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牯塘镇 |
释义 | 石牯塘镇地处英德市西北部,东经113 °3’30”--113°17’15”,北纬24°18’15”--24°30’50”,总面积355平方公里。镇政府距英德市市区42公里。东与横石塘镇交界,南与石灰铺镇、含光镇相连,西与大湾镇、波罗镇接壤,北与乳源、曲江县毗邻。1998年底,石牯塘镇总人口32249人(汉族31793人、瑶族456人),其中农业人口29791人,非农业人口2458人。此外,还有华侨、港澳台胞120多人。 乡镇历史石牯塘镇所在地地层中或地表鹅卵石遍地皆是,大小鱼塘星罗棋布,故名石牯塘。建置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属英德县含属浈阳都下辖尧山、鲤鱼、陈瑶、黎瑶图。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属含属总局下辖尧山、鲤鱼分局。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改称为尧山、鲤鱼乡。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属英德县第二区署下辖尧鲤乡。建国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属英西区政府下辖尧鲤乡,1950年6月属英德县第二区辖管,1951年9月属英德县红旗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4月称石牯塘人民公社,1963年7月改称石牯塘区公所,1987年4月又改称石牯塘镇。 交通通讯石牯塘镇交通方便。马宝公路(走马坪--石牯塘)和石含公路(石牯塘--含光),已于1998年分别建成沥青路和水泥路,直接与英阳公路相连。但石含公路路面损毁严重。 资源特产石牯塘镇林业、矿产、水力、土地、资源丰富。全镇有山林面积35万亩,其中有10万亩原始森林。矿产有钨砂、硫铁矿和秘、铅、锌、砷、铜、金、钛、石灰石等矿,尤其硫、铁、锡矿著量较大,品位较高。此外,可供装修、工艺等用的卵石资源也极其丰富。水力资源潜力大,有待开发的锦潭河上游可建水量1亿立方米,以发电灌溉为主,防洪、防污、旅游综合利用的大型发电站一座,目前由市委、市政府牵头作前期工作。全镇共有5万亩25度以下宜种植的山坡地仍待开发。 石牯塘镇反季节荷兰豆,自1992年成功引种以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几年每年种植面积近5000亩,亩产达1500公斤,年总产达7500吨,成为英德市较大的反季节荷兰豆生产基地之一。石牯塘镇反季节荷兰豆一般于7月份播种,10月份出产,产期约4个月。石牯塘镇土质、水质、气候好,无污染,出产的荷兰豆个大均匀,肉质爽,味清甜,95%以上为一级标准豆,远销至广州、深圳等蔬菜交易市场,并出口至香港、国外,成为免检商品,每年的产品非常畅销。 石牯塘联山冬菇,石牯塘镇联山村瑶族及黄洞村等山区农民素有生产冬菇、木耳特产的习惯,近年引进种植新技术,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年生产冬菇40吨、木耳30吨。 石牯塘茶叶,由于土质气候得天独厚,现有茶园面积500多亩,年生产干茶70多吨,生产飘香牌绿茶荣获1987年省优产品,红碎茶二号获1998年部优产品,生产的茶叶产品荣获1991年中国美食优化科学金奖,1992年全省茶叶评比中荣获红、绿茶优质茶称号。近年生产的石牯塘绿茶供不应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