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
释义 | 《十三经注疏》的校勘,以所据版本丰富著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清阮元(1764—1849)撰。此书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总注释,收“仪礼”四十四卷,《周礼》二十八卷,《孟子》十四卷,《周礼》二十九至四十二卷,《周易》九卷,《毛诗》二十二卷,《礼记》二十七卷。《左传》六十卷,《谷梁》二十卷,《毛诗》十一卷,《书经》二十卷,《公羊》二十八卷。此本煌煌一百五十册,品相绝佳,实属难得。 简介清阮元(1764—1849)撰。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出任山东、浙江学政。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和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岁入为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自任。在浙创立诂经精舍,延王昶、孙星衍主讲席,选高材生读书其中;在粤设立学海堂,招士子授以古学,培养人才甚众。 除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外,曾主编《经籍籑诂》,汇刻《皇清经解》一百八十余种,一千四百余卷。在江西时,刻《十三经注疏》,任云贵总督时,义子阮福,编其诗文为《揅经室集》正、续编,又外集五卷为《四库未收书提要》。 版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于嘉庆十三年由阮元文选楼刊刻单行(今《续修四库全书》即影印该本),嘉庆二十一年江西府学重刊《十三经注疏》,卢宣旬摘录《校勘记》附在《注疏》本的后面,因单行本底本系用毛本,导致时有不合,且卢氏去取亦不精。道光九年刊刻《皇清经解》,主事者将单行本悉数收录重刻,并明言对《注疏》摘抄本的不满,认为没有达到阮元的本意。《皇清经解》后又有咸丰补刊本。 评价阮元“虽为达官,不废问学,于经史、小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皆造其微,而又长于治经,具言训诂,得之王念孙、而阐明义理,又与焦循相近”(《清人文集别录》卷十一)。一生重视提倡文化,培养人才,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阮元在校勘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主持纂修《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每部经书,都由一名学者校勘。《周易》元和李锐校,《尚书》德清徐养原校,《毛诗》元和顾广圻校,《周礼》武进臧庸校.《仪礼》德情徐养原校,《礼记》临海洪震煊校,《春秋左氏传》钱塘严杰校,《春秋公羊传》武进臧庸校,《春秋榖梁传》元和李锐校,《论语》仁和孙同元校,《孝经》钱塘严杰校,《尔雅》武进臧庸校,《孟子》元和李锐校。这些书的校勘,虽然都出自当时诸名士之手,然皆由阮元总领其政,亲自复勘,定其是非。 《十三经注疏》的校勘《十三经注疏》的校勘,以所据版本丰富著称。以《毛诗》的校勘为例: 《毛诗》,元和顾广圻校。版本用:经本二:唐石经二十卷、南宋石经残本,经注本三:孟蜀石经残本二卷、宋小字本二十卷、重刻相台岳氏本二十卷,注疏本四:十行本七十卷、闽本注疏七十卷、明监本注疏七十卷、汲古阁毛氏本注疏七十卷。凡九种。引用诸家著作有:陆德明《毛诗音义》三卷、山井鼎《考文毛诗》六册、浦镗《毛诗注疏正误》十四卷、陈启源《毛诗稽古编》二十卷、惠栋《毛诗古义》二卷、戴震《毛郑诗考正》四卷、段玉裁《校定毛传》三十卷又《诗经小学》三十卷。几八种。 校勘方法阮元的校勘方法,亦以声韵训诂为本,对《十三经注疏》的校勘,也和刘向校书一样,广备众本,但刘向是以众本互助而定其去取,阮元则是用众本互勘记其异同,正其是非。他在作江西巡抚时,刻《十三经注疏》于学官,不欲臆改古书,即知宋版之误,也不过是加圈于误字之旁,附所定之《校勘记》于每卷之末,态度是非常慎重的、客观的,阮元的校勘方法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