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牛镇 |
释义 | 石牛镇为地名,我国同名乡镇主要有:四川省梓漳县石牛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17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近2万人口,有耕地26000亩;湖南省双峰县石牛镇,位于双峰县东南部。南接衡阳县,北靠县城永丰镇,东连荷叶、沙塘,西与印塘、锁石为邻。总面积176.7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辖60个行政村,577个村民小组,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 四川省梓潼县石牛镇简介石牛镇又名石牛堡,相传秦惠王欲吞蜀,作石牛日屙千金,以此诱蜀王派五丁迎妇而开山,五丁在今七曲山为除挡道巨莽,导致地崩山摧壮士死,而金牛则惊遁至梓邑城南三十里的四堆山,在一洞口化为了巨石,蹲踞如牛。唐杜如晦为此作诗云:“苔藓作毛随雨湿,藤蔓穿鼻任风牵,从来不食溪边草,自是难耕陇上田。”清咸丰8年,县令张香海立碑题字“古石牛堡”。石牛镇名由此而来。 规模石牛镇面积64平方公里,辖17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近2万人口,有耕地26000亩。 石牛镇人文景观丰富,存有三国文化、汉文化遗址,小七曲、三圣宫与县城北边的七曲大庙一脉搏相承。八面山弘佛寺在当地也很有名气。石牛镇 基础设施条件较好。108国道绵梓高等一级公路穿境而过,距绵阳40公里,离梓潼13公里,素称梓潼“南大门”。 人文物产镇内村社道路畅通。复兴寺水库是县内最大的小一型水库,水域面积1200亩,是开发水产、水上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处。近三年投资1500万元开通了武引1条分干渠、4条斗渠。控灌全境,基本实现水利网络化。自来水日供2000吨。光纤联网有线电视27套节目,程控电话1000门,已进村入户,联通、电信基站开通,农网改造扩大。 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经过10年努力,城镇面积从0.5平方公里发展到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0人,形成两路五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2000年列为省级试点小城镇。现有工业企业6个,农副产品加工业110个,个体工商180户。市场繁荣,是县内的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 气候与农业该镇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石牛属于浅丘,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生猪、鸡、鸭、鹅。年产粮2000万斤,出栏猪2万头、小家禽30万只。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6元,财政收入146万元,近几年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畜禽、水产、蚕桑、水稻制种、花生、海椒、西瓜等增收支柱项目。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现有在校生2100人,1所初中,1所中心小学,15所村小,中学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同类学校榜首,小学继续保持先进;卫生院条件相对较好运行正常;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干群科技、法律意识进一步转变,依法治镇、科教兴镇力度加大。 2003年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以省级试点小城镇为依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发挥城镇、交通、水利三大优势,突出招商引资、城镇发展、农业产业化三大重点,狠抓农民财政增收项目,带领全镇人民发扬“山到崔巍尤力耕,终年四季奋蹄忙”的石牛精神,把石牛建成金牛古道一颗璀璨明珠。 湖南省双峰县石牛镇简介石牛镇位于双峰县东南部。南接衡阳县,北靠县城永丰镇,东连荷叶、沙塘,西与印塘、锁石为邻。总面积176.7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辖60个行政村,577个村民小组,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 规模石牛是一个群山绵亘、层峦叠嶂、山清水秀的竹木之乡,林业独具特色,全乡山地面积1.25万公顷,占总境域面积的70%。解放以来,该乡林业虽经历了50年代末期的毁灭性破坏,但自60年代后期开始,通过严格封禁与不断的人工造林,林业得到迅速恢复,全乡现有林地1.14万公顷,占全县的19%,其中用材林5400公顷,绿茵如盖,森林蓄积量30多万立方米,占全县的20%,除松、杉主体树种外,还有古老稀有珍贵树种十余种,如银杏、三刺皂、冬青、银桂等,引进树种如华山松、云南松、国外松、黄皮桦等均获得成功;楠竹林5100公顷,占全县的29%,茂密杆粗,立竹总量1800多万根;桐油、干笋、百合、土纸、栗类、竹枝等林特土产品占全县的60%;野生药材资源280多种;油茶面积5300多公顷。 发展该镇地理优越、交通发达、有省道1822线横穿境内29公里,是湘中通往东南沿海的黄金通道。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先后建成35千伏变电站、电视差转台、电信大楼、开通程控电话,建设了石牛、桥亭两个集镇和石牛竹木、树山畜禽交易和桥亭综合边贸等三个市场,使山乡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村村做到了"三通",即通路、通电、通电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石牛乡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依靠科技进步,壮农强林兴工,加快脱贫致富,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近10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00多万元,全镇农业基本实现了水旱无忧、高产稳产。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上规模的辣椒、药材、板栗生产基地。顺兴无公害生态农庄,是省市重点扶植的农业项目。 乡镇企业得到长足发展。马鞍蓄电池集团公司集产销于一体,是我国中东地区独占鳌头的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竹胶地板、凉席、竹制工艺筷、卫生筷、牙签、家俱等竹木制品畅销国内外。全镇拥有乡镇企业1656家,2000年总产值2.1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700万元,成为该乡经济的重要支柱。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投资600多万元,改造新建学校4所,全镇基本消灭了学校危房,1997年顺利通过省、地教育"两基"达标验收。计划生育跃上新台阶,全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下,计划生育率达97.8%,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提高了人口素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