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屏
释义

石屏县

石屏概况

位置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西部,地跨东经102°08′—102°43′,北纬23°19′—24°06′之间,东与建水县接壤,南与红河县隔江相望,西与元江县、新平县毗邻,北接通海县、峨山两县。东西宽59公里,南北长88公里。

区划 石屏县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县辖石屏县辖7个镇、2个乡:异龙镇、宝秀镇、坝心镇、龙朋镇、龙武镇、哨冲镇、牛街镇、新城乡、大桥乡;115个村委会,978个自然村。

人口 总人口30.73万人(2010年末)。据2007年数据,其中非农业人口3.46万人,占总人口的11.67%,农业人口占88.33%;以彝、傣、哈尼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7.28万人,占总人口的58.33%。

地貌 国土面积303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4.6%,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森林覆盖率39.9%(2005年),全县有耕地面积26万亩,人均0.93亩。石屏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中间凹。海拔最高2551.3米,最低259米;县城1420米。

气候 石屏县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县内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年均气温18.3℃,年降水量在786-1116毫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76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5%。境内自然条件优越,资源较为丰富,由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开发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优势。

交通 石屏境内交通便利,铁路直通省会昆明,经国家级口岸河口达越南,国道323线(鸡街至石屏高速和在建的石屏至杨武高速)贯穿石屏境内,西至云南临沧、西双版纳,省道高红公路南至红河,北至玉溪通海,贯通石屏县境南北。

文献名邦

石屏县重教兴文,作育人才。明清以来,石屏文风日盛,名冠南滇,科举人才络绎不绝,“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多如狗”,素以“文献名邦”、“文学南滇第一州”闻名,是云南省唯一科举状元袁嘉谷(1903年经济特元)的家乡。民国至今,承传历史优良学风,兴办教育,教育事业获得空前的发展。人才辈出,仍享誉滇省。

历史沿革

石屏县辖区,两汉至东晋时属胜休县,隋属昆州,唐曾属黎州。西汉称“旧欣”——彝族族名,意为“居住在山林水边的民族”,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本地土著民族掘地得石坪,聚为居邑,始号“石坪邑”。乾符六年(879年)南诏政权时,隶属通海都督。宋大理国时,石屏邑属秀山郡。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石坪邑置为州,设土官,隶属临安路(明改临安府,属秀山把总、迤南道、开广道)。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坪州”为“石平州”,后改“石屏州”。嘉庆十五年(1810年)亏容、思陀、落恐、左能、瓦渣五土司并入。民国2年(1913年)石屏改州为县,隶属蒙自道,民国18年(1929年)裁蒙自道后属行政专员公署。民国23年(1934年)划石屏、新平、峨山、河西、通海五县部分属地,并设龙武设治局(1949年改龙武县,后反复),玉溪管辖。石屏、龙武先后归属滇南行署和蒙自专员公署。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1957年)后的1958年11月1日石屏县、龙武县合并,称“石屏县”至今。

自然景观

石屏县山川河流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异龙湖、赤瑞湖象两颗晶莹的明珠镶嵌在县城东西两端;精美绝伦的名胜古迹,醉迷游客的民族风情,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展现出诱人的人间仙境;各族人民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享誉中外的彝族海菜腔、烟盒舞和别具特色的聂苏歌舞就是在这里起源和发展的。

石屏县境内富有神话传奇色彩的石屏峰、云台石和仙人座,高山草原大冷山草场,具有较好治病疗养功能的热水塘温泉,梦幻世界的小河底,咔斯特地貌的乾阳古洞,一派田园风光的赤瑞湖以及北部山区的原始森林等。这些景观基本保持着古朴自然、清新秀丽的特点,且分布相对集中,是石屏旅游业发展最基本的依托和基础。

人文景观

石屏自古重教兴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文献名邦”。石屏能工巧匠辈出,兴建了大批独具民族特色,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民居、古建筑,楼亭庙宇随处可见。列为各级文物保单位达25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有袁嘉谷故居、玉屏书院、来鹤亭、郑氏宗祠、陈氏民居,以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企鹤楼和陈氏宗祠。这些古建筑设计独具匠心,造形别致精巧,雕梁画栋,记载陈述着石屏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衰落的历史,极具历史文化科考价值。特别是秀山寺中殿楼供奉着佛、道、儒始祖神像,三教合一,成为广蓄并收、博大精深的石屏文化的典型代表。

民族风情

石屏是著名的“民族歌舞之乡”,全国有名的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的发源地,拥有着彝调、花腰歌舞、响杆舞、朴喇鼓舞、哈尼丧棒舞、哈尼音乐、傣族毫舞等一系列民族民间歌舞。海菜腔为滇南四大名腔之首,曲调优美动听,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闻名遐迩的烟盒舞,伴以热烈的四弦声和清脆悦耳的烟盒声,韵律刚柔相济,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曾两度进京怀仁堂表演,深受中央领导的好评。北部山区花腰彝族的女子舞龙,更是风姿绰约、独具特色,已参加过50周年国庆演出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文艺演出,并多次应邀出国表演。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中有大量素材及演员来自石屏彝族。阿家文、后宝云等民间艺人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石屏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努力耕耘者。

经济发展

2003年至2007年,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0.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7.85亿元,年均增长9.3%;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由46.7∶22.1∶31.2调整为44∶22∶34,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财政总收入由1.27亿元增加到2.07亿元,年均增长13%;一般预算收入由5885万元增加到1.21亿元,年均增长19.75%,县级可用财力逐年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由3亿元增加到9.13亿元,年均增长32.1%,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64亿元增加到5.8亿元,年均增长12.4%,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凸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8.71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年均增长11.4%,农业产业得到提升;县属工业总产值由5.67亿元增加到10.95亿元,年均增长17.9%,工业增速明显加快。

2007年,全县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6.56万亩,比2003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38.5%;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2.6万亩,粮食总产达9.13万吨,比2003年增长5.3%;以杨梅、柑橘为主的特色水果种植规模达13.9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2.67万亩。粮经比例逐步趋于合理。水产养殖面积达10.23万亩,总产值达7800万元。大闸蟹、鳡鱼、观赏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发展步伐加快。畜禽品种品质不断优化,畜牧生产持续稳步增长,畜牧业总产值达3.7亿元。烤烟产业持续发展,支柱地位更加稳固。云麻、露水草等新兴生物产业培植取得新突破。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步伐加快,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建成“一站式”投资便民服务中心,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制糖、磷化工、建材业、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95亿元,比2003年增长92.8%;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比2006年增长66%;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4.53亿元,上缴税金5966万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79%和85.7%。

生态旅游

石屏因宜人的气候条件,使得物产丰饶。盛产水果,种有10万亩杨梅、5万亩柑桔,以及火龙果、荔枝、樱桃、核桃等多种水果,其中 “石屏杨梅” 已被农业部认证为地理标志产品;上万亩荷花映日、10万亩竹林成海;北部山区大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莽莽苍苍;石屏豆腐堪称世界一绝,种类齐全,有鲜豆腐、豆腐干、漂花豆腐、水豆腐、豆腐皮、豆腐丝、腐竹;甜菜、海菜、十棱瓜、干巴菌、香椿、棱罗茶、牛肝菌等各种蘑菇等绿色食品资源。石屏享有“鱼米之乡”、“豆腐之乡”、“柑桔之乡”、“兰花之乡”的美誉。

异龙湖民俗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是石屏于2000年推出的浓缩了石屏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旅游、民族风情的系列活动,主要由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北部山区彝族花腰祭龙节’、公历五月初的“杨梅歌会”、七月至九月的“荷花盛会”、十一月的“花腰歌舞节暨豆腐节”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2010年首届“异龙湖杯”全省钓鱼邀请赛,“百船轻舟竞渡异龙湖” 赛舟活动成功举办。

文化名人

袁嘉谷(1872-1937年),云南石屏人,字树五,又字树圃,晚号屏山居士。清光绪癸卯(1903年)科取二甲第62名进士;同年取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云南自元设置行省,六百余年间,科第名魁天下者,惟袁嘉谷一人。因而,民间称之“经济特元”,或称之“云南独一无二的状元”。从此,省城昆明原“聚奎楼”悬“大魁天下”匾,并改名为“状元楼”,石屏东门城楼也悬“大魁天下”匾。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避乱。至1903年从西安迁回北京后,采纳了臣下建议,开考经济特科,广罗天下经邦济世人才。作为远在云南石屏边地小城的袁嘉谷得尚书魏光焘推荐,赴京城应考。经过会试、殿试后,被取为“经济特科”第一名,成为云南唯一的一位“状元”。省城昆明原“聚奎楼”改名为“状元楼”,悬挂上“大魁天下”匾额。因为整个清朝仅开考过三次特科,故而袁嘉谷被举为“国朝第三人”。

袁嘉谷1872年生于石屏一个做小生意维生的家庭,字树五,又字树圃,晚年号屏山居士。袁的父亲虽是生意人,但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购置许多书籍供子女研习。袁嘉谷自幼随兄长学习,12岁入学,恒于勤苦,好学不倦。他曾写过一首“读书乐”诗:“恒于勤苦见从容,坐拥书城兴未慵。烟篆纱窗香辟蠹,风穿纸帐剑吟龙。不除绿草思谆实,独赏焦桐有蔡邕。夜半高楼谁是友,诸天寺里一声钟。”正是袁嘉谷的这种刻苦攻读的精神,后来被选入省会“经正书院”学习,成为书院的高材生。1903年春应科举为进士,同年中“经济特科”第一,授为翰林院编修。1904年到日本考察政务学务,任留日学生监督。1905年回国后,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负责编译中国统一的中小学新教科书。1909年赴浙江任提学使、布政使。辛亥革命后回到云南,致力于文化教育研究和著书立说。云南创办大学后,应聘到学校主讲国学。1937年12月23日,忧国忧民又病重的袁嘉谷先生与世长辞,终年66岁。

袁嘉谷学识渊博,著作颇丰,参与编写过《清史稿》、 《新纂云南通志》和主纂民国《石屏县志》等各种志书上百种。著有《卧雪堂文集》、《卧雪堂诗集》、《卧雪堂联语》、《滇绎》等各类书籍80余卷。

词语

【词目】石屏

【拼音】shí píng

【注音】ㄕㄧˊ ㄆㄧㄥˊ

【释义】

(1).石制屏风。

(2).壁立如屏的山石。唐 高适《宴韦司户山亭院》诗:“苔迳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唐 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北》:“野歇遇松盖,醉书逢石屏。” 清·田兰芳《将别石仙堂(袁可立堂号)》:“梅枝几日穿晴雪,蛛网何时断石屏。”

艺术品

明嘉靖杨慎有《题石屏歌》,歌词对屏座上所嵌苍山石的质地、纹理天然美的赞赏,体现了“石屏”特有的艺术情趣。石屏在我国传统座屏中独具一格。据史料,石屏出现于唐代,至元明为极盛时期,目前仍不断有制造的。

飞机设计专家

简介

石屏(1934.3.25-)飞机设计专家,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任K8、JL8教练机总设计师,现任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总设计师。

主持K8教练机设计,通过修改机翼前缘翼型,使飞机获得了良好的升阻特性和失速特性;首次在方案设计时,进行全机各系统可靠性维修性设计,飞机出勤率高,开敞性好便于维护成为飞机突出特点之一;抗疲劳设计实现了8000飞行小时的机体结构寿命。该飞机综合性能优于同类飞机,已批量销售国外,是我国首次向国外输出整机生产线的机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设计的JL8型教练机,填补了我国基础教练机空白,已批量交付。撰写了《借助国外经验发展我国新教练机》、《世界军用教练机的状况及我国新一代喷气教练机的发展》等论文。

履历

1956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设计研究所从事飞机设计工作。他历任设计员、设计组长 、副所长、副总设计师,现任K8、K8J飞机型号总设计师。他参加过初教6、强5、东风103等十几个型号飞机的研制,为初教六飞机1979年获国家质量金奖、强五飞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做出了突出贡献。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2年被授予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荣获省、部、全国多项荣誉称号。2001年获航空工业最高荣誉“航空金奖”,是2001年K8飞机研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

石屏1986年任K8飞机总设计师。K8飞机是我国首次引进外资、技术研制的全新机种,填补了我国基础教练机的空白。

1999年12月中国与埃及签订了生产80架K8飞机的合同,合同总金额3.45亿美元,开我国出口飞机整机生产线和对外输出飞机设计技术之先河。

石屏根据东欧、西欧、北美70年代以来相继发展的十多种成功的教练机的使用经验和不同国家教练机的飞行情况及飞行员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初教六、K8、歼教七的训练体制,在较短的时间内训练合格高级飞行驾驶员,提高了训练效率,降低了训练费用,解决了十项技术关键,形成了六项创新,并因此荣获国务院颁发的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石屏爱国爱党爱航空,德高望重,是党培养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45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计名利,朴实无华,为了祖国的荣誉发展航空事业是他的终身追求。他的座右铭是“工作的胜利才是最大的快乐”。

1994年被聘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2003年被聘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双聘教授,2004年被聘为江西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理位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