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施河镇
释义

中国“教具之乡”——施河镇,位于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东南,地处淮安、扬州、盐城三市交界处,交通十分便捷,南接京沪高速(距宝应泾河入口13公里),北依徐宿淮盐高速,镇域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4.5万,下辖2居14村。先后取得了“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2004年“七一”前夕,镇党委被中共江苏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地理区划

施河镇位于淮安区东南,苏北灌溉总渠南岸,属里下河地区,东与泾口乡,宝应县的安丰镇相邻,南与宝应县的曹甸镇接壤,西与溪河镇、平桥镇交界,北与车桥镇毗连。施河镇辖有28个行政村、308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2000年底,施河镇总人口44452人,9229户,镇总面积58.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763.78人每平方千米。镇区距淮安区城36千米。镇区包括胡河、陆河、红庄、小施河四个村。

工业发展

施河工业经济发达,教学具产业块状经济优势明显,施河镇拥有大大小小的教学具企业近100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供销员5000多人),形成了教具、学具、幼儿玩具、体育器材、电教设备、运动场地及学校后勤装备等7大类4000多个品种的产品系列,申请国家专利70多个,有26个系列产品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其中共创人造草、爱心智能等新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最大的教学具生产、销售基地之一,是华东旭日教学用品城所在地,年实现销售6亿元。 淮安淮安区施河镇成功地实现了施河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一举成为全国知名的“教具之乡”。教学具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从粗放型和低成本型到集约型、差异型竞争的重要转变。施河镇有企业50多家,固定投资近1.5亿元,5000多名供销员遍布全国各地,取得了吉林、山东、新疆等多个省区教学具产品的经营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教学具生产和集散基地,年产值近3亿元,并有26个系列的教学具产品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形成了教具、学具、幼儿玩具、体育器材、电教设备和学校后勤装备六大类共三千多个品种的教学具主导产业,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

工业园区

施河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举全镇之力,潜心培育特色产业,倾力打造教学具特色园区。施河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已完成世纪大道、德福路等“三路三桥”建设,集中区已建成面积达800亩,入园的40家企业,吸纳劳动力8000人。集中区生产教具、学具、电教设备、后勤装备等七大类2000多种产品,其中有60个国家专利产品。2005年,教学具产业的税收,占施河镇全年财政收入的90%以上。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招商引资成果的不断扩大,施河镇对工业集中区进行重新规划,面积为4000亩。将入园企业的投资密度提高到120万元/亩,亩均建筑面积在1800平方米以上,亩均工业销售不低于100万元,亩均入库税收不低于4万元,亩均职工收入在800元/月左右。施河镇通过土地挂牌出让、连片开发,以及拍卖道路冠名权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区“五通一平”面积可望达到1200亩,建成“四纵四横”道路框架,形成更多可供投资开发的“熟地”。客商投资1.5亿元建设的120亩的全民创业园,已有14家企业签约入园,其中包括王牌电器等著名企业。

助企工作

第九次全民创业调研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施河镇积极开展以“深入车间、走访企业、热情服务、认真调研、兑现承诺、解决困难”为主题的“送春风”调研服务活动,建立了机关工作人员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对待重点问题,明确专人解决;同时,进一步完善施河商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商会作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施河镇着力做好五项服务工作:一是在发展规划上做好服务,镇企业服务站先后帮助龙华、爱心、长城、欣达等18家企业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二是在发展引导上做好服务。该镇导入现代企业概念,不断壮大经纪人队伍,积极发挥商会作用,实现教学具市场供求信息、产业发展前景、产品更新换代等资源的共享;三是在配套设施上做好服务。施河镇先后投入300万元,完成了镇工业园区内“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四是在品牌建设上做好服务。施河镇引导企业创优产品质量、创新品牌,先后帮助共创、荣佳、长城等6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五是在软环境建设上做好服务。施河镇帮助企业招聘人才,开展“订单式”培训,为共创等7家企业输送了200余名工人,同时为长城公司等14家企业办理了土地使用手续,并通过积极组织银企联谊活动,成功实现银企对接,企业融资难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施河镇镇村干部共走访生产、经营企业100多家,收集各类信息86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8件,正在积极办理的11件,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城镇发展

由于教学具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施河小城镇建设和园区建设突飞猛进。2003年,施河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规划通过省规划设计院专家组的论证,并制定了20年发展详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短短两年多时间,施河集镇和园区建设的规模翻了一番,建成了世纪大道、德福路、德福桥、五支桥和人民桥等关键性基础设施,旭日大厦、农民别墅园,以及一幢幢造型别致、格调高雅的现代化厂房,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极大地提升了小城镇建设的水平。

党建工作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素质,施河镇党委早着手、早布置、早发展,严把党员入口,严格按照《五项制度》的规定,本着“思想觉悟高于群众、理论知识高于群众、技能业务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的原则,对87名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训班以学习新《党章》、《应知应会知识辅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施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十七大精神辅导》和《法律知识讲座》等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辅导、课堂讲授、自学提高、写心得体会与闭卷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参训人员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路线方针政策和施河镇发展进程,使他们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施河的经济发展更为关注,端正了入党动机,明确了努力方向。下图为培训现场。

产业发展

淮安市淮安区地处苏北腹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当地教学具、毛巾针织等产业迅速崛起,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潜力巨大的板块经济。这些“板块经济”逐步开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施河镇教学具产业概况。施河镇拥有130多家大大小小的教具企业,有职工近万人。企业的产品从常用的文具尺、放大镜、调色板,到现代化的投影机、多音源播音系统以及各类儿童滑梯等,形成=7大类4000多个品种的产品系列,申请国家专利70多个,有26个系列产品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其中共创人造草坪、爱心智能等新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镇上有一支非常庞大的专门销售教学具的农民经纪人队伍,营销组织有80多个,营销员有5000多人,每年教学具销售额超过10个亿。施河镇从事教学具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有近10家,产品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的三分之一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教学具生产、销售基地之一。教学具企业的快速飞展给施河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已经形成独一无二的“板块经济”

教学具产业转型情况及主要原因。从2003年至今,施河镇30多户规模以上教学具企业中,已有10多户企业陆续开始转型,其中转型成功的6户,处于转型过渡期和筹备期的近10户。在6户转型企业中,一部分继续从教学具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这类企业共4户;另一部分投资新项目,引进新设备、新技术,聘请高级管理人才,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这类企业2户。企业转型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空间逐步下降。特别是宝应等地教学具企业的崛起和壮大,对施河教学具产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一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必须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二是改变落后的经营管理水平。尽管施河镇的教学具产业规模较大,但多数企业仍然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以订单式的生产方式为主,以销定产、先销后产的企业占比较大,难以做大做强;三是为资本寻找出路。在教学具企业中,一些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初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开始考虑再投资,筛选新项目,引进新设备,为资本寻求出路。

相关报导

斥资4亿打造施河教玩具产业园

2010年12月8日,东施河教玩具城有限公司与淮安区施河镇政府斥资4亿元共建的“教玩具产业园”在施河破土动工。

施河镇是全国闻名的“教玩具之乡”,拥有从事教玩具生产经营的企业170多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去年教玩具产业实现销售30亿元。据了解,新建教玩具产业园占地面积300亩,预计明年5月一期工程开园营业。建成后的教玩具产业园将集产品展示、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镇政府在品牌建设、信息管理及物流运输等方面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

“三集三突出”推动教具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教具之乡——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以“转型升级当先锋,科学发展争一流”为主题,围绕教具产业“生产要素集聚、发展规模集群、经营方式集约”的转型思路,不断创新实践载体,全力推进教具产业的扩量提质,转型升级。

集聚要素,突出“功能提升”促产业转型升级。

为有效提升镇工业集中区项目承载力,该镇结合“十二五”确立的“全市争第一、全省创一流、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先后聘请省市相关专家为该镇修订了施河镇《教具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业集中区和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拍卖冠名权、广告招商招租等市场运作的办法,在规划的集中区内新建标准化厂房10幢,铺设“三纵三横” 水泥路面共12千米。结合公开承诺活动,较快完成人民路二期,双福桥、集镇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亮化工程,及时兑现了工业集中区内电力扩容、污水管道延伸等承诺事项。动员并鼓励处于起步阶段的小作坊、小企业增资扩股到集中区发展,结合“三新三服务”活动,研究出台了“区外作坊企业扩建进园”的激励办法,有效促进了本镇27家,周边乡镇7家共34户小企业入区经营。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为教具产业的扩量提质、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集群发展,突出“品牌引领”促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龙头带动。针对教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家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单打独斗的经营格局,充分发挥教具协会党组织的引领协调功能,在明确责权利的基础上对56家生产型企业和61家销售企业,按松散层和紧密层进行科学整合,成立“华旭”教学具用品集团,统筹生产、研发和营销。二是品牌引领。由协会党组织牵头,组织专门力量精心筛选编制项目,申报施河教具集体商标,印制施河教具宣传画册,目前“施河教具”两件集体商标收到国家商标局受理通知书,2010年4月,“施河教具”在浙江义乌举办的第5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示会上登台亮相,现场成交5.3亿元。三是抱团作战。按区域划分,“一个窗口”对外。由协会党组织牵头,组建教学具营销团队,实行资源共享。销售订单根据企业生产能力,按需分配到相关企业,较好解决了过去平行企业“互不相连,恶性竞争”,小企业“每况愈下,难以生存”等一系列阻碍教具产业发展壮大的突出问题。

集约经营,突出“双轮驱动”促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创新驱动——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活动开展以来,协会党组织紧扣“特色产业创一流”主题,数次推动集团董事会攀亲高等院校,先后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互动双赢的合作关系,目前联合开发通用技术管理软件等项目6个,并有12个系列203个品种获批国家专利。二是内力驱动——走“中小企业孵化”滚动发展之路。积极优化企业党组织设置,将协会党组织升格为党总支建制,按照单独、联合或挂靠组建的方式,在工业集中区新建产业党组织8个,有效实现企业党组织全覆盖。通过搭建企业党员干部“产业扩量我先行”载体,深入开展“平行结对比高低”等竞赛活动,促成8名党员业主增资扩股,带动13名非党员业主新上精加工和教具制造项目,较好实现产品由加工型向制造型转变,2010年“华辰”等4家企业被评为市高新技术企业,有3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共创公司被评为省民营经济100强和省高新技术企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