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雕狮子
释义

石雕狮子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词:石雕狮子(shi diao shi zi)

英文名称:stone lion

一 概说

石狮在民间又称“石狮子”,是以材料分类的美术品种。

以大理石、青石、汉白玉、砂石、滑石等为材料,以圆雕为主要造型手法。

石狮子按不同的应用范围可分为——建筑构件石狮、建筑小品石狮与陈设用品石狮三大类。其广泛应用于民间石雕中。

二 石狮种类

1 按其用途可分为

——迎宾狮,招财狮,港币狮

中国传统造型

非洲现代造型

2 按其造型可分为

——非洲狮、镇府门狮、古狮

《中国传承石雕艺术》此书中将各类石料狮子的优劣势做了一一对比,其中尤其提到,有一种采用高档——青墨玉,又名黑墨玉——精心雕刻的狮子,是大秦王朝的代表,有帝王的气魄。

这种石料颜色深沉古朴,有一种古代的味道,十分耐看耐脏。它的造型传承着 5000年的文化,又展现现代人的精神。这种石料不象汉白玉那么不耐风雨,而是越经历风雨,越有沧桑和久远的感觉。

三 象征意义

石狮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祁佑生财。

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自尊与宏伟大气。它象征着一种富贵吉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是每一个有创业进取精神的企业所首选的镇家之宝。

几千年来,在中国的民族文化里,石狮一直是守护人们吉祥、平安的象征。它不畏寒风烈日,脚踏实地,始终如一地与您忠诚相伴;它高贵、尊严,极具王者风范;它威武、吉祥,被奉为护国镇邦之宝。这正是石狮无论历史变迁、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守护人们吉祥平安的真实写照,而这恰恰能给品牌传播的受众带来强烈的共鸣。

民间石狮的形态和传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却都和吉祥、喜庆紧紧相连。在内地古镇,有这样耳熟能详的民谣:“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石狮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狮腚,永远不生病,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水流。”石狮被奉为“中国人的守护神”。 石头本来是冰冷没有感情的,可用石头雕刻的狮子却一直传承着吉祥如意、平安祥和的寓意。

四 历史渊源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据《三辅黄图卷三》记载西汉长安城内皇家园囿内豢养有狮子。狮子的形象在三国孟康注《汉书》得到描述:“狮子的似虎,正黄,尾端茸毛大如斗”。将狮

子雕刻成图像始于东汉,自此,狮子形象开始出现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并大放异彩。(1)

早期狮子形象与虎、辟邪、天禄、麒麟等瑞兽近似。汉代石狮似虎,造型粗犷;多呈疾步行走状,从侧面看脊柱动态呈S线,石狮显得矫健而充满跃动之势;装饰手法多样,以圆雕、浮雕及线、面、体相结

合的手法雕凿鬣毛、颌须及身躯上的卷云纹、火焰纹等。山东嘉祥武氏祠前东汉石狮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石

狮。四川雅安高颐墓前的东汉石狮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造型为虎头狮身,昂首阔步,庄严威武,矫健刚

劲,敦厚沉实,有强烈的感染力。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狮子的形象得到广泛的宣扬。传说狮能“食虎豹”,为“百兽之王”,佛教故事中还说:佛所坐为狮子座,佛的坐塌为狮子床,佛为人中狮子,狮子成为护法瑞

兽。这个时期石狮雕刻的代表作是江苏南京一带的南朝帝王陵墓石狮。造型多为仰首,作迈步前进状。形

体硕大,体态凝重,气势恢宏。风格圆浑俊美,形态豪放飞动,装饰华美。

同期的北朝,石狮的形象多出现在佛窟浮雕装饰中,麦积山石窟中第133窟西魏造像碑上的“神王踏

狮”浮雕是典型代表。北朝圆雕石狮体量较小,造型写实,西域风格较浓。从中可以看出,作为瑞兽的狮

子形象,立式造型逐渐向蹲式造型转化。

3。唐代陵墓神道格局样式确定,蹲狮造型逐渐定型化。在神道雕刻中遗存有大量优秀作品,其中乾陵石狮最具代表。乾陵位于陕西乾县的梁山,陵山的四面均置石狮,高度均在3米以上,多呈蹲坐式,外形呈

三角形构图。乾陵石狮形象鲜明而强烈,体魄雄伟,气势非凡,寓写实于装饰,有很强的建筑感、重量感

。乾陵石狮作为石狮雕刻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石狮雕刻影响深远。

4。宋代石狮最显著的特点是从陵墓石狮向生活化和装饰化发展。这一时期除帝王陵墓之外,石窟、寺观、祠庙、住宅、园林中也出现很多石狮雕刻。宋、元时期石狮较之唐代石狮,造型趋于写实,雕工精细,

线条流畅,技艺纯熟,装饰意趣更加浓厚。如石狮身上雕有项圈、铃铛、绶带等装饰,须弥座装饰也繁缛

起来。

5。明清时期,陵墓、佛窟雕塑已经逐渐衰落,民间雕塑逐渐成为传统雕塑的主体。其石狮雕刻的特点是:明清石狮雕刻同民间建筑紧密结合,广泛应用在祠堂、会馆、民居、桥梁、牌楼、戏楼等民间建筑中。

明清石狮雕刻的总体风貌是:构思精巧,刻画细腻,动感较强,形态多变,装饰华丽而繁缛。在民间一些小型石狮雕刻中,却呈现出另外一种淳朴的民间风格,这种小型石狮一般应用于建筑的部件上,如山东单县城内的张家牌楼因雕有大小石狮百个,又称“百狮坊”;也被用作器物、室内陈设、摆件等;还有当作

玩具或是某种特定民俗活动的器物。如流行于晋陕黄河流域的拴娃石狮与关中地区的拴马桩石狮,它们是

小型石狮的代表,呈现出黄土高原特有的稚拙、纯真的民间风貌。

明清时期,狮子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传统狮子形象上升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在民间文化中,狮子几乎成为祥禽瑞兽的代名词。狮子艺术从佛龛神殿走入普通百姓生活,为各民族大众所喜闻乐见。

太狮少狮、狮子滚绣球、狮童进门、回回耍狮子等具有象征寓意题材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的民间美术品类

中;民间建筑装饰中,门狮、门枕石、柱柮以及桥梁、栏杆、屋顶、影壁上无处不见狮子的形象;还有流

行于大江南北的狮子舞,儿童的狮头帽、狮头鞋等等。

6。民国时期民间石狮雕刻风格基本是明清时期的延续。西洋风格也时有表现。

石雕狮子的风水作用

狮子的摆设

狮子:瑞兽一种,百兽之王,勇不可挡,威震四方,不但可以避邪,且可带来祥瑞之气,能解除多种形煞,亦加强官威或屋主之阳气,如果窗口见到不利之冲克,可放一对石狮面向口可化煞,且有生权之意。凡是以口维生之行业,如律师、艺员等,可在办公室内摆放一对声威,有助于生财。但摆放狮子有讲究,不能随意乱放。针对不同位置放不同质量的狮子。

1、狮子宜放在西北方

这是因为狮子一是从西域传入中国,所以西北方是它最活跃的地方,占了地利;二是因为狮子属乾卦,居西北方,五行属金,故此狮子(尤其是铜狮或是金狮)摆放在西北方,最能发挥它的功效。同时西方也适合摆放狮子。

2、狮子宜配搭成双

摆放狮子宜一雌一雄搭配成双为宜。而且一定要分清雌雄,左右不可倒置,在摆放时狮子只要相互照顾,便不会摆错。倘若其中有一只破裂,便应立刻更换一对全新的狮子,切勿把剩余的一只留在原处。

3、狮头必须向屋外

狮很凶猛,煞气较重,风水布局用来阻止邪魔鬼怪入屋,因此狮头宜向屋外。若是摆在窗口,狮头亦一定要向着窗外。

4、狮头大门可挡煞

狮子多用来化解屋外的凶煞,故此若不能在大门摆放石狮来坐镇,那便可在大门上加上一金属狮头,那亦可起到挡煞之效。

狮子相貌凶猛,勇不可挡,威震四方,是百兽之王。在世界各地,人们都把狮子视为瑞兽,狮子塑像在五大洲到处可见。狮子虽不是中国的土特产,但中国却有独特的狮文化,每逢佳节,全国各地都有舞狮活动。人们套上五彩缤纷的狮子外套,模仿狮子行走坐卧、俯仰跳跃。其中“双狮戏绣球”的舞蹈,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会繁荣。在吉祥图案中的狮子滚绣球图,也具有同样的寓意。狮子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佛教的经典文献和佛教造像中,智慧佛文殊菩萨就以狮子为坐骑,从而给狮子增添了吉祥的意义。

5、左边是雄狮右边是雌狮

边是雌狮在中国,古人认为狮子不但可以辟邪,而且可以带来祥瑞之气。狮文化和堪舆文化结合产生了一种形象威严的镇宅之宝——各种材质、形态各异的狮子塑像。

它不仅出现在宫殿衙署、大户人家的门外,一些寺庙道观的门口、陵墓前、大桥上,也摆放一双威风凛凛的狮子塑像。

古代官府和大户人家是社会的统治阶级和贵族阶层,狮子在百兽中占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狮子塑像也成了权威的象征。官府门外的狮子塑像也当起了“官”。在宫殿左边的狮子代表“太师”,这是朝廷中最高的官阶;右边的狮子代表“少保”,是皇太子的侍卫。去过北京故宫的人都知道,太和殿前有一对堪称狮子之魁的青铜狮子,它宏伟高大,铸造精美。

左边的狮子是雄狮,用右爪戏弄绣球,象征权威,右边的狮子是雌狮,用左爪戏弄小狮,象征代代相传。

在古代民宅中,摆放狮子塑像的作用主要是镇宅治邪,使门外的邪魔妖怪不敢入屋扰人。现代人同样喜欢摆放狮子塑像,但由于很多人不了解狮文化和堪舆学,滥用和随便摆放狮塑像,使威猛的狮子塑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港台的一些堪舆书认为,狮子塑像宜放西北方和西方,原因是狮子从西域传入中国,所以西北方和西方是它最熟悉、最活跃的方位,可以占得地利。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狮子塑像的摆放方法并不是那么死板,在方位方面,无论东南西北都可以摆放狮子塑像,如中国古代大部分官府都是坐北朝南,狮子塑像也摆放在南方。

6、摆狮子像要考虑地形地势

地形地势摆放狮子塑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地形地势,一般来说,摆放的地方宜高不宜低,前面应有开阔的空间。只有居高临下,狮子塑像才能显示出不凡的气势,具备了足够的空间,狮子才有用武之地。有些人将狮子塑像摆放在低陷、狭窄的空间里,反而形成“狮子受困”的格局。现代住宅如遇到道路直冲,屋角相对等不利情况时,可摆放狮子塑像加以阻挡。如不利因素来自北方,可在北方摆放石狮、玉狮;如来自西方,可在西方摆放红狮;如来自南方,可在南方摆放黑狮;如来自东方,可在东方摆放铜狮、白狮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