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狮鬃水母
释义

狮鬃水母(Lion's mane jellyfish)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水母(与其相提并论的是越前水母,直径达到2米,重达220千克)其伞形躯体可达两米,触须可长逾35米。它主要生长于较冷的海域,包括北极海、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海域,极少生长在低于北纬四十二度的地区。在澳洲、新西兰海域也有类似种类的水母。

中文学名:狮鬃水母

拉丁学名:Lion's mane jellyfish

二名法:Cyanea capillata

界:动物界

门:刺胞动物门 Cnidaria

纲:钵水母纲 Scyphozoa

目:旗口水母目 Semaeostomeae

科:霞水母科 Cyaneidae

属:霞水母属 Cyanea

种:狮鬃水母 C. capillata

生活习性

狮鬃水母因它嘴的周围有橙黄色的触手像鬃毛般飘逸而得名。狮鬃水母生活在海面以下20米到40米的区域之间,那里水温保持恒定,其伞形躯体可达两米,触手有八组,最多有150条,可长逾35米,用以捕捉食物和防御敌害。其颜色随年龄变化,由红变粉。狮鬃水母是一种能致人死亡的生物,不过很少在人类出入的地方活动,所以大部门人都不是很了解。它触须上的刺细胞内有毒针和内装毒液的囊可以在水母缠住人的时候划伤人的皮肤,毒液进入人的体内,而迅速麻痹死亡。

分布范围

它主要生长于较冷的海域,包括北极海、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海域,极少生长在低于北纬四十二度的地区。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海域也有类似种类的水母。

厮杀勇士

拉斯科夫教授在长期的水母跟踪研究中,目睹过狮鬃水母和“海上霸王”虎鲸的厮杀。

在北大西洋辽阔的海域里,由于水温适宜,生活在这里的狮鬃水母非常惬意。一天,拉斯科夫驾驶科学考察潜艇在海洋深处对一只张开体长超过70米的狮鬃水母进行跟踪研究。狮鬃水母和其他海洋动物比较起来,不大擅长游泳,一般都是随着洋流慢慢漂浮。但在遭遇敌情时,狮鬃水母会扩张雨伞状的身体里生长的一些特殊肌肉组织,让海水流入身体,而后迅速收缩,把身体内的水排出体外,通过这种喷水推进的方法,一伸一缩,一张一合,能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躲避敌人的进攻。

拉斯科夫教授全神贯注之时,远处游来一个庞大的黑影。那是一条体长7米左右,重约6吨的虎鲸。虎鲸是一种大型齿鲸,性情十分凶猛,身体强壮有力,素有“海上霸王”的称谓。在海洋里,即便是灰鲸、蓝鲸等大型鲸类也对其畏惧不已,远远见了,就慌忙避开,逃之夭夭。在拉斯科夫教授的注视下,虎鲸一身霸气地靠近了缓慢漂浮的狮鬃水母。在长期的跟踪观察中,拉斯科夫教授知道,虎鲸经常会对狮鬃水母感兴趣。面对虎鲸的凶猛进攻,狮鬃水母一般都处于被动防御状态。

虎鲸靠近漂浮的狮鬃水母后,张开大嘴巴,坚硬的牙齿顿时咬向了狮鬃水母看似非常脆弱的身体。或许是巧合,在虎鲸张嘴咬下时,那只体型庞大的狮鬃水母刚好把流入身体的海水收缩着排出体外,身体迅速地飘离了虎鲸的牙齿范围。这种闪避激怒了霸气十足的虎鲸,转过身再度朝狮鬃水母冲了过去。这次,出乎拉斯科夫教授意料的是,狮鬃水母没有再躲避,而是听凭虎鲸冲进自己的伞状身体下方触手范围内。在虎鲸的冲击之下,一些狮鬃水母的触手断裂为好几截。拉斯科夫教授情不自禁为这只狮鬃水母担心起来:“照此下去,它的身体要不了多久便会被虎鲸冲击得七零八落。”

在拉斯科夫教授为狮鬃水母的命运担心时,他突然发现它长长的触手紧紧缠绕在虎鲸身体上。虎鲸张开大嘴,拼命地想要咬到狮鬃水母的身体,可是它一动,附着在身上的狮鬃水母也会跟着移动,从而无法咬到。性情凶猛的虎鲸恼怒不已,在海水中左冲右突,良久,依旧无法摆脱狮鬃水母的缠绕。渐渐地,拉斯科夫教授发现,刚才凶猛不已的虎鲸在强壮的狮鬃水母缠绕下,挣扎的力量越来越小。半个小时过去了,刚才那头气势汹汹的虎鲸便在海洋里腹部朝上,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海面上。拉斯科夫教授知道,在这次狮鬃水母和虎鲸的争斗中,体型庞大的狮鬃水母利用触手中刺细胞里的毒液攻击虎鲸,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虎鲸一动不动后,狮鬃水母缓慢离开了死了的虎鲸。拉斯科夫教授知道,它开始了它新的生命旅程。然而,在狮鬃水母和虎鲸的厮杀中,并不是所有的狮鬃水母都这么幸运,它们也有不少个体成为了虎鲸的腹中物。听过拉斯科夫教授的讲述后,端木三田博士兴致勃勃地问:“难道狮鬃水母就没有天敌吗?”

其实,狮鬃水母并非没有天敌,它的天敌是一种叫做虫巂(xi )龟的海龟。虫巂龟可以在狮鬃水母等水母群体中自由穿梭,它厚厚的龟壳保证了狮鬃水母触手上的刺细胞无法奈何它。虫巂龟可以轻易地用嘴撕断狮鬃水母的触须,使他们只能上下翻滚,最后失去抵抗力。失去了抵抗力的狮鬃水母,便成为了虫巂龟的一顿“美餐。”尽管虫巂龟对体型庞大的狮鬃水母有着致命威胁,但它和虎鲸的出现,对于狮鬃水母也颇有好处。狮鬃水母在与他们的厮杀中,总是被咬得遍体鳞伤。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便被咬得遍体鳞伤,狮鬃水母也不会死,而且还会很快从折断的触须的根部长出新的触须,伤口也会迅速愈合。因为伤痛促进了它们的新陈代谢。

在残酷的生存环境里,在性命攸关的危机中,在肉体剧烈的伤痛里,狮鬃水母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但狮鬃水母要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就必须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捕食本领。狮鬃水母长相美丽,性情却很凶猛,属于肉食性动物。

猎食高手

在茫茫大海里,狮鬃水母不单颜色多变,而且还会在水中发光。当它们在海中游动时,便变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彩球,光影随波摇曳,非常优美。就是凭借能够发光的本领,狮鬃水母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吸引猎物自动献身。在伞状体的下面,那些细长的触手是狮鬃水母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这些触手上布满了刺细胞,能够射出毒液。当猎物靠近身体时,狮鬃水母的刺细胞迅速射出毒液,被刺螫的猎物会麻痹而死。而后触手就将这些猎物紧紧抓住,缩回来,用伞状体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个息肉都能够分泌出酵素,迅速将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因为水母没有呼吸器官与循环系统,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获的食物立即在腔肠内消化吸收。

谁让狮鬃水母更加疯狂

在与拉斯科夫教授的共同研究中,端木三田博士对狮鬃水母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知道狮鬃水母虽然没有长脑袋,但并不代表它没有感官。狮鬃水母和其它高级动物一样,也有神经系统,只是相对比较简单。它长长的触手上布满了神经感应器,可以分辨气味和味道,并帮助自己在水里保持平衡。

为了获得狮鬃水母的更多资料,端木三田博士和拉斯科夫教授利用渔网捕获了数只触手长约20米的狮鬃水母。在对捕获的狮鬃水母进行解剖研究时,他们发现狮鬃水母的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端木三田博士和拉斯科夫教授意识到这就是狮鬃水母的“耳朵”。狮鬃水母的听觉来源主要依靠海浪和空气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侧击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它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于是,它们好像接到命令似的,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

通过研究,端木三田博士和拉斯科夫教授发现狮鬃水母是雌雄异体,生殖腺生长在近胃囊处。每年的春天开始到夏末,海水变得极为温暖,是狮鬃水母大量繁殖的季节。大量狮鬃水母集合在一起,疯狂地向海水里释放精子及卵子。狮鬃水母大量聚集到一起,主要是为了提高精子和卵子结合率。而有的精子会自己游进雌性狮鬃水母的体内,在母体里发育。

相关研究

狮鬃水母寿命有4年左右,相对于平均寿命只有几个月的水母种群来说,这属于长寿了。而繁殖的迅速快捷,也加大了狮鬃水母的种群数量。这可能是日本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狮鬃水母的一个原因。可令端木三田博士和拉斯科夫教授感到费解的是,狮鬃水母为什么会在日本海大量繁殖呢?日本海北部气温较低,其实并非狮鬃水母生活的最佳地方。

端木三田博士和拉斯科夫教授在对狮鬃水母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研究后,根据相关资料得出了日本的一些海域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狮鬃水母的原由:一是受海洋环境污染和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近年来的海水表温比过去偏高,破坏了局部海域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狮鬃水母大量繁殖;二是狮鬃水母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每年初春至夏末,增高的水温,使浮游生物大量涌现,使狮鬃水母的饵料丰富,从而加快了繁殖生长;三是由于人类的肆意捕杀,捕食狮鬃水母的生物不多,在水母触手之下,许多水中生物都不能逃出厄运,所以水母很容易繁殖。

端木三田博士和拉斯科夫教授在慎密调查研究后,认为狮鬃水母大量出现在日本的一些海域,最主要根由是人类自己。如果没有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狮鬃水母便不会大量繁殖,并向近海进军。人类为了一时之利,对环境肆意破坏,终于开始尝到了大自然报复的恶果。分析得出上述原因后,端木三田博士在日本的报刊发出了呼吁,希望全体国民热爱环境,保护好环境,否则比狮鬃水母更加凶猛的动物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入侵人类。

在端木三田博士发起呼吁时,面对多得成灾的狮鬃水母,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组建了一个“水母对策委员会”,并邀请中韩两国一起召开“水母峰会”,共同商议对策防范狮鬃水母入侵的进一步恶化,以保护倍受波及的渔业。而为了防御狮鬃水母的入侵,渔民们设计出了一种筛子,鱼可以从中通过,但狮鬃水母等大型水母将被挡在外面。一些渔民还在渔网里布置了由金属线构成的网,水母会被这种金属网割成碎片。

捕获狮鬃水母后,渔民们也在想方设法充分利用它们。渔民们认为,与其抱怨,不如将狮鬃水母吃下去。在日本,水母是烹饪中一种与众不同的菜肴,据说营养价值很高。面对渔民大量捕获的狮鬃水母,一些厂家已将它们的肉做在了寿司中出售。这也许是个“战胜”水母的好办法。

相关事件

在位于日本北部札幌市,一对新人岩里泉野和山口洋子在海中嬉戏时,突然中毒身亡。人们在对岩里泉野和山口洋子的死因费解不已时,札幌市附近的海滩先后又发生了几起游客中毒事件。由于未能探明毒液来源,再经过一些媒体煽风点火似的报道,夏季一向热闹的札幌市美丽的海滩再难见到游泳的人们。人们对札幌市发生的几起游泳者中毒的恐慌情绪尚未平静之时,日本其它近海又发生了数起下海者中毒事件。一时之间,在整个日本海域,只要一提到下海游泳或者下海作业,人们便情不自禁地心生畏惧。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在日本附近海域竟然发生了多起类似的中毒事件,日本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端木三田博士对此展开了调查。

经过对缠绕在岩里泉野和山口洋子腿上那两段长达1米的触须仔细研究,端木三田博士发现这是一种水母触须。在触须上密布着许多刺细胞,而刺细胞内有毒针和内装毒液的囊。岩里泉野和山口洋子身上所中的毒液,与刺细胞里的毒液属于同种毒液。由此可见,这对到大海中嬉戏的情侣死于水母毒液。这种毒液从水母触须的刺细胞射出,一旦猎物被刺蛰,会迅速麻痹而死。随后,端木三田博士又仔细查阅了相关资料,再对残留在岩里泉野和山口洋子身上的触须进行对比,发现这两段触须是狮鬃水母留下的。狮鬃水母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水母,主要生长在较冷的海域。

在端木三田博士对多起下海者中毒死亡的事件的深入调查研究中,发现日本的一些海域竟然漂浮着大量狮鬃水母。大个头的狮鬃水母,不仅对下海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还让日本渔业遭受了沉重打击。在端木三田博士的调查研究中,狮鬃水母在日本一些海域的密度竟然比正常情况高出了100倍之多。由于狮鬃水母的个头奇大,而且重达数百公斤,能够轻易地将渔民的渔网撕破,甚至将已经上网的鱼压死,即便是侥幸存活下来的鱼,又会因为碰到它的触手而被毒死或粘住。渔民一旦发现狮鬃水母,总是极尽可能将其杀死。然而,令他们感到为难的是,一旦杀死了一只狮鬃水母,就会聚集更多的狮鬃水母。这些毒性颇强的水母,不仅袭击下海的人们,甚至敢于伸出强壮的触须袭击一些小渔船。

在日本,靠渔业为生的秋田市,面对大肆入侵的狮鬃水母,一些渔民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专门捕杀。一天,一队4人捕猎组驾驶一条小渔船在远离岸边的大海里捕杀狮鬃水母。没想到的是,他们所处身的海域里漂浮着不计其数的狮鬃水母。为了诱惑狮鬃水母,他们把一些死鱼挂在特制网上,而后下到大海里。把网下到海里一个小时后,几人开始收网。4人中谁也没想到,灾难在他们收网时降临了。由于这段海域狮鬃水母太多,下到海里的网,竟然网住了数只狮鬃水母。在人和狮鬃水母的较量中,狮鬃水母向小渔船发起了进攻。它们迅速靠近小渔船,利用几十米长的触手缠住渔船,而后拼命将渔船向大海深处拉扯。尽管船上四人不断用刀子砍割狮鬃水母的触手,依旧未能逃脱小渔船被拉沉的厄运。因为砍断了一个触手,不断又有另外的触手伸上来。最后,这个4人小组,只有井田被就近赶来的大渔船救了起来。这一事件后,秋田市一些渔村不得不在捕鱼旺季暂时停止捕鱼工作,收入因此减少了8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24:08