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施敏 |
释义 | 1 微电子专家◎ 资料简介施敏(Simon M·Sze) 美国国籍,微电子科学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专家,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毫微米元件实验室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三院院士。1936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0年、1963年分别获得华盛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硕士与博士学位,1963年至1989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 ◎ 贡献施敏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微电子科学技术与半导体器件专家和教育家。他在金半接触、微波器件及次微米金属半场效应晶体技术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他是非挥发MOS场效应记忆晶体管(MOSFET)的发明者,这项发明已成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主导产品之一,90年代初其产值已达100亿美元,是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IC卡、数码相机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关键部件。此外,他还有多项创造性成果,如80年代初首先以电子束制造出线宽为0.15μm MOSFET器件,首先发现崩溃电压与能隙的关系,建立了微电子元件最高电场的指标,如此等等。 施敏博士在微电子科学技术著作方面举世闻名,对半导体元件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贡献。他的三本专著已在我国翻译出版,其中《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已翻译成六国文字,发行量逾百万册;他的著作广泛用作教科书与参考书。由于他在微电子器件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先后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1年他得到IEEE电子器件的最高荣誉奖(Ebers奖),称他在电子元件领域做出了基础性及前瞻性贡献。 施敏博士多次来国内讲学,参加我国微电子器件研讨会;他对台湾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曾提出过有份量的建议。他曾一再表示愿为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咨询。 ◎ 主要著作1. 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812pages, Wiley Interscience,New York,1969. 2. 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2nd Ed., 868 pages, Wiley Interscience,New York,1981. 3. Semiconductor Devices: Physics and Technology, 523 pages, Wiley, New York,1985. 4. Semiconductor Devices: Physics and Technology, 2nd Ed., 564 pages,Wiley, New York,2002. 5. Fundamentals of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with G.May,305 pages, Wiley, New York, 2003. 6. Semiconductor Devices: Pioneering Papers, 1003 pages,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1991. 7. Semiconductor Sensors, 550pages, Wiley Interscience,New York, 1994. 8. ULSI Technology, with C.Y.Chang, 726 pages, McGraw Hill, New York, 1996. 9. Modern Semiconductor Device Physics, 555pages, Wiley Interscience,New York, 1998. 10. ULSI Devices, with C.Y.Chang, 729 pages,Wiley Interscience,New York, 2000. 2 华东理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施敏教授。1963年1月生于上海,研究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的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教育1980年9月-1984年7月,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系,获学士学位。 1984年7月-1985年10月,大连外国语学院出国留学生预备班进修日语 1985年10月-1988年3月,日本歧阜大学工业化学系,获硕士学位(有机合成化学) 1988年4月-1991年3月,日本大阪大学工学部,获博士学位(有机光化学) ◎ 工作经历1991年4月-1993年3月,日本歧阜Shellac高分子材料公司开发部,技术员。 1993年4月-1995年10月,日本歧阜药科大学药品合成化学研究室,助教(不对称合成化学) 1995年10月-1996年12月,国俄克拉亥玛大学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金属有机) 1996年12月-1998年3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ERATO,井上光不对称反应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不对称光化学反应) 1998年4月,进有机所工作。 ◎ 在国外的主要学术成就1、发现了一些三苯甲基的衍生物经过光的直接照射,二个苯基会发生偶联脱离,并产生一个卡宾中间体的新光化学反应。 2、从糖类化合物出发,合成了一些新的具有C2-对称性的四氢吡咯环的β-氨基醇和β-氨基硫醇。在这些催化量的手性配体存在下,醛类化合物和金属锌试剂加成反应产物的ee值可以达到99%。 3、发现了烯丙基锡在金属钯催化下,可以和CO2发生一个定量型的新的插入反应。这一研究结果对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CO2的固定,开辟了一崭新的研究方向。 完成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后,共有39篇论文得到发表并被SCI收录。在SCI中被他人引用共有44次 ◎ 获奖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研究领域1、新型手性金属络合物和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争取能够把催化反应的手性金属络合物分离得到,并能通过X-ray晶体衍射确定其结构。 2、合成一些新配体用于Baylis-Hillman反应中作为手性催化剂。 3、进一步研究利用化学反应固定CO2的方法,研究其反应机理。除了通过有机胺以外,我们还打算结合以前在国外所作的利用金属Pd催化固定CO2的反应,研究一些利用金属催化剂固定CO2的新反应。 4、同日本大阪工学部井上教授的井上PhotochirogenesisERATOProject(JST)有一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主要是在利用光和手性增感剂进行手性诱导。基本情况 3 苏州科技学院教授◎ 人物简介施敏,女,1956年3月出生,1975年4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士,中共党员,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苏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1. 1978.9-1982.6,在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 2. 1984.6-1992.8,在齐齐哈尔铁路教育学院工作,晋升讲师; 3. 1992.8-至今,调苏州科技学院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晋升副教授; 4. 2004.4-至今,担任音乐系副主任; 5. 1999.3,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全国铁路先进女职工”荣誉称号; 6. 2008年7月,晋升教授。 ◎ 教学情况、教学成果获奖主要从事音乐系声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出任声乐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自2004年以来先后承担了2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累计完成教学工作量1230学时。本人还承担了毕业论文指导、教育实习指导、培养方案制定、文件材料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建设等工作。 1. 2006.3,参与学校关于2006年音乐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2. 2007.5,参与学校2007年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制定,该项目获得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 3. 2005.5,以教师身份,在系里举办《声乐》公开课等。 ◎ 科研成果、论文1.《“优美的歌唱”—美声唱法训练四题》——《音乐艺术》(音乐类核心期刊),上海,2004年第4期,8000字,独立完成; 2.《试论声乐教学中的层次教育》——《艺术百家》(综合性艺术类核心期刊),南京,2004年第5期,3600字,独立完成; 3.《从“吴碧霞现象”引起的思考》——《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苏州,2004年第1期,7200字,独立完成; 4.《评弹艺术用于声乐教学的探索》——《中国音乐》(音乐类核心期刊),北京,2005年第4期,6000字,独立完成; 5.《学习借鉴昆曲,促进民族声乐教学》——《中国音乐》(音乐类核心期刊),,北京,2006年第4期,10000字,独立完成; 6.《昆曲经典唱段之美与声乐教学实践研究》——《综合性艺术类艺术百家》(核心期刊),南京,2007年第7期,5600字,独立完成。 ◎ 论著、教材、光盘1.《施敏演唱专辑“冰凌花” 》——南京,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16首作品。 ◎ 科研项目、获奖1. 2004.10——2006.6,《民族音乐的优秀文化渗透与高雅情操养成—每周一曲古典音乐欣赏的人文教育功能》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的科研课题,项目号:XHX(2004)14,本人为第2参加者,2006年6月结项; 2. 2004.7,《评弹艺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在“全国戏曲音乐研讨会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颁发的三等奖; 3. 2004.8,《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建议》论文在“全国高师音乐教育学研讨会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颁发的二等奖; 4.2005.5,《音乐的审美特征思考》论文在“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颁发的三等奖; 5.2005.5,《高校音乐教育的势态》论文在“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颁发的三等奖; 6.2005.5,《本土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在“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颁发的二等奖; 7.2005.5,《本土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在“获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二等奖; 8.2006.8,《看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暨高师音乐教学调整建议》论文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颁发的三等奖; 9. 2004.1,本人指导的《评弹女声小组唱“苏州好风光” 》在第四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会节目选送获节比赛中,获得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颁发的编导二等奖; 10.2008.3,本人指导的昆曲《牡丹亭·游园》在第三届全国文艺汇演暨第八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上荣获优秀节目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 11.2008.5,本人指导的节目《神奇的九寨》荣获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指导教师一等奖。 ◎ 个人音乐会、学生获奖1. 2007.12,在苏州科技学院,举行了《施敏独唱音乐会》,主办单位苏州科技学院音乐系; 2. 2004.1,王晓霞等学生的《评弹女声小组唱“苏州好风光”》节目,在第四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会节目选送获节目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主办单位为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3. 2004.5,学生朱杰的《独唱》节目,在《在灿烂阳光下》全国歌唱大赛中,荣获优秀歌唱奖,主办单位为《在灿烂阳光下》全国歌唱大赛组委会; 4. 2004.8,学生朱杰的《独唱》节目,在首届中华才艺全国大赛江苏赛区比赛中,荣获第一名,主办单位为中华才艺江苏组委会; 5.2004.10,学生朱杰的《独唱》节目,在第十届全国推新人大赛中,荣获十佳奖,主办单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艺术实践1. 2005.10,在南京演出地,参加《中国心·故乡情》文艺演出,主办单位为江苏省归侨华侨联合会; 2.2007.9,在苏州演出地,参加《聚侨心促和谐》文艺演出,主办单位为苏州市归侨华侨联合会; 3. 2004.6,参加由本人组织的《歌唱民族魂、迎接世遗会》的民歌专场音乐会的演出,担任演出的都是本人指导的学生,主办单位为学校大学生民族乐团。 ◎ 社会活动1. 2006.11,应邀担任苏州市教委举办的“苏州市中小学合唱比赛”的评委; 2. 2004.3——至今,应邀担任省招办组织的“江苏省高校招生音乐类专业统考”考试的招生评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