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二时 |
释义 | 【计时】古时候,我国把一日分为“十二时”。这十二时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名之)。这“十二时”,大致上把一昼夜二十四小时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 【词牌名】 十二时·忆少年 代表作·宋·和岘 承宝运,驯致隆平。 鸿庆被寰瀛。 时清俗阜,治定功成。 遐迩咏由庚。 严郊祀,文物声明。 会天正、星拱奏严更。 布羽仪簪缨。 宸心虔洁,明德播惟馨。 动苍冥。 神降享精诚。 燔柴半,万乘移天仗,肃銮辂旋衡。 千官云拥,群后葵倾。 玉帛旅明庭。 韶濩荐,金奏谐声。 集休亨。 皇泽浃黎庶,普率洽恩荣。 仰钦元后,睿圣贯三灵。 万邦宁。 景贶福千龄。 【中医】十二时,代计时单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1时,丑时相当于1-3时,其余依次类推。此外,又把子时称为夜半或午夜、子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巳时称隅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申时称晡时或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中医在观察证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时泄泻为命火式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十二时 朱敦儒 连云衰草,连天晓照,连山红叶。西风正摇落,更前溪呜咽。 燕去鸿归音讯绝,问黄花又供谁折。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