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施建平
释义

施建平(1962~)1980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副校长,兼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南通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南通特级教师

他练就了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工作以来对省内外来校参观学习的教师开课50余节,在全国、省、市三级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中均获一等奖。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分别对情境教学、作文心理、教学艺术等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发表论文、总结、教案等60余万字。《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杂志作为“中国名师系列”用10万余字的篇幅推出他的“情境作文专集”。他积极投身课程开发,主编并出版《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施老师作文课堂》、《今天写什么》等各种阅读、作文等课程开发类书籍80余册,合计700余万字,并辅导学生发表习作百余篇。由他承担的电视教学讲座58集、课例3节,分别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教育电视台播出。另拍摄的16小时《特级教师辅导》由电化教育教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制成VCD向全国发行。他广为传播情境教育思想,应邀到北京、上海、海南、内蒙古等23个省市、自治区讲学百余场,听课教师达10万余人,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4年他32岁时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后又破格晋升为中学高教师。多年来,他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科研型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并成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获南通市人民科教奖、南通市英才奖,被评为南通市首届名教师,还被聘为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成员。

海宁市和平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个人简介

施建平,四方脸庞,乌黑发亮的眼睛,时而闪烁着对文学创作执著的光芒。他曾从戎9年,多次立功,痴迷文学,自1976年起开始发表作品,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电影剧本、诗歌等100余篇(首),共30多万字。其中报告文学《在田野上放歌的人》荣获浙江省文学大赛一等奖,并发表在《人民文学》2004年第9期上。2004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了他的报告文学集《田野放歌》。不要以为他仅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还是海宁市和平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经营着自己的一片印刷小天地。当说起自己几十年的经历,他一打开话匣子就再也收不住了……

戎马生涯闯入文学殿堂

记得小学里,施建平的《卖火柴的小孩子》作文博得了老师的厚爱,作为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

1971年,施建平应征入伍,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军人。圆了童年时期的“军人梦”,施建平觉得自己肩头的责任增加了,他每天都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种训练项目。

一次,部队组织训练10公里越野跑。刚开始跑步,天就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军令如山倒,战士们冲进了绵绵的雨帘中。在一个山岙口,施建平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感到了一阵揪心的疼痛,但是他顽强地站了起来,迅速溶进奔腾的“洪流”中。回到营地,当军医脱下他的鞋子,才发现鲜血已经浸透了他的袜子……

火热的军营生活强烈地激荡着施建平的心灵,他拿起了笔,开始书写军旅生活的喜怒哀乐。他利用训练的间隙,饭后的小憩,或者宝贵的周末进行创作。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施建平的笔爬行在方格稿上,他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梳理和提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战士》。小说在1976年《福建文学》第三期上发表后,选入福州部队政治部编写的小说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了成功,施建平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从此笔耕不辍,一发而不可收。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创作了《战斗的历程》、电影剧本《喜怒哀乐》、《郭三》、《乡村医生》等四部电影剧本,达35万字。

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在部队野营拉练中完成的。每当休息的时候,别的战士闭目养神,他却铺开稿子,一头扎进创作之中。

施建平的这股钻劲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肯定,他在部队,曾先后立三等功三次,受连营嘉奖12次,获得“学雷锋先进个人一次”。

解甲归田依然笔耕不辍

施建平退伍后回到老家海宁谈桥,在乡办厂工作。但他念念不放手中的笔,勤奋耕耘在农民生活的天地里。

一次,施建平出差去南京。他坐在列车的窗边,看着外面的风景,思绪便漫无边际地飞了开去。他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村庄不断地向后退去,看到一条又一条连接着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小路。小路上走动着孤独的人影……他的内心升起一种说不出的情绪,这种情绪强烈地蓬勃在施建平的胸中,难以抑制。他从皮包里摸出心爱的稿纸,铺开在窄小的靠桌上,开始构思起小说《小路》。一个个熟悉的人进入到他的脑海里,他拿起了笔……

列车的轮子在铁轨上隆隆向前,建平手中的笔在稿子上刷刷游动。天色渐渐地暗了下去。施建平终于写完了最后的一个字,他看了看窗外的夜色,舒了一口气。他有点疑惑,今天的列车怎么会这样慢,到现在还没到南京?这时,列车开始广播,里面传出一个柔和的女声:“旅客们,前面是安徽蚌埠车站。请需要下车的旅客带好行李,作好准备……”广播还在一遍一遍播送着,施建平这下可傻眼了,他竟然错过了南京站。他只好下车买票重新乘回到南京。

报告文学是施建平近年来所擅长的文体,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在施建平新近出版的报告文学集《田野放歌》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养鸡“女状元”》。他几次三番,起早摸黑去采访。陈王英也被施建平的执著感动了,她说出了自己多年来的辛劳和奋斗。

在《养鸡“女状元”》中有这样一段话:

陈王英每天夜里睡在鸡棚,将闹钟放在床头,和衣睡着。闹钟一响,她便起床为嘌养鸡加温,仔细检查一只只煤球炉,鸡腥味、屎臭味她都习惯了。她经常对别人说:“男人们能办到的事,女人也能做得到。”

朴素的叙述,动人的细节,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矗立在人们的面前了。施建平顾不得熬夜写作的劳累,第二天,他骑着助动车从县城赶到陈王英的家中,一字一句地念给她听。念到动情处,陈王英流下了眼泪。施建平的眼眶里也滚动着泪水,那是为眼前这位女强人的拼搏精神所感动的泪水。

《养鸡“女状元”》这篇报告文学曾先后在海宁日报、海宁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为了写好农民诗人徐雪祥,施建平多次深入徐雪祥的生活,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他在文中写道:一张八仙桌放在东面后半间,桌上放有一碗像石臼年糕的块肉,一盆青菜,一盆花生米,一盆炒鱼块,一瓶双蒸白干。11点光景,我们边吃边聊了起来。

施建平还来到徐雪祥平时劳动的田间、地头、河埠,捕捉诗人每一次迸发灵感的时空。采撷诗人生活的细节:“西湖香烟壳上写诗词”、“文化站长不当,回家‘啃’泥巴”,“错把母猪当肉猪宰了”等等,他都一一认真收集。经过前后三次的整理修改,一篇达5000多字的报告文学《在田野上放歌的人》在《海宁日报》潮乡周末整版发表了。过了两天,浙江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网上看到此报道后,马上派摄制组前往徐雪祥住处拍摄《农民诗人徐雪祥》专题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当施建平看到徐雪祥诗集编好三年,没有经费出版,仍躺在抽屉里睡觉,心里不是滋味,便四处奔跑,找到一位企业老板赞助,解决了《水乡的歌谣》的出版费用。当徐雪祥拿到一本本油墨飘香的诗集时,他感动得眼睛湿润了,嘴里喃喃地说:“这本书的问世,也有施建平的一份心血呀!”

施建平妻子得知此事后,心里觉得纳闷,便嗔怪丈夫:“你自己出书,不去想想办法,倒瞎起劲,为别人出书拉赞助。你真成了书呆子的书呆子。”

摸黑采访,熬夜写作,可以说是施建平的家常便饭。在2002年8月间,市文化馆要他为一个个私业主写一篇报告文学。由于施建平办了个印刷厂,他既是负责人,又是供销员、送货员,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所以采写只能放在晚上进行。那天,施建平采访回来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一路上助动车坏了,他只得徒步推着车子慢慢往前走着。途中,有两位夜间巡逻的警察拦住他盘问,误以为这辆车是偷来的。采访回来被人当作是小偷,这样的事情在施建平身上倒是第一次。素材搜集完后,施建平趁着个私协会组织党员外地考察的机会进行撰写。晚上,别人赏夜景,吃夜宵。他则打着光背,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

赚钱虽少精神产品丰厚

施建平退伍回家后,曾当过会计,跑过供销,办过服装厂,开过饭店及直至现在的印刷公司,他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赢得了一份又一份的报酬,当然这报酬是微薄的,挣的钱太少了,按他的话说:“我得到的报酬是极小的,但我接触了一位又一位的人物,经历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采撷了一份又一份第一手资料,获得了精神上一次又一次的收获!”春夏秋冬,长年累月,施建平沉醉于新闻采写、文学创作,影响了他的企业发展,有人问他,你一年下来挣多少钱。他笑呵呵地说:“吃了花了,剩下3万元。”“太少了,应该3后面加个零,30万元。”

开一家厂,一年净利润只有3万元钱,施建平觉着确实太少了,但他隐隐感到,自己不是挣大钱的料。其实,凡是跟他接触的人都知道,施建平这个人对文学简直太痴迷了,说不上几句话,就会插上“搞创作、写文章”的话语,因此,他的业务就可想而知了。

2001年秋天,他上谈桥跑了三天业务,结果没接上一张单子,其原因这些单位只知道施建平是写报道搞文学的人,不知道他还办不办厂。但施建平并不在乎,仍不放弃业余创作,白天跑业务,晚上爬格子。《孤独》这篇短篇小说,就是在这三天中诞生的。这篇小说经过精心加工后,发表在2001年《人民文学》副刊第三期上,小说反映了当今农民的命运,他们为了生活,为了挣大钱,都往城里赶,却荒废了大片大片的承包田,“承包到户”还不如说“承包到老”,八个字道破了当今农村的真实现象,而文章的结尾却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主人公的孙子上大学回来,立志扎根农村这片土地。一位资深的老编辑说,施建平这篇小说虽短,却有生活、有分量。

作为一名企业主,施建平这些年来尽管忙于生计,但他还是腾出业余时间进行新闻采写及文学创作,特别是报告文学的撰写。如海宁个私协会编写的《光彩之星》第一辑、第二辑。他先后完成了《黄坂桥头的灯光》等报告文学10篇,不久前,他又撰写了《劳模风采》一书中《科技铺就纺机路》、《钟爱这份事业》等三篇报告文学,近两万字。

正如一位记者写得那样:“施建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稿创作,他能针砭时弊,用新闻和文学作品,塑造了人们的美好心灵和新时代的风采;他能坚持两手抓,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正确处理好了“经商”与“创作”的关系,为繁荣文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奉献了自己的满腔热情。同样,也谱写出了他在人生旅途中的灿烂一页。

仙剑奇侠传DOS版制作人员之一-施建平

施建平,仙剑奇侠传DOS版制作人员之一,仙剑一的动画师 主要负责仙剑过场、结局动画与小角色动态的工作,如广受好评的酒剑仙教剑、上蜀山、锁妖塔崩坏等,皆出自施建平之手。《仙剑》完成之后,他被安排到大宇消费电子部,该部门裁撤后,他离开大宇回到家中模型店工作。

施建平作品一览

1.纵横七海

2.大富翁二

3.百慕达(未出版)

4.魔法世纪

5.仙剑奇侠传DOS版

6.大富翁?

7.仙剑奇侠传WIN95版

8.大富翁四

9.仙剑奇侠传SEGA SATURN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