的生灵和文明,但愿这一次人类可以利用先进的医疗手段和高科技逃过这一场劫难。全世界的人民都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被一种史无前例的病毒联系在了一起。香港和美国已经有研究人员研究出这种病毒来源自两种动物病毒,俄罗斯的研究者则认为这是实验室出来的病毒种类。不管怎么样,大家都希望可以尽快找到解药,找到疫苗,或者其他可以解决的办法。科学在此刻变得是多么重要,早一天发现解药,就可以少死多少人。

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尽管这些事情发生在离我数千里以外的北京,我遥远的祖国。我的心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担忧着全国的人民,担忧着整个中国的命运。现在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只是经济,而是生命。是不断在增加的感染数字和没有安全感的人民。是的,人类有时候是那么地伟大,无所不能,有时候我们又是那么地无助,面对正在来临的灾难无能为力。

在网上浏览相关的新闻和消息的时候我在海外华人论坛上发现了很多爱国人士写的帖子。其中有几个简短的帖子让我非常地感动。有一个署名“民望是唯一”的人留了一个帖子,内容只有标题的一句话:“胡哥一定要挺住。”这短短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慨。我记得这样的话我只听说过“小平你好”,那时候我还小,大概在上小学。多少年过去了,小平已经走了,但我们已经听见了“胡哥挺住”这样的声音,尤其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苍生民心,可见一斑。最后要说的是另一个也只有一句话的帖子,是一个署名“屹立东方”的人写的,他说:“希望中国渡过浩劫,闯过难关,祝愿我的祖国百折不挠。”

是的,这也是我,以及所有海外中国人的心愿。

钟宜霖

2003年4月20日,写于英国大学公寓

“什锦八宝饭”覆盖30后到90后

到底“什锦八宝饭”的主力军是什么人呢。天涯论坛一个统计粉丝年龄的帖子,给出一定的参照。

在参与调查的近300位网友中,70后和90后的网友,均为不到20个,而80后的网友占压倒性优势,有240余个。但这个结果未必准确,很多网友说,自己全家都是“什锦八宝饭”,只不过父母和爷爷奶奶不常上网,自己替家人报个名。

“让世界刮中国风”:我们全家,有50的、70的、90的。

“寂静如水”:慎重地替我们家70后、80后、40后统统排一下。

“大眼睛小猫猫”:其实应该有很多60后、50后、40后等等,甚至30后的,只不过他们不太会或者不常上网,所以偶代表全家的各个“后”们,支持一下!

家住西安东郊的彭女士就是位典型的50后“什锦八宝饭”,“总书记的讲话就是有水平”,她常常这样夸孩子眼中的“涛哥”。看到2008年雪灾、地震时总理奔波的图片,她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彭女士还说,火炬传递到西安时,她也和年轻人一样,准备了总书记和总理的照片,准备去现场欢迎,只不过脸上没有画国旗。“就是人太多了,实在挤不进去。”

改革开放迎来30年的日子,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回看这段历史,回看一个我们曾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实世界。3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经济传奇?改革样本?国力剧增?世人尊重?透过历史的风雨剥蚀,可以寻得无数的讲述脉络。于无数脉络当中,民众社会心理的巨变或许是最为本源的一支:国人开始学会独立思想,开始呼吸更多自由空气,以更雍容的姿态和丰富的内心来面对生活。

从此等意义上审视各大论坛里活跃的“什锦饭”、“八宝饭”,审视被网民们热捧的“胡哥加油”等标语,这种堪称时尚而张扬的表达方式,看不到对政治领袖严肃的敬畏和膜拜,看不到有强迫的歌功颂德,不但摆脱了所谓“恶搞”的意味,反而显得更为真实、自然和亲切。有“什锦八宝饭”说,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从“小平你好”到“胡哥加油”。这话初闻诧异,细细想来恐怕也殊不为过,因为它从更高层次上,揭示了30年政治文明所焕发出的别样风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1984年的“小平你好”,到2003年SARS期间的“锦涛挺住”,再到今时今日的“胡哥加油”,人民越发娴熟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抒发对于国家领导人的胸臆。以粉丝的名义聚集在网络群落里表达关注,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这情感是一种认同,是一种支持,是一种感谢,也是一种期待;如果说当年大学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标语还曾让很多人错愕之后才感动不已,那么今日我们对于“胡哥加油”心安理得的会心微笑,本身就是进步荡漾的结果。

五百年前的马基雅维利不会明白,他像个宣教士一样兜售着“为民所惧要远远比为民所爱更安全”的观点;几十年前高喊“一句顶一万句”的人也不会明白,神化领袖并不是真正的捍卫权威。但21世纪的政治家一定明白:真情的支持,要远胜于虚假的膜拜。任何领袖的权威都不是自封的,唯有具有了人民“偶像”的气质,被人民真心拥戴,才能获得现代文明意义上的权威。

旧语有云:童言无忌;改动一字:民言无忌。人民掌握着最鲜活的话语,当我们不再把党的领导人视为高高在上、可远观而不可触摸的导师之时,当我们可以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像对亲戚朋友那样自然而亲切的昵称之时,当中国的政治人物被广大民众给予了明星般的待遇甚至有了粉丝雅号之时,才是领导人和人民之间最为水乳交融的动人场景——— 这是令人想来怦然心动的久违了的状态。相信没有人会把这种衷心爱戴理解为“大不敬”的恶搞,也不必忧虑会成为盲目的新个人崇拜,因为,在这种话语中,包含着理智真情所凝结的真诚纽带,而自由与开放的思想,免疫着所有的“盲从”。

一个民族的人心,是需要凝聚的。当我们扬弃了教条意识形态所体现的乌托邦色彩,当我们扬弃了神秘主义的领袖权威思维,以经济实效与对美好和谐社会的追求获得公民对政权支持的时候,作为国家认同与社会聚合的力量便显得尤其可贵。而当国之领袖能以自身之行动,以为民谋利与亲民之举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资源之时,这是何等值得欣慰的事情?民心不可违,有了民心,才会拥有一切。

理顺民心,殊非易事。如果没有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显著的亲民之风、务实之举,如果没有胡温当政以来领导国人迎难而上取得的不菲成绩,很难想象素以“叛逆”著称的80后网民,会以追星族团体的方式表达对领导人的敬爱。情感背后是力量,在这些“什锦饭”、“八宝饭”身上,映现着国人通过共同努力获取幸福生活的信念和勇气。相信领袖们在他们身上,也能够看到民之期待,感受到“再加一把劲”的鼓舞与力量。

于更高境界而言,从人民群众对领导人的敬之畏之乃至避而远之,到今天可以把他们当作身边亲人朋友亲密的昵称,这是一种莫大的进步,也体现了领导人的胸襟和气度,虽少了些高高在上的威严,内心也有理由得到认同的欣慰。但毋庸讳言,任何正常的社会里,领导人都不可能让百分之百的人所全然认同,在被视为邻家大哥、大叔、爷爷的背后,他们还可能看到一些不同的意见,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如何面对不同的声音,如何让这些声音聚合进来,与时代潮流同行,是尤其考验领导人胸襟、气度、理性与智慧的事情。可喜的是,从领导人的当选感言、公开言论,到与网民亲切对话,表示要“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看到了这种谦谨的姿态,也有理由相信,这种互信互动的大门一旦良性敞开,获得的必将是更为蓬勃的力量。

“一个国家的动力在于她的灵魂所向”——— 面对这些令人欣慰的进步,我们没有理由别过头去,假装看不见。

什锦八宝饭是民心民意的自然流露

"亲民"大约是每个领导者都愿意挂在嘴边的词儿,但究竟是否亲民,却不是凭领导者的话说得多漂亮,而要看老百姓是不是认同。老百姓认同的方式很简单,看他们是不是发自内心亲近领导者。

绵软可口的糯米,配上甜杏仁等果蔬,淋上滑滑的冰糖汁,搁几颗鲜艳欲滴的红樱桃,这就是有名的“什锦八宝饭”。但现在如果有人说自己是“什锦八宝饭”,你别吃惊,这可不是什么美食,而是一个群体的统称———他们就是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粉丝团。网上调查显示,“什锦八宝饭”以80后为主,但覆盖范围很广,从30后到90后,都有不少。他们以网上的各大论坛作为抒发情感的地盘,以率性、纯真的方式表达爱戴和仰慕之情。

演艺明星、社会名人多有自己的粉丝团,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国家主席和总理也有粉丝团,乍看还真让人有点回不过神来。尤其是粉丝们用“胡哥”、“涛哥”、“宝宝”、“老爷子”等称呼胡主席和温总理,更是令人不好接受。不是吗?相对于中国对领导者无上尊崇的历史传统,这样的表达方式多少显得有些另类。

然而,认真想一想,又觉得顺理成章,再自然不过。对于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当代中国人,特别是80后青少年来说,这恰恰是最符合当今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最亲切自然的。“什锦八宝饭”的出现,以及他们追星一般的粉丝行为,使得民众对胡主席、温总理发自内心的爱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体现了民众对国家领导人务实、亲民、廉政执政风格的赞赏。平心而论,笔者虽然没有参与“什锦八宝饭”,可在内心里,又何尝不对胡主席和温总理佩服有加呢?

管子曰:“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意思是说,为政者对待百姓,只要纯厚治理,多办实事,即便不说自己亲民,百姓也会亲近他。“亲民”是每个领导者都愿意挂在嘴边的词儿,但究竟是否亲民,却不是凭领导者的话说得多漂亮,而要看老百姓是不是认同。老百姓认同的方式很简单,看他们是不是发自内心亲近领导者。换句话说,领导者的权威不是自说自话得来的,更不是通过强权或愚弄的方式获得的,而要靠领导者的言行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改革开放以来,有三句最鲜活的平民话语值得重视。一是1984年国庆阅兵时学生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你好”的横幅;二是2003年SARS肆虐时网友发帖高呼“锦涛挺住”;三是今年4月中国留学生在巴黎迎接火炬传递时打出的“胡哥加油”的标语。这三句话的表达方式,一开始曾令人感到意外,但后来都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表达了广大群众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衷心拥护,对中国政府的强烈信心和支持,对祖国崛起的自豪和期待。同时,也代表了群众“亲近”这些领导人的心声。

从这个意义上讲,“什锦八宝饭”的出现,是民心民意的自然流露,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亲民之念、爱民之心和为民之举的必然结果,是“政府亲民”向“民亲政府”的可喜转变。

新华网消息,据《华商报》报道,日前网络上活跃着两支特别的粉丝团,一是胡锦涛主席的粉丝团叫“什锦饭”,另一支是温家宝总理的粉丝团叫“八宝饭”。

“什锦八宝饭”是汉语固有的食品:绵软可口的糯米,配上杏仁、桃仁、百合、红枣、葡干、京糕、莲子,淋冰糖汁,点缀红樱桃而成。但这里的“什锦八宝饭”,可不是什么美食,而是一个群体的统称——他们就是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粉丝团。在粉丝团中,网友们纯真地表达着对国家领导人务实、亲民、廉政执政风格的赞同。

这种新颖而俏皮的“粉丝”族词汇的灵活运用,从惬意的似乎难登大雅的娱乐,逐渐迈入大众的社会生活,甚至进入了高端殿堂领域。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反映了四个时代特点——第一、中外文化交融;第二、社会氛围和谐;第三、网络影响巨大;第四、语言发展活跃。对这种新颖奇特的语言现象,社会语言学界应站在时代高度予以切实关注。

2008年九月四日,人民网时政频道正式推出蹝什锦八宝fans圈蹞网页,为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粉丝”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什锦八宝饭”们不仅可以在此交流,尽抒对偶像的关心、感谢与祝福,还可以注册获得一个电子版的“粉丝证”。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中央级网站,这个由人民网时政频道特别制作的网页,被什锦八宝饭们看做是这个群体进一步得到认可的标志。

对于“什锦八宝饭”(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粉丝后援团名称)来说,9月4日是继6月20日和7月23日之后,又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三个日子让“什锦八宝饭”走到台前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主席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们在线交流。有“什锦八宝饭”激动地说:“幸福的感觉常常来得这么突然!一直期盼着的情景,竟然这么快就来到了面前!坐在电脑面前的胡总书记的形象,如此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我快要晕了。”

2008年7月23日,本报用两个版面展示了《国家领导人也有粉丝团 我们是什锦八宝饭》一文。当天,新华网以《网友表达对国家领导人热爱自称“什锦八宝饭”》为题转载了报道,凤凰网在首页以《内地网络出现胡温“粉丝团”》为题头条报道。次日,人民网也进行了转载。

相关报道甚至也引起海外媒体的关注。2008年7月28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亦注意到了“中国网络热门词———什锦八宝饭”,并作了报道。

这样,本报报道经包括中央媒体在内的国内各大网站头条转载后,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引起了什锦八宝饭们的共鸣。由于这是国内主流媒体首次对领导人粉丝团进行的报道,各大网站的什锦八宝饭们纷纷在自己的基地中奔走宣告:“什锦八宝饭终于转正了!”

2008年9月4日,人民网时政频道正式推出“什锦八宝fans圈”网页,为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粉丝”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中央级网站,这个由人民网时政频道特别制作的网页,被什锦八宝饭们看做是这个群体进一步得到认可的标志。

建fans圈给粉丝们一个充满爱意的家

很多网友注意到了“什锦八宝fans圈”上线当天,人民网有一篇热情洋溢的报道——《什锦八宝fans圈安家落户“一号网迷”呼之欲出》。文中介绍建立这个“fans圈”的目的是,“应广大‘什锦八宝fans’的要求,为了让fans更好地表达对总书记、总理的热爱与崇敬,给所有真诚热爱总书记、总理的fans提供了一个讨论、交流和表达自己挚爱之情的平台,更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爱意的家。”

登录“什锦八宝fans圈”可以看到,页面的顶端右侧,贴着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照片,背景是蓝天下的万里长城,下面共有“焦点动态”、“fans注册”、“经典留言”、“灌水聊吧”、“帖文风云榜”、“真情告白”等8个主要链接栏目。在页面中间的显著位置,有一个供网友们输入留言的文本框,上方则滚动显示着网友们的“最新留言”,随后的“风采”栏目,则是一组滚动播放的两位领导人近期活动照片。

在页面左上方,还有5张特别选出的,以幻灯形式播放的照片,每一张都很具有代表性。有胡锦涛主席在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的照片;有奥运冠军杨扬找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签名的照片;还有本报记者拍下的奥运火炬在西安传递时,西安的什锦八宝饭们手举两位领导人照片为奥运加油的情景。

获“粉丝证”网友们尽抒感谢和祝福

如果愿意的话,每个什锦八宝饭在该“fans圈”还可获得一个电子版的“什锦八宝粉丝证”。“粉丝证”以证书形式出现,左半面是封面,右半面显示“某某网友恭喜您成功加入什锦八宝粉丝圈”。任何网友只要输入姓名和所在地,并选择“什锦”或“八宝”(也可以同时选择),点击“生成粉丝证”后,便可以获得一个电子版证书。

2008年9月6日8时许,记者注册了一个粉丝证,证书号码已显示至18160号。而网友们也纷纷留言:主席、总理辛苦了。祝两位当家的中秋快乐!

在粉丝圈右侧还可看到,本周话题有两个:一是《惊现胡主席青少年时照片超帅!》,网友“我对汽车很了解”和大家分享了主席中学时的照片;二是《很感伤:前些天看到总理鬓已斑白》,网友“方舟一叶”说,“前两天看到总理鬓已斑白,内心很是感伤!总理日理万机,忧国忧民,为了国家和百姓,日夜操劳,往来奔波,作为四川的百姓,我们打心底感激您!敬爱的总理,四川人民感激您,全国人民感激您!有了你,中国一定会雄起,有了你,四川人民一定能创造奇迹!”截至昨晚9时,该帖跟帖近200条,网友们在回复中送上了感谢和祝福。

谁是最有名的“什锦八宝饭”——

冠军杨扬不知自己已成最有名“什锦八宝饭”

“什锦八宝饭”这么多,谁是最有名的那一个?奥运冠军杨扬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让她被网友们“封”为最有名的“什锦八宝饭”。

很多人都对这张照片不陌生。在2008年3月16日上午,也就是两会期间,身为吉林省人大代表的杨扬,“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在会议间隙,走到了胡锦涛和温家宝之间,凑上去要两人给自己签名。

这张照片被当时在场的中新社记者王东明拍了下来,本来只是两会花絮,没想到在网上迅速流传后,有网友将杨扬封为了最有名的“什锦八宝饭”。现在,在人民网推出的“什锦八宝fans圈”网页的首页,就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照片的题目为“奥运冠军杨扬是什锦八宝fans”。

2008年9月7日,记者与杨扬的女助手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虽然没有想到当时有摄影记者拍了下来,不过杨扬已经知道这张照片现在被广为流传。由于杨扬目前身兼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委员会委员、世界反兴奋剂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委员、北京奥组委特聘专家、主持人等多项职务,正忙于奥运会的有关工作,所以,她还不知道自己已成为最有名的“什锦八宝饭”。

网络最新流行语——

看到胡主席偶心情很荡漾

最近,记者无意间看到网上不少人回帖时爱用“荡漾”一词,常用句法如下:“荡漾啊荡漾”、“偶今天很荡漾”。不知为何意,细细追根溯源才了解到,原来和本报YOU新闻做过的“什锦八宝饭”有关呢。

2008年7月23日,YOU新闻用两个版面展示了《国家领导人也有粉丝团 我们是什锦八宝饭》一文,此文经国内各大网站头条转载后,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引起了“什锦八宝饭”们的共鸣。“荡漾”一词正是出自该文配发的评论——《政治文明焕发出别样风景》,这篇由本报评论员毕诗成写的评论中有一句话“今日我们对于‘胡哥加油’心安理得的会心微笑,本身就是进步荡漾的结果。”

看到这句话,什锦八宝饭“v波了谁”说道:“什锦八宝饭里的记者童鞋们终于憋不住了,喷薄了,连‘荡漾’都出来了。”引得网友们纷纷跟帖。纷纷用“荡漾”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网友“一起看山高水长”在《新闻联播》中看到胡主席后说:荡漾啊荡漾,今天的《新闻联播》真荡漾!“月明独自上高楼”说:“春风荡漾,形容俺们今天的心情丝毫不为过。”

毕诗成说,当时在使用此词时,主要想强调进步是逐步渗入到各个领域中之意。

而现在,这一词已被网友们引申,表达“激动”和“舒适”,抒发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情绪。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杜鹃 采写

被网友引用较多的评论——

你是“什锦饭”还是“八宝饭”?

司马平邦

昨天,看到一条消息,即奥运火炬在西安传递时,有大学生高举着涛哥和宝宝的大照片,直接宣布支持和爱戴他们的立场,而且据说,现在大学生里,他们都拥有如“玉米”或者“凉粉”一样的粉丝团,名字是“什锦饭”和“八宝饭”。

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中国年轻人的智慧!

以及他们的善良!

都在这两份午餐的名字中显露无遗。

但在我却更多感受到人性深处的温暖。

这是我继听说“毛泽东”三个字已经被喊成“毛爷爷”之后又一次最动听的政治流行词。

流行带来词汇,词汇又会引导流行。

流行的力量,势不可挡——— 即在当前的中国年轻人中,“什锦饭”和“八宝饭”将成为最火爆的两个流行词汇,你就看吧。

因为:这两个字,带有人性的力量,带有沟通的乐趣,是家常的民意,是暖化的民主。

这两个字,会把平时某种只能被桎梏在政治高阁之上的东西,接纳为最贴近年轻人心灵的东西,更容易让年轻人找到那种归属感,就像有了“玉米”和“凉粉”之后才有了真正的超女拥趸一样,“什锦饭”和“八宝饭”可能让一种对这两位政治家的政治认同变成一种生活流行而在年轻人中遍及,成为时尚。

如果成为年轻的时尚,其更流行又将不可想像。

“八宝饭”碗里装的更多的是感性性格的年轻人,女孩子尤多,他们把宝宝当成老爷爷、大帅哥甚至可能是大熊猫,他们也为温总理的亲民和爱民所倾倒。而“什锦饭”里装的更多的是喜欢理性思考崇尚刚强精神的男孩子,他们把涛哥当成酷酷的大哥,当成人生榜样,他们为其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和做大事的气魄所倾倒。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可能是“八宝”也是“什锦”。

网上的“什锦”和“八宝”们一度最热的话题是挖出两人多年以来的大量合影,这或者是年轻人对这二人一张一弛一威一慈一定一活一刚一柔的合作风格的认同和理解。

不管有多少所谓的知识分子精英们有多少冷静和理性,在这两碗饭送至后他们都不可能阻挡年轻人们的狼吞虎咽,因为英雄崇拜和偶像归属正是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最大的饥饿感。

“什锦饭”和“八宝饭”肯定将成为2008年奥运之后在中国长期流行的两个词汇,有待真正的学问家们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

而我更希望这样的民意,能够顺利地下情上达,让涛哥和宝宝知道中国有无数的年轻人在以做他们的粉丝为荣,让更多的人知道只要努力为人民工作,就会得到人民的爱戴。涛哥,据说每天晚上10点左右会上网,相信他们会知道的,而且也会因此为之心起波澜。

这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更大的改天换地,政治家们可以历千难万险九死一生而名震千秋万古流芳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了,但如能与人民一起把这一段执政期做成一餐让人回味无穷终身想起来直流口水的美食——— 左手什锦饭右手八宝饭,这或者是所有与餐者的最大幸事。

(作者司马平邦曾任《当代歌坛》、《当代体育》、《体育世界》等杂志主编,《商业经济》、《新青年☆财富》策划人/主编,该评论发表于《华商报》有关“什锦八宝饭”报道的次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