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碏谏宠州吁 |
释义 |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个妻子,叫厉妫,生了儿子伯孝,早死。跟她陪嫁来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原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①,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②。又娶于陈③,曰厉妫(guī)。生孝伯,蚤④【通早】死。其娣⑤(dì)戴妫生桓公⑥,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这里读yù),嬖⑦(bì)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wù)之。 石碏⑧(què)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⑨,弗纳于邪。骄奢淫佚14,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⑩之为祸。夫(fú)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zhěn)⑾者,鲜(xiǎn)矣。且夫贱妨贵,少陵⑿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16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15,乃老⒀。 注释①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齐: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北部、中部地区。东宫︰太子的居所。 ②硕人︰典出《诗经 · 卫风》中的一篇,乃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 ③陈︰国名,妫姓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 ④蚤︰通早。 ⑤娣︰妹。古时诸侯娶妻,妹可随姊同嫁。 ⑥桓公︰名完,在位十六年,后为州吁所杀。 ⑦嬖人︰妾。 ⑧石碏︰卫国大夫。 ⑨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 ⑩阶︰酿成也。 ⑾眕︰安重能忍。 ⑿陵︰欺侮。 ⒀老︰告老致仕。 14:逸乐。 15:继承。 16:抛弃。 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个妻子,叫厉妫,生了儿子伯孝,早死。跟她陪嫁来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用兵器伤人,但庄公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 石碏规劝庄公道:“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淫荡、逸乐,就是走向邪路的开端。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是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这样就会引导他造成祸害。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了而能受压制,受了压制而不怨恨,有怨恨而不为非作歹的人,是很少有的呀。再说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少的欺负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的挑拨旧的,地位低的压着地位高的,淫乱的破坏有礼义的,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逆理的事。君主行事公正适宜,臣子服从命令,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亲,哥哥爱护弟弟,弟弟敬重哥哥,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顺礼的事。不做顺应礼义的事去做违背礼的事,就会招致祸害。做君主的应尽力除掉祸害,现在却反而招致祸害的到来,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 (庄公)不听。 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他,但是州吁不允,从而放弃。到了桓公即位,石碏于是告老还乡。 评析如何爱子,对一个国君来说,决不单单是他个人的问题,这将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社会的治乱。正因为这样,所以石碏才进谏卫庄公。但石碏进谏,并没有像许多进谏者那样,举述以往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而是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切入谏旨,提出“爱子”应“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的观点。接着,便有的放矢地指出“骄、奢、淫、佚”是使“爱子”走上邪路的来由;而这四种恶习的养成,则是为人君者过分溺爱所致。然后,话题轻轻一转,就落到州吁身上。须知,州吁作为庶子而“好兵”,这往往是作乱的前兆。所以石碏一针见血却又语重心长地指出:“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之后,又连用四个顶针(也叫“顶真”或“联珠”)句,断定州吁决不会心甘情愿地屈居人下。再接下来,又根据传统的伦理关系和社会规范,总括出“六逆”和“六顺”,提醒庄公:“去顺效逆”只能加速祸患的发生,作为人君必须防患未然,全力消除祸患的根由。这样,就把“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这一爱子观的现实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突出出来。然而,被糊涂蒙了心的卫庄公却根本听不进去。 劝主谏君,须在紧紧把握谏旨韵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理,则须说透,说到位。做到了这点,被劝谏者却听不进去,那只能证明被劝者太顽固不化。本文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肯定地说,“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的爱子方法,直到今天还有极好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 赏析宠禄天下父母无不知溺爱孩子有害!但他们只知道有害而已,至于害有多深,害有多大,他们没有真正的了解。更不知“宠禄”过度是大恶之源。有宠则必有恶,近三千年前,卫国大夫石碏对国君庄公一家发出过最危险的警示! 卫庄公是那个遥远的时代中最幸福的男人,身为国君,权势的满足自然不必过多夸耀,他的出名也许是因为他有一个历史上有名、美得倾国倾城的妻子。 庄公的妻子庄姜,是“齐东宫得臣之妹”,姜姓,因为嫁了庄公,所以叫庄姜。因为生得太美,《诗经》中卫人因其而作《硕人》为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千百年来,对中国古代美女的一切泛美之辞莫高于《硕人》中对庄姜的描述…..庄姜到底有多美? 春秋的故事春秋的时候,一个越国女子在溪边浣纱,“手如柔荑”,鱼儿见了这么美的女子,忘记了游水,结果沉到水下去了,这个女子就叫西施;西汉元帝的时候,一个宫女以汉家公主的身份,远嫁到漠北的匈奴,在和亲的路上,天上大雁见到她凝脂般的肌肤,以为是和田的美玉,飞下来想要看个究竟…..这个女子应该是王嫱;三国时期,一个纤弱的女子被赋予了离间奸相董卓和猛将吕布的重任,风仪亭下,秋月当空,女子“螓首蛾眉”,愁云上锁,掩去了皎洁的月色,她自然就是貂蝉;唐朝开元年间,御花园中,一个宫中美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百花为其她丽色所羞,一个个都低下了头。这是让”三千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现代的女子,纵然可以在照片上留下千般美丽,万种风情,但是在我们“经千年历百炼”的文字中,保存下来的对倾国倾城之美的形容,在《硕人》中“极矣”! 庄姜没有能为庄公生下孩子,但这并不能丝毫影响这个王侯之家的完美,庄公的并不缺乏王国的血脉传人,其中比较出众的是后来即位的桓公和公子州吁。这时的庄公,无上的君权、不尽的财富、极致的美人,和美的宗室,芸芸的子嗣!登高一呼,其意气之盛,举天下之豪杰又有何人能与之相争!然而,庄公身后,即位的桓公,这个庄姜的养子,后来被庄公的另一儿子州吁杀害。而篡位不久的州吁,很快又为卫国有正义感的大臣们送上了西天!天堂到地狱的转变,源自庄公生前对儿子州吁的溺爱!文中讲述了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公弗禁”。文中讲述了大夫石碏对庄公进行了归劝,这次进谏非常有名,足以为天下父母引以为戒!成为教育后代的至上信条! 石碏的谏言有三。环环相扣,入情入理。深入地分析了由“宠”导致灭亡的必然性。其一,“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说明骄奢淫逸来源于娇纵溺爱;其二、受宠爱就会变得骄横,骄横就不会安于自己地位低下,地位低下就会有怨恨之心,心生怨恨就不会安分守已;其三,从此以后,地位低贱的就会欺压地位尊贵的,年纪小的就会想办法凌年纪大的,关系疏远的就会找机会离间关系亲近的,新的离间旧的,小的欺凌大的,淫乱的就会破坏有道德的。如此这般,祸事就注定要来了! 补充阅读《古文观止》由于篇幅所限,只节选到“进谏庄公,庄公不采纳”而止。之后,灾难降临了,桓公为州吁所杀,后来,已“退休”的石碏,设计在陈国诛杀了“伪”国君州吁!更难能可贵的是,石碏“大义灭亲”,坚决地处决了帮助州吁叛乱的,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成语“大义灭亲”“歌颂”的就是石碏的义举!石碏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而只是个开始。在剪除乱臣贼子石厚后,石碏的子孙并没有受损,反而愈趋繁多,支繁叶茂,源远流长,据历史学家考证,石碏是中国石姓宗族公认的最早祖先。 这段谏言的后半部分却很明显有悖于自由平等的人类精神,甚至有出身贵贱的论调了。在古代君主政治的年代,后面一段言论还有臣子试图干扰国君家事的危险或者为某一派别充当说客的嫌疑。所以石碏谏言的前半部分堪称精彩,但是后面的部分似乎积极的意义很少但是消极的影响却不小,甚至有可能被国君只因为对后半部分的反感,影响到了前半部分的接受,最后导致了进谏的失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